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经典语录 摘抄(夜辰读书136少年维特的烦恼)(1)

  撰文/夜辰·河南郑州

  编辑/渝夫·天津河东

  【渝言不止】

  名著的意义,在于给人以启迪、指引人前进。比如歌德成名作《少年维特的烦恼》,至今还在深刻影响着为爱所困、被情所伤的人们。

歌德经典语录 摘抄(夜辰读书136少年维特的烦恼)(2)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歌德24岁时的作品,写作仅用了四个星期,一经出版,风靡欧洲,产生空前的影响,“一夜之间,主人公维特便成了几代人崇拜的偶像”。张爱玲说,“出名得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歌德实实在在是享名终身,一生荣光,备受瞩目。

  小说源于生活,歌德的小说几近于生活。书中维特的烦恼,恰恰是歌德自己的烦恼。他在书中写到,“要知道只有我们有了同样的感受,我们才具备资格谈一件事情。”他把自己遭遇的一段恋情,就这么真实地写了出来。在《诗与真》中他写道:“当时我在床边上总摆着一把精致而锋利的小刀,每晚熄灯前都要拿起它对着自己的胸口,想试一试能否把刀尖刺几公分进去。可我这尝试一直没能成功……于是,我决定活下去。”也许正因为有了书写,他才能够从爱恋的痛苦中走出来,一定意义上讲,埋葬了自杀的维特,歌德才能够重返生活。当被问到,他与维特这个人物的关系,他说:“对此问题我总是回答,这是两个人合成了一个形象,两个人中一个沉沦了,另一个却活了下来,以便写出前一个的故事……”

  虽然少年成名,誉满天下,可再伟大的人,也无法逃避世间的苦难,也许正是对于苦难的敏感,对于爱情的炽热,才让他们感受到了更加痛彻心扉的苦,以至于必须用死亡来摆脱这一切。

  我读《少年维特的烦恼》,没有因为爱情故事而受到多大的震撼。我想,大概是因为无法融入歌德所处的时代,就不能切身体会他的言行真正的意义所在,以及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就好像古代男女牵个手,会被认为是伤风败俗,而一个勇敢的叛逆者打破这一切的举动,也许只是一次光明正大的牵手,我们隔着时空,再怎么换位思考,也无法体会到其内心的真实感受。

  那么,令我深受触动的是什么呢?我觉得,是歌德的觉醒。路遥曾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觉醒的少年歌德。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觉醒呢?

  比如,对于知识的态度。他对朋友说:“你问需不需要寄书给我?——好朋友,我求你看在上帝份上,千万别再拿它们来烦扰我吧。我不愿意再被指导,被鼓舞,被激励;我这颗心本身已够不平静的了。”书籍是记载人类文明的宝库,可恰恰是知识让一颗纯真的心受到了污染。一代又一代人被指导、被鼓舞、被激励,美其名曰受教育、有出息、知奋进,好像人一出生就必须走在社会设定的轨道上,像一台机器一样开足马力,一生拼命追求着大众眼里所谓的成功。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拳,说了一句“忘记所有招式,你就学会了太极拳”。真正觉醒的人生,是忘记所有知识,以婴儿般的体验重新投入生活,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而不是用书本的、前人的、社会的眼光。苏格拉底说过,未曾审察的人生不值得过。归零后的审察,即是觉醒的开始。

  如此纯真的情感,只存在于那个被我们称为没教养的、粗鲁的阶级中。我们这些有教养的人,实际上是被教养成了一塌糊涂的人!

  比如,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他说:“大大小小的学究们一致断定,小孩儿是不知何所欲求的;岂止小孩儿,成人们还不是在地球上东奔西闯,同样不清楚自己打哪儿来,往哪儿去,同样干起事来漫无目的,同样受着饼干、蛋糕和桦木鞭子的支配。”人生在世,到底是要干些什么?小孩子不知何所欲求,他们只是酣畅淋漓地活在当下,喜怒啼笑,任由性情,而且可以随时转换一个新的心境。成人们可就惨了,陷入苦苦的思索,却无法得到满意的答案,一会儿想要任性而活,一会儿又觉得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会儿想要追名逐利地满足欲望,一会儿又在空虚无聊下开始修身养性,就这么摇摇摆摆,惶惶终日,不知所求,浑浑噩噩的度日。这就是人们的困境,不知为什么而活,却又拼命地努力活着。发现问题,不停地追问探寻,这即是觉醒。

