文水位于山西省中部, 初名绶阳县,因县内有文谷水,隋开皇十年(590年)时改名文水县。
文水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现在存世的民国老照片并不多。有幸的是,在1924年的夏天,有两名在山西长期活动的西方人来到了文水,用相机记录了当时文水古城的城墙及周边景象,非常珍贵。
1924年7月文水县
从远处眺望文水县巍峨壮观的城墙。历史上文水曾两度易址,春秋战国时期建大陵城,位置在今文水县武陵村与交城县大陵庄之间;北魏时期建城文水古城,位置在今文水县旧城庄,宋元丰七年(1084年),汾河和文峪河洪水泛滥,遂毁于水患。
文水的城墙
现在的文水城原土城墙,始建于1085年(旧城被毁的第二年), 后经历代增高加固,逐步成为图中的模样。本组图片拍摄于1924年7月,照片的拍摄者是两个美国人,分别叫做夏洛特·雷诺兹和保罗·拉塞尔·雷诺兹。图中站在城外耕地旁边的人便是保罗·拉塞尔·雷诺兹 。
城墙角楼
戴着遮阳帽的保罗·拉塞尔·雷诺兹站在文水城墙的一个拐角处。他身后高高的建筑是城墙的角楼,非常完整。旧时的文水城方圆九里,城墙高十五米,城墙的四个转角皆筑有角楼,城墙之下,种植有茂密的灌木。
瓮城城门
民国时期,一队士兵背着长枪骑着马走出瓮城的大门(非雷诺兹拍摄)。在光绪九年(1883年)绘制的文水城图中可以看到,文水的四座城门皆有瓮城,南门瓮城朝南为直通门,东门和西门的瓮城城门均朝向南方,与主城门的方向并不一致。
城外墓地
文水城外的一处家族墓地,四周栽满了树木,墓碑龛造型精致。背景处再次看到文水高大的城墙。1938年2月15日,日本鬼子攻占文水城时,文水城墙与城楼遭受极大的破坏,解放战争时期,城墙再次受损,解放之后遂将破损严重的城墙逐渐拆除,最后遗留下的一段南城墙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被拆除,这座巍峨的城墙自此消失殆尽。
半截墓碑
这些墓碑应该是靠近河岸位置,因为洪水泛滥,淤泥堆积,导致半个墓碑被埋于地面之下,显得特别古老沧桑。
城内建筑
日本侵华期间拍摄的文水城内的景象。从本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有不少的古建筑。旧时文水有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四条笔直的大街交会于城中心的大观楼(1958年被拆除)。城内的古建筑大多集中在东北半城,有二郎庙、明教寺、文庙、县府等建筑群。
乡村菜地
城外原野中的一大片菜地,地里的蔬菜长势喜人。菜地旁边有一间看守人住的小屋,一名男子站在简陋的凉棚下看守, 旁边是一口用以灌溉的辘轳水井。
汲水灌溉
田野中间,两名男子正奋力摇动辘轳汲水灌溉农田,一名男子坐在旁边休息。正值盛夏时节,他们都光着膀子,烈日将他们的肌肤晒得黝黑发亮。
独轮车
一辆独轮手推车装满农作物行驶在田间的小路上,父亲在后面架着车把,儿子肩上套着绳子在前面牵引。他们身后的行人,骑着一头毛驴前行。
汾河岸边
临近平遥的汾河河面,水流湍急,临水处有不少用木桩加固的设施,一名男子扛着铁锹站在河岸上看着宽阔的河面。
文峪河
文峪河是黄河支流汾河的支流,古称文水,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文谷水。文峪河从文水的家庄分成东西两河, 流至汾阳的西河堡又合而为一进入汾河。据图片原注介绍,图中的这块地方将计划建成一座水库。
水坝位置
文峪河水蜿蜒从山谷间流过,这里当年所规划的水库大坝所在地。但因时事动荡,所谓的筑建水库只能成为当时水利人的梦想。 直到1959年11月15日,文峪河水库才正式开工建设,历经十年建成。竣工后的文峪河水库可以满足文水十八万亩农田的灌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