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古代的大唐,大家首先会想到哪位历史人物?
可能是诗仙李白、高僧玄奘,可能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可能是在那个封建的男权社会登上了权力巅峰的一代女皇...
总之,不会是咱们今天的主角——唐高宗李治。就连在众多的电影电视剧里,这位皇帝也像是武则天身边的一个配角,不仅没有高光时刻,还给我们留下了平庸无能、病怏怏、甚至有些窝囊的印象,要么就是一心只爱媚娘的深情恋爱脑。
这可真是十分契合欧阳修对他的评价啊——“昏童”。
但是历史上的李治真的如后世史书记载、像电视剧所塑造的那样,是个傻小子吗?
亚圣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其实分析众多史料,不难看出,武则天之后,历代掌权者为了避免女人临朝称制的事情再发生,因此对李治和武则天的评价多有夸大甚至歪曲。
尤其到了儒学思想更盛的宋朝,更是直接讲,都是因为李治这个人软弱无能,才让妖后有了可乘之机,当了女皇帝。
那么,今天我们不谈唐高宗的政治成绩,仅通过他做过的三件小事,来替这位不仅不平庸、还很有心机的皇帝平反。
“被迫”告发魏王李泰很多人认为李治能当上太子,一方面是老臣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地位,才推举没啥能力、看起来更好控制的李治,一方面是李世民不愿再看到兄弟相残,才选了这个心地善良柔软的儿子。
总之,李治的太子之位就像从天而降,他自己没啥动作和努力。事情果真如此吗?
先简单介绍一下背景,李世民宠爱的长孙皇后先后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在李治出生之前,长子李承乾就被确立为皇权的接班人。
李承乾喜爱舞枪弄棒,擅长武功,但是李世民明显更偏爱文采飞扬的魏王李泰。这也加剧了两位皇子对太子之位的争夺。
被魏王李泰步步紧逼的太子李承乾,有了谋反的念头。贞观十七年,太子的谋反计划被人发现,李承乾因此被废。
李世民口头表示,将立魏王李泰为新的太子。但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老臣们,都拥立晋王李治,认为李治为人宽厚,只有他当皇帝,才能保全他的兄弟。
老狐狸们的表达真是既委婉又直接,这不是等于明着说,魏王李泰是怎样的人嘛。
在太子的谋反计划中,还有一个人参与,那就是皇子们的叔叔、李世民的弟弟——汉王李元昌,而李治与这位25岁的叔叔一直走得比较近。
李泰为了进一步扫清太子之路的障碍,找到李治,跟他说,李元昌如今因为谋反被刺死,你跟他关系那么好,你不害怕吗?
本意是想警告一下李治,让他知难而退。谁知李治听后,害怕极了,在父皇面前突然变得畏畏缩缩,看起来十分担忧和胆怯。
李世民看到后,多次询问原因,李治都不回答。最后在父亲的追问下,李治终于说出了哥哥李泰找过他的事情。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弟弟被哥哥欺负,不仅不打小报告,还想着替哥哥瞒着老父亲。一边是嚣张器小的魏王李泰,一边是保护哥哥的晋王李治,李世民心里的天平又明显地向李治倾斜了。
同年,李治在太子之位的角逐中胜出,被确立为太子。这一年,我们的晋王李治年仅16岁,魏王李泰23岁,李承乾25岁。
了解了这件小事,你还认为李治真的像表面那样,什么都不懂,云淡风轻吗?
一件事情发生后,我们可以有很多个选择,这件事也一样。最傻最笨最真性情的,可能当场就和李泰争论起来了,力证自己的清白。
再不行,到父皇那里告一状,看父皇怎么收拾你。如果是真善良、真不争,那就自己忍了这口气,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你看,有这么多种可能都没有发生,发生的偏偏是最有利于李治的。从头到尾一人完成,不仅揭下了李泰的假面具,还树立了自己的光辉形象。可见李治这个人不仅不傻,不吃闷亏,还非常早慧和鸡贼。
当然了,戏要做全套的。李治登上太子之位后,还在李世民面前提起,听说自己的两位哥哥如今过得不好,希望官府出手,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李世民听后,当然更加确信自己没有看错人了。
也许你还会说,有没有一种可能,李治就是胆子怕事,一切只是顺理成章地发生了呢?
不急,您接着往下看。
老师被害,全程无作为李承乾的谋反计划暴露后,原来拥立他的东宫派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只剩下拥立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的两大阵营。
李治当上太子后,李世民就想让这两个阵营化干戈为玉帛,团结起来,共同辅佐新的太子。
这时有一个支持过魏王的刘洎(音jì),表示皇上说的没错啊,现在尘埃落定,大家应该不计前嫌,还积极地建议皇帝,要加强对太子的教育。
于是,这个刘洎就被李世民安排,当了李治的老师。
但是作为胜利者的老臣一派,当然不肯把胜利的果实与失败者一起分享。
不久,老臣派的褚遂良抓住一次机会,诬告刘洎,说刘洎公开说,他想要效仿权臣伊尹霍光,在李世民身后掌控少主,进而把持朝政。
这正是李世民十分担心的事情,虽然在场的其他人表示刘洎没说过,但是李世民还是下了一道旨意,刘洎因此在大牢里自尽而死。
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次诬告,刘洎的确在政治上表现出些许幼稚,但也不至于傻到说这样找死的话。
那么,作为辅政的太子,又是自己的老师,李治在这件事上有什么表态或行动吗?
答案是没有,史书上没有任何太子关于这件事的记录。
这是正常的吗?这位太子不是一向宽厚仁慈吗?和自己的老师没有半点师生情谊吗?没有人通过他向皇帝求情吗?李世民要杀儿子的老师,没有询问过儿子的意见吗?
总之,太子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但是他没有过任何行动,即便是只言片语。
可见,李治这个人还是很有城府的,谨言慎行,不事关切身利益,绝不轻易出手。这样的人,会忠厚老实?
天道好轮回,十年之后,已经是皇帝的李治开始整治掌权的旧臣,放逐了褚遂良。刘洎的儿子提出要为父亲平反,被李治搁置了。
搁置的原因可能是政局还不稳,步步紧逼只怕惹恼了长孙无忌,也可能李治本来就全程知情,怕平反会牵扯出一些自己不光彩的事。
和庶母私通如果说前面两件事实在太小,您不是特别熟知的话,那最后这件事,不用我多说,已经被电影电视剧各种演绎,简直就是人尽皆知了。
其实我想讲的就一点,这件事在当时属于什么性质?
大家知道,昭君出塞,嫁给了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从胡俗”,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大儿子。
而李世民虽然是汉族,但是也有鲜卑族的血统。难道这件事在开放的唐朝,可以被大家接受?不算什么大事?
其实《唐律》里写得非常清楚,这是违背人伦道德、十恶不赦的大罪。
也就是说,大家看到的是,李世民病重期间,李治在病榻前端汤喂药,好一个孝子。
在大家看不到的地方,他冒着生命危险,和自己的庶母发生着不可描述的事情。
至此,我们可以完全否定李治的孝顺、胆小。
表面上,他遵守规则,表演出仁孝、宽厚;背地里,可以无视规则,只为一己私欲。
总结来说,他是心机深沉的夺嫡胜者,是非常善于表演的政治家,绝不是老实软弱没心机、还把江山拱手让人的恋爱脑。
当然了,我们分析历史人物,绝不是提倡效仿他们。而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层层剖析,看到最接近真相的一面。时代不同,我们应该学的是永远的生存智慧,不是歪门邪道。
今天的故事讲完了,如果您有任何的想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写下来~
作者:探探古说说今
资料参考:《唐高宗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