  归根到底,不管我是摘豌豆还是摘扁豆,不也一样吗?世界上的一切事情,说穿了全都无聊。一个人要是没有热情,没有需要,仅仅为了他人的缘故去逐利追名,苦苦折腾,这个人便是傻瓜。

  比如,对于幸福的判断。他说;“的确,我们生来就爱拿自己和其他人反反复复比较。所以,我们是幸福或是不幸,全取决于我们与之相比的是些什么人;所以,最大最大的危险,就莫过于孤身独处了。”现在的人们,如果说活着还有一丝丝意义的话,估计就是超过身边的人了。比同桌考得好,比同事挣得多,比同学条件好,比同乡更成功,与他人比较之中获得的优越感,令我们一时陶醉其中,体验到所谓的幸福感。有位哲学家曾说,“我常惊讶,我们每人爱自己胜过爱其他的人,但是对于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之重视,远不如别人对于自己的看法。”人生的悲哀在于,一方面我们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的幸福我们往往听信于别人的评价。

  比如,对于权力与名利的漠视。他说:“真不知这是些什么人,整个的心思都系挂在那种种繁文缛节上,成年累月盘算和希冀的只是怎样才能在宴席上把自己的座位往上挪一把椅子。”在这个问题上,人类文明发展了几千年,可对待权力和名利的立场却从未改变。人们声嘶力竭地高呼公平正义,事实上,每个人都在渴望着权力,在别人面前耀武扬威的特权,命令别人而不是被别人命令的特权,到后来你会发现,公平正义的呼喊者,正是那些沦为底层的人们,无法成为权力的拥有者,只能成为公平正义的拥护者。《纸牌屋》里有句话,“权力就是令人上瘾的毒药,好像让飞蛾献身的烛火。大家都趋之若鹜,完全意识不到危险将近。他们愿意牺牲一切,婚姻、事业、名声甚至生命。”

  比如,对于宗教的认识。他说:“我尊重宗教信仰,这你知道。我觉得,它是某些虚弱者的拐杖,奄奄一息的振奋剂。”宗教,人类历史上最为神秘的组织,也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拿破仑说,“宗教使穷人不会再去谋害富人。”是啊!人生苦难。如何征服苦难,或者说如何在苦难地蹂躏下生存,尤其是那些一贫如洗的人们,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如今,唯有这超自然的力量,能够给人以无尽的慰藉,让人们苟活于世,而又觉得一切理所当然,甚至还可以获得一份来世享福的大礼包。人的心啊,真是奇妙,前一秒钟还如刀割一般的伤痛,却在宗教的抚慰下迅速化作了欢喜的能量。弱者需要宗教的麻痹,强者也需要宗教的救赎。

  比如,对于真诚的看法。他说:“世间最纯粹、最暖人胸怀的乐事,恐怕莫过于看见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自己真诚敞开吧。”少年维特的情感流露,最为令人动心,因为他是那样的真实,真实到说出了每一个爱恋少年的心声。24岁的歌德,把全世界少年的心呈现了出来,虽然被爱划得伤痕累累,却依然天真纯净。爱情,原本与甜蜜最为亲近,不想走到后来却与死亡成了邻居。维特表白了自己真实的情感,“在我破碎的心灵里,确曾隐隐约约出现过一个狂暴的想法——杀死你的丈夫!——杀死你!——杀死我自己!”在爱无法实现时,恨涌进了心田,爱的力量是守护,也可能成为毁灭。最后,他只有毁灭自己。

  歌德的觉醒,醒在能够独立思考,醒在敢于自我选择,醒在直面心灵拷问,醒在保持赤子之心,醒在把死亡当成归宿……

  【作者简介】夜辰,本名张烨琛,“80后”,生于鹿城,军装在身,奔走四方;以劳作砺志,以读书修行,以文章会友,涵养心智,求索人生,现已出版多部个人作品。

歌德经典语录 摘抄(夜辰读书136少年维特的烦恼)(3)

歌德经典语录 摘抄(夜辰读书136少年维特的烦恼)(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