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友问,余秀华最适合在什么样的时代生存。我觉得余秀华的一首小诗能给出这个答案。

  这首小诗题为《这样就很好》。这个题目听起来十分的普通,却也很能引人好奇地品读一番。没有所谓高、大、上的追求,听起来很随意很知足的样子,但诗人究竟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条件和境界呢?这就需要我们体会一下余秀华这首诗的意味了。

余秀华哭都是哭给自己看(余秀华这样就很好)(1)

  《这样就很好》

    余秀华 / 诗

春天消逝了

树枝上还有浓稠的鸟鸣

这样就很好

听不见鸟鸣

却有一个露水丰盈的早晨

这样就不坏

这个早晨不是故乡的

是在路上

这样也很好

我不知道你在哪里

但知道你在世上

我就很安心

我不知道你在和谁说话

但是知道你用的口音

仿佛我听见

人间有许多悲伤

我承担的不是全部

这样就很好

  这是一首三行一节,共有6节的小诗,诗句比较简短, 也很容易让人懂。

  

余秀华哭都是哭给自己看(余秀华这样就很好)(2)

  诗的第一节从春天的过去写起,一反传统伤春惜春之心态。春天的消逝给人带来的并非一无所有,至少有浓稠的绿荫,和绿荫里那欢唱的鸟鸣。这些勃勃生机的存在,给人们带来的有欢悦有希翼。你说这难道不好么?

  尽管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可这尘世间是四季轮转的,有去有留,有所失有所得。想通就很好。是的,春天走了,接下来的日子里鸟儿们还要以各种鸣叫声和翅膀的扑愣声来在晨晓与黄昏里闹腾着,以此让人们也受到它们的感染而不坠入死寂,令人心融入自然而忘机。

  从以往读过的作品里我们会发现女诗人很喜欢大自然的鸟鸣,而在这首诗里,她更以“浓稠”来形容鸟鸣。浓稠是物体的—种状态和质感,是可感触、可看见的,在这里诗人却用来表达她的听觉。这分明是在以通感手法来表达她心中的愉悦与知足。

余秀华哭都是哭给自己看(余秀华这样就很好)(3)

  接下来诗人在第二节里写道:“听不见鸟鸣 / 却有一个露水丰盈的早晨 / 这样也不坏”。有一种期待用一句话表达就是“时刻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这是一方美好的情怀。诗人在退一步写即使没有鸟儿们的喧唱,哪怕遇见一个露水丰盈的晨曦,也是挺好的。

  春秋两季是最容易察觉到露水丰盈的时节。这是大自然馈赠。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社会里,有谁还会望着树枝上或草叶上那一串串的透明珍珠而感觉到当下充满了希望呢?一边折射着阳光,一边任由微风无意地催促着这些珠珠去滋润大地上的那一棵棵生命。

余秀华哭都是哭给自己看(余秀华这样就很好)(4)

  露水丰盈的晨曦是一个勤奋的农人劳作的时刻,是一个旅行者匆匆行进时不小心被枝稍的露水滴进脖子里被一阵寒凉敲醒意识的时刻,是一个锻炼者被露水弄湿头发时忽然感受到有一种清新气息的时刻。女诗人在乡村生活了三十几年,后来因写诗成名,走出乡村,也行走过许多城市的街道,深知这样的早晨之间的意趣。

  尾句看似很随意地写“这样也不坏”,但这其中所蕴含的心境是一些人能体会,一些人则不能体会到的。这句和上一节的尾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三个字。作为诗歌反复咏叹的节奏,体现出诗人对这一节奏的灵活把握,从而在诗语上也显得灵动、生动些。

余秀华哭都是哭给自己看(余秀华这样就很好)(5)

  第三节与第二节以“早晨”相衔接。人生就是在一个个曙光里迎来每一天的美好和希望,不管是在故乡的安逸生活中和在异乡奔波的路上。古人有词曰:“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种随遇而安的知性在余秀华这首作品里也得以体现。因此,我们从这看得出来她的与众不同之处,决不只是有趣的灵魂,更有随分、通透的智慧。

  前三节诗以递进手法写诗人对随遇景象的平心喜欢。这也是佛教里的一种随喜之心。读罢这三节会让我们在刹那间有一种顿悟,对身边事物的心怀悲悯,自然会减持诸多烦恼。

余秀华哭都是哭给自己看(余秀华这样就很好)(6)

  在接下来的两节里诗人以朴素简洁的语言细腻的地表达出对亲友、知交的真絷思念之情。这两节诗所表达的情景非常类似于一首经典歌曲《此情可待》(《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里所咏唱的怀念与情思。只是那首词充满了对爱与往事的执着,而余秀华这首诗则充满了对爱与当下的随缘随分。

  有着随喜、随缘、随份的佛心,又有着对当下的惜福、惜缘、惜时的柔心,再有着对尘世的洞明之眼和不畏将来之脾性的加持,敢于抗挣的余秀华就像她诗中一棵稗子草,总能在一个时代里的存活下来。只不过当下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成就了这位女诗人。

  诗的最后一节是诗人在对前5节里所表达的知性之美的逆向升华,也是全篇最令人震撼的句子:“人间有许多悲伤 / 我承担的不是全部 / 这样就很好”。

余秀华哭都是哭给自己看(余秀华这样就很好)(7)

  前5节里所写的都是诗人心中那些能令她为之欢欣的美好事物,而第6节则令人意想不到地陡然宕开一笔, 把女诗人与生俱来的磨难和不幸,以及这人间的一些黑暗时刻用“人间有很多悲伤”一笔概括,瞬间让人的心沉重下来。第2行又是笔锋突转“我承担的不是全部”,诗人仿佛也算聊以侥幸,但读完后令人心酸,更让人泪奔。

  像这样在一首简短的小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一跌三拓,起伏不定,丰富多姿,这在古诗词中是很难被表达出来的,充分彰显当代新式诗歌魅力的同时,也展现出诗人余秀华那高超的诗歌语言驾驭能力。

  喜欢余秀华这首小诗吗?欢迎诸位诗友讨论交流。欢迎关注白马侃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