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作为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以其淳朴流畅的唱腔和细腻婉约的演绎深受新老观众的喜爱。当黄梅戏遇见近现代的文学故事,这种创造性的改编会受观众欢迎吗?4月26日晚上,广州大剧院“交一天时光给艺术·2021国韵雅颂”之“黄梅戏的华丽变身分享会”上,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讲述了黄梅戏史上首个以男性为主角的作品《雷雨》的创排故事。

黄梅戏雷雨大结局(黄梅戏雷雨登陆广州)(1)

黄梅戏《雷雨》剧照,蒋建国饰演的周萍与吴亚玲饰演的繁漪。

黄梅戏《雷雨》创作于2005年。当时,蒋建国担任院长的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一直在尝试创作不同风格的剧目,以期望能适应新时代观众对黄梅戏的审美需求。“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就选择了《雷雨》。为什么要选择《雷雨》?我们觉得它符合黄梅戏的基本特征。黄梅戏实际上是非常擅长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的一个剧种,比如《天仙配》《女驸马》等等,这也是它跟其他剧种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严凤英大师、王少昉大师,之所以讲他们演得好,而不是唱得好,就是因为就那些心理活动,就非常地深入人心,比如董永,他朴实憨厚是那样的感动人心,黄梅戏是有它的特点的。黄梅戏的戏剧程式不是很多,像一些武打技巧,一些动作不会很多,但是刻画人物内心是它的一种优势。而《雷雨》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比较丰富的剧作。做出这样的选择,我们觉得我们黄梅戏是一种拓展,对我们自身也是一种完善和挑战。”

黄梅戏雷雨大结局(黄梅戏雷雨登陆广州)(2)

参演《雷雨》的四位“梅花奖”得主,左起为蒋建国、吴亚玲、黄新德和何云。

由于观众对《雷雨》太熟知了,加上其他剧种如沪剧、京剧也有过精彩的演绎,改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据蒋建国透露,当时大家定了两个方向。第一,《雷雨》一定不能改成话剧加演唱,一定将它要戏曲化,按照戏曲的表达方式去进行它的文本改变。第二,一定要注意它的“黄梅化”。所谓“黄梅化”就是让典型的黄梅戏音乐声腔得到更好的保留和呈现。因此,《雷雨》最后请来了“曹禺专家”、川剧《金子》的剧作者隆学义担任编剧,全剧的作曲请出了黄梅戏作曲界的“泰斗”级人物,当年《天仙配》《女驸马》的作曲者、80多岁高龄的时白林操刀,复归了黄梅戏原汁原味的同时,也为全剧奠定了良好的音乐基础。该剧由四位“梅花奖“得主蒋建国、吴亚玲、黄新德和何云担纲主演。

众所周知,黄梅戏其实更多是以女性角色见长的,改编后的《雷雨》在故事情节上基本忠实于原著,只是取消了鲁大海的角色,而把周萍作为第一男主角,剧中所有的戏剧冲突都围绕着这一人物的内心苦闷与灵魂挣扎而展开,成为黄梅戏史上首个以男性为主角的作品。而为了让全剧更有地域特色,原著中的发生地也搬到了徽州的深宅大院,四凤最后也是在新安江水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事实上证明这一创作是成功的。十几年间,《雷雨》总共上演了300多场,获了不少奖项,其中包括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文华奖等等。

采写:南都记者周佩文 实习生韦栩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