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近日宣布,我国刚刚经历了一个偏冷的冬季!2021/2022年冬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3.2度,较常年同期(-3.0度)偏低0.2度(图1)。全国除新疆北部、内蒙古东部、山东西部气温偏高1~4度外,全国其余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其中西藏大部、青海中部和南部、广西大部、黑龙江中东部等地气温偏低1~4度,西藏西部偏低4度以上。

南极冰山破裂原因(南极冰山粉碎性骨折)(1)

在这当中,全国有29个国家站日最低气温达到极端事件监测标准,其中黑龙江抚远(-43.4度)、云南德钦(-14.7度)更是突破历史极值。这个冬季,我国气温经历了巨大的扭转,呈现出了“前暖后冷”的特点。比如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除12月下旬气温偏低外,其余各旬气温均偏高,但2月之后气温持续偏低,无论上旬中旬还是下旬偏冷幅度剧烈,整个2月全国平均气温-3.2度,较常年同期偏低1.9度,为2009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冷。

南极冰山破裂原因(南极冰山粉碎性骨折)(2)

一、南极的冰山持续碎裂

但就在我国刚刚经历了一个偏冷的冬天之际,南半球近期却有些热得异常,比如南美洲的阿根廷,近期持续遭遇高温和火灾困扰。就连南极洲的冰山,都在近期出现了一些异常变化——每座南极冰山在进入海洋后漂流都是独一无二的,有些在南大洋漂流数千公里,然后解体和融化,而像是冰山B-22A,则更加特别,它在近20年的时间里,距离它的出生地思韦茨冰川的浮冰舌只有100 公里。

南极冰山破裂原因(南极冰山粉碎性骨折)(3)

2002年3月冰山B-22从冰架上刚刚脱落

冰山刚刚生成时,B-22冰山长85公里。宽64 公里,并且随后崩塌,最大的碎片被重新命名为B-22A。二十年后,这座冰山的尺寸仍为 71 公里×45 公里,在这个20年间,它并未移动太远,因为它被卡在或是“搁浅”于南极洲边缘的阿蒙森海。从在整个2022年南极洲的夏季里,该地区一直存在大量海冰,但和2002年3月相比,该地区的冰主要由破碎的海冰和冰山组成,而不是更结实的冰架。

南极冰山破裂原因(南极冰山粉碎性骨折)(4)

2022年2月2日的冰山B-22A

研究表明,搁浅的冰山在稳定该地区海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减缓思韦茨冰川流向大海的速度。尽管B-22A仍然搁浅,但它继续断裂并与思韦茨东部冰架分离,而且冰山本身还在不断产生崩塌产生小的碎片,并且思韦茨冰川延伸向大海的冰舌大幅后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高级科学家Ted Scambos在 2020 年所说:“这向我们展示的是冰川在接缝处如何分崩离析。”

二、南极海冰创历史新低

就在冰山分崩离析之际,南极的海冰面积也在2月下旬-3月初跌到了新低,而且是卫星观测数据以来的新低。

南极冰山破裂原因(南极冰山粉碎性骨折)(5)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监测数据,南极海冰近期正处于历史最低点。比如2022年 2 月25日,南极海冰面积为192.4万平方公里,这是南极海冰面积在人类卫星观测以来首次跌破200万平方公里大关,此前的历史新低为2017年3月3日的211万平方公里。

南极冰山破裂原因(南极冰山粉碎性骨折)(6)

三、气候新常态已经来了?

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已经见到了太多的气候异常,像是澳大利亚,才刚刚经历了“千年一遇”的恐怖暴雨洪灾;对于我国来说,这个2月也同样冷得非比寻常,很多网友吐槽三九四九还没那么冷,春节过完冷得不成样子了!

南极冰山破裂原因(南极冰山粉碎性骨折)(7)

首先是今年是双峰拉尼娜 背景下,大气环流容易出现异常;其次是在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中,和高温、降水有关的极端天气确实会越来越多。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网络发达,信息更加流通也容易产生这种错觉。气象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自然可以把从前许多人没有机会了解的资讯传播得更广。地球历史很漫长,比现在更极端的气候反而是常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警惕,我们今天倡导保护环境,缓解气候变化风险,拯救的不是地球,而是在短短一瞬的时代中出现的人类自己。

南极冰山破裂原因(南极冰山粉碎性骨折)(8)

#天气##暴雪##澳大利亚暴雨引发洪灾##南极##国际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