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其中二十五子都被封王,一些王爵一直传到了明末,比如秦王、晋王、周王、楚王等等,但也有一些王爵因为亲王的过错而被取消,比如我们这里要讲的辽王。

第一位辽王朱植是朱元璋的第十五子,原本被封为卫王,洪武二十五年改封为辽王,藩地在广宁。他娶了武定侯郭英的女儿为王妃,郭英曾经率军为他建造辽王府。

朱元璋最有谋略的儿子竟然是他(朱元璋的这个儿子本可以大有作为)(1)

朱植不愧是朱元璋的儿子,对于边镇的军事很有兴趣,也几次率军参与军事活动,表现不错。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开始削夺亲王的特权,燕王朱棣起兵。建文帝命令朱植、朱权等皇叔返回南京。朱植比较配合,为了避开北平一带的战场,他选择走海路,辗转回到南京。

建文帝认为朱植的态度不错,把他改封到湖北的荆州。等到朱棣登基,认为朱植当初没有像朱权一样投奔自己,到了永乐十年,找了个借口夺去朱植的王府护卫军,但给他保留了三百多人,负责王府的保卫和杂役。

这以后,朱植的一生毫无作为,最后死在永乐二十二年,而他儿子这一代就出了问题。

朱植的儿子朱贵烚继承辽王之位,明宣宗时代给他增加了三百名的王府护卫。但辽王并不吃香,地方官员指责他对待兄弟们不好,不孝敬自己的庶母,还把王府的长史打死。明宣宗把他召到京城,废为庶人,去给父亲朱植守墓。王位交给他的弟弟。

朱元璋最有谋略的儿子竟然是他(朱元璋的这个儿子本可以大有作为)(2)

朱植还有两个庶子,与朱植的关系很不好,曾经举报朱植谋反,后来又不参加他的葬礼,两个人因此被废为庶人。

在以后的一百年间,辽王府一直状况不断。到了嘉靖十六年,新一代的辽王朱宪㸅坐上王位。

这位辽王和当时的明世宗一样信奉道教,所以成了皇帝的红人,得到一个“清微忠孝真人”的称号,并赐给法衣、法冠和一枚金印。

朱宪㸅还真把自己当成神仙了,每次外出,都穿上法衣,戴上法冠,前面摆列的大牌上写着:“诸神免迎”,队列里还带着一些械具,随时准备捉拿鬼怪。

当地百姓家里有了灾祸,他会上门为人做法斋醮,但请注意,这个可不是免费的服务,事后是要收费的。更邪门的是,他还施用符咒和妖术,甚至把街上的醉汉阉割。

朱元璋最有谋略的儿子竟然是他(朱元璋的这个儿子本可以大有作为)(3)

到了明穆宗时代,朱宪㸅的胡闹走到了尽头,被夺去真人的称号和金印,按罪当死。最后被废为庶人,关入凤阳的牢狱,辽国也被废除。

朱宪㸅的这个案子也让张居正受到了牵连。

当初朱宪㸅受到许多大臣的批评,明穆宗派出刑部侍郎洪朝选到荆州去调查,朱宪㸅感觉自己有冤屈,特意制作了一面白色的大旗,上面写着“讼冤之纛”。一位名叫施笃臣的副使本来就对辽王很有意见,看见这面大旗,认为辽王这是要谋反,于是派出五百军兵包围了辽王府。

洪朝选回到北京之后,如实报告了辽王的罪行,却没有提到这件事。

《明史》中有一种说法,大学士张居正是荆州人,与辽王朱宪㸅之间早有一些矛盾,所以对洪朝选隐瞒辽王的罪行非常不满,以后找机会把洪朝选关入牢狱。张居正死后,这也成为他的一条罪状。

朱元璋最有谋略的儿子竟然是他(朱元璋的这个儿子本可以大有作为)(4)

另一种说法,洪朝选、施笃臣编造一些罪名,陷害辽王,这背后的主使就是张居正。张居正死后,朱宪㸅的母亲还活着,指责张居正陷害辽王,要求恢复辽王的王爵。但万历皇帝没有答应,只是把庶人朱宪㸅的遗骸送回去,交给家人安葬。

于左 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