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提到悟空对待七十二洞妖王和独角鬼王不厚道,虽然情况是这样但是从孙悟空的角度来说,他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他对这些妖王和鬼王心存芥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猴子是好的还是不正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猴子是好的还是不正经
前文提到悟空对待七十二洞妖王和独角鬼王不厚道,虽然情况是这样。但是从孙悟空的角度来说,他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他对这些妖王和鬼王心存芥蒂!
当初,悟空从划竹筏离开花果山,到艺成归来,中间有二十年的时间。原著有“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一句。悟空学艺二十年时,却不知花果山的猴精们正处在水深火热的战火中!
悟空拜辞祖师,纵筋斗云回到花果山。就听到鹤唳猿啼,就是没见到自己的猴子亲人们。直到开口叫孩儿们,才从“崖下石坎边,花草中,树木里,若大若小之侯,跳出千千万万……”。这句话初看没什么,但是细看的话,我们就会明白,这分明就是在躲藏什么可怕的东西。如果再和最开始一段关于猴群的描写比较一下,躲藏的意味就更清晰了!原著前文“你看他一个个:跳树攀枝,采花蜜果;抛弹子,邷么儿;跑沙窝,砌宝塔;赶蜻蜓,扑虫入蜡;参老天,拜菩萨……”,猴子的这些活动,以孙悟空的眼力,应该回来就能看到许多猴子才对。所以,是猴子们都躲起来了!
是什么把猴子们吓成这样了呢?这些猴子把个悟空围在当中,叩头诉苦:“大王,你好宽心!怎么一去许久?把我们俱闪在这里,望你诚如饥渴!近来被一妖魔在此欺虐,强要占我们水帘洞府,是我等舍死忘生,与他争斗。这些时,被那厮抢了我们家火,捉了许多子侄,教我们昼夜无眠,看守家业。幸得大王来了!大王若再年载不来,我等连山洞尽属他人矣!”
悟空一听这话,“心中大怒”,问是什么妖魔?“众猴叩头:‘告上大王,那厮自称混世魔王,住居在直北下’”。原来,欺负猴子们的妖魔就是住在花果山北面的混世魔王。后来,悟空使身外身法,夺过混世魔王的刀,“照顶门一下,砍为两段”。又“领众杀进洞中,将那大小妖精,尽皆剿灭”。
这件事,尽管顺利解决了。但对于有大智慧、有长远眼光的孙悟空来说,无疑是提了个醒,心里有了芥蒂。花果山不止有一个混世魔王,还有其他狼虫虎豹七十二洞妖王!好家伙,我不在家,你就来我家烧杀抢掠,这能行吗?馒头行,窝窝头也不行呀!虽然后来,七十二洞妖王归附了孙悟空,但对于悟空来说,他们的归附也只是慑于自己不生不灭、地煞变化的绝对实力!他们与自己的猴精亲人们是绝对不同的。可能这也是导致七十二洞妖王后面悲剧的一个原因。
要说这件事的前因后果,认为混世魔王是始作俑者吗?其实又不完全是!因为内里还有隐情!这里加一句题外话,《西游记》之所以是经典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内在的逻辑非常缜密。虽然现实和虚幻交织在一起,但是当你认真去读的时候,仿佛让读者进入了一个真实的神话世界。至少你的感觉是真实的。
上面众猴回答悟空的话,有这么一句:“近来被一妖魔在此欺虐……”。“近来”一词大有深意。说明悟空学艺二十来年,前面十几年,猴精们过得应该是逍遥自在,还不错的。为啥“近来”就碰上事儿了呢?其实答案就在前文“崖下石坎边,花草中,树木里,若大若小之侯,跳出千千万万……”,这句话里。尤其是“千千万万”!
好家伙,哪来这么多猴子?我想喜欢《西游记》的朋友已经想到答案了!我们先简单回述一下前文。刚开始,悟空还是石猴,无名无姓的时候。群猴一起“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找到了水帘洞。石猴从洞里跳出来时有这么句话:“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住进去,也省的受……”。这说明当时的猴群最多不过千数,否则怎么会说都住进去呢?再后来,悟空学艺二十年的时间里,千数的猴子变成了千千万万!数量增长是不是有点不太正常?对的,不正常就对了。因为悟空大闹地府的时候,“拿过簿子(生死簿),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花果山上的猴群只生不死,数量能不诡异的增长吗?
猴子多了不要紧,只要花果山够大!可花果山就那么大,还有七十二洞妖王,妖口密度还是有点点大呀!不排除是因为猴子数量增多,活动范围逐渐增大,到悟空学艺二十年的时候,恰好就达到了影响北边混世魔王的程度,才引起的这场争端!
所以说,《西游记》的经典就经典在这里。再一个故事里面蕴含的因果循环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们做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却没法保证所有的后果也是好的!世界是个整体,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会造成不可思议、想象不到的重大后果……再说下去的话,就变成宗教哲学了!就此打断!是非曲直,还是留给大家自己判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