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Галич Александр Аркадьевич (1918-1977) 59岁,

加里奇. 亚历山大. 阿尔卡奇耶维奇: 诗人,剧作家。

曾在高尔基文学院学习,后转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专科学校学习,之后又到阿尔布佐夫和普鲁切克戏剧专科学校学习,战争期间在前线剧院工作。剧本《男孩儿街》(1946)使他广为人知。《塔伊美尔向你们召唤》(1948年与伊萨耶夫联合创作),《寂静的海洋》(1945-1956),以及抒情喜剧《我们选择的道路》(1954),《游行》(1957),《轮船“小鹰”号》(1958)等等。根据加里奇的剧本拍摄的电影有《忠实的朋友》(与伊萨耶夫合作,马拉佐夫导演),《七级风中》(导演罗茨托斯基);还有更多有份量的言论让加里奇归为持不同政见者之列:《列娜契卡》(1959),《自然法则》(1962)等等。在加里奇的严肃的诗歌和歌曲中还有《云朵》,《错误》(两首,1962),《膘骑兵之歌》(1966)等等。1973年他被从所有创作联盟中开除,1974年移居国外。著有自传体小说《总彩排》。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1)

诗人加里奇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2)

剧作家加里奇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3)

自编自演,自弹自唱的加里奇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4)

年轻时的加里奇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5)

风华正茂时的加里奇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6)

作为剧作家,在他早期的创作中,写了6部剧作,6部电影剧本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7)

后来他成了著名的说唱诗人,创作了几百首诗歌

译自维基百科俄文版:

亚历山大.阿尔卡奇耶维奇.加里奇(真姓是吉兹布尔格):苏联诗人,剧作家、小说家、编剧、自编自唱歌曲的作者和表演者。俄罗斯之声人民劳动联盟成员(НТС)。 加里奇是他的笔名,由它的姓,名,和父称的几个头字母组成。

亚历山大.吉兹布尔格1918年10月19日出生于叶卡婕琳诺斯拉夫(现在的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一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个经济学家;母亲在音乐学院工作.爷爷是城里著名的儿科医生;叔叔是文学研究学者.

1920年,加里奇家搬到了塞瓦斯托波尔;而1923年搬到了莫斯科,搬到了曾经诗人维涅文吉诺夫住过的房子里。在这所房子里当年普希金第一次朗读自己的悲剧《鲍里斯.哥东诺夫》。在莫斯科加里奇毕业于博诺24中学(今天的1227中学)。他的第一篇发表的是1932年5月23日在(少先队真理报)上的诗作《扩音器中的世界》,属名亚历山大.吉兹布尔格.九年级后加里奇几乎同时考入了高尔基文学院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歌剧戏剧专科学校,但他没来得及听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后的讲课。他很快就离开了文学院;三年后他又离开了歌剧戏剧学校;(1939年)他去了阿尔布佐夫和普鲁切克的戏剧学校。1940年2月戏剧学校出演了集体创作的话剧《黎明时的城市》,加里奇是作者之一,这是他的戏剧处女作。为了这部戏剧剧本,他还写了歌曲。在这部剧中他出演了共青团小组长巴尔夏科夫斯基。

战争爆发之时,加里奇应召入伍。但是,医疗委员会发现他有先天性心脏病,因此被免于服役。他被安排进了地质队被派往南方。在南方,在格罗兹尼,他加入了一个地方剧院,并在那儿一直工作到1941年12月;又从那儿去了塔什干,阿尔布佐夫用以前戏剧学校的学生组成了一个剧团。

在塔什干,加里奇认识了女演员瓦莲金娜,1942年回到莫斯科后,他们登记结婚。第二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1945年,瓦莲金娜获得了伊尔库斯克剧院一个主演的位置,她离开了莫斯科,他们的婚姻也随之解体。1947年,他与安格丽娜结婚。

作为剧作家,在他早期的创作中,他为剧院写了几部作品(6部剧作),(6部电影剧本)。加里奇因剧本《国家罪人》而获得苏联国家安全局的授奖。他1958年为现代人剧院开幕所写的剧本《马特罗索夫的寂静》,在作者去世后的1988年才首次上演。

上世纪50年代末加里奇开始创作歌曲,并用吉他自弹自唱。从某种程度讲,基于维尔金斯基浪漫主义的艺术传统,加里奇成为俄罗斯创作歌曲风格最鲜明的代表人物之一(与维索茨基和阿库特热瓦齐名),并伴随着录音机的出现,很快成为说唱诗人,并获得巨大声誉。以这样的创作风格,加里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向。

四五十年代加里奇的早期歌曲,并未被收入诗集。

因为作者扭曲了犹太人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加里奇已经排练好的话剧被禁止演出。关于这部分的经历,加里奇在自己的自传小说《总彩排》(1973完成)中有所描述 。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8)

谈笑风生的加里奇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9)

他创作了许许多多的诗歌,不少被谱成了歌曲

我们熟知的是《共青团员之歌》:

听吧,战斗的号角发出警报,穿上军装拿起武器...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10)

这样一个和蔼可亲的人,后来成为"持不同政见者"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11)

他被作家协会和电影家协会开除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12)

被驱逐出境,并开除国籍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13)

最后因意外事故,客死巴黎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14)

加里奇就是这样,经常在民众当中,诉说着人民的心声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15)

他的演出形式即自弹自唱自词自曲的歌曲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16)

加里奇的作品光盘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17)

加里奇的歌曲专辑系列光盘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18)

加里奇的歌曲专辑系列光盘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19)

加里奇的歌曲专辑系列光盘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20)

加里奇的歌曲专辑系列光盘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21)

加里奇的歌曲专辑系列光盘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22)

加里奇的歌曲专辑系列光盘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23)

加里奇的歌曲专辑系列光盘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24)

加里奇的肖像板画

译自维基百科俄文版:

驱逐和死亡

1971年加里奇被苏联作家协会除名,从1955年起他便是它的成员了(这一事件在歌曲《我的霉运不值一提》里有所表达);1972年他又被苏联电影联盟除名,他从1958年便加入其中了。1972年在第三次心梗之后,加里奇得到了一个二级残疾,和每月54卢布的退休金。

1974年6月加里奇被迫到国外流亡。关于被驱逐的细节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他名义应邀前往挪威参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作研讨会,过境之后立刻就被剥夺苏联国籍;另一个说法是,他用“以色列”移民签证出的国。1974年10月22日经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议,加里奇的早期作品在苏联被禁止发行。

最初,他留宿在挪威,后来他搬到了慕尼黑,为美国“自由之声电台”工作了一段时间,并成为俄罗斯人民劳动团结联盟的成员。随后加里奇搬到巴黎并在那里定居。

1977年12月15日下午两点左右,加里奇因意外事故而不幸去世:由于天线接到了电视上被电流击中。存在的说法是,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谋杀,至于是谁杀死的加里奇,则有两个完全相反的版本:一种是克格勃特工杀死了它,因他的反苏活动;另种说法是中情局特工,由于怕加里奇因思乡情而回到苏联,并以此破坏了“自由”电台的形象(据悉,克格勃特工已前往与他谈判)。同时,据加里奇在巴黎的熟人所说,他的死因就是一次意外事故。

在加里奇去世后的第二天,在莫斯科的两个剧院:塔干卡和“现代人”剧院在幕间休息时,为他举行纪念大会。在萨吉尔剧院,戏剧结束后为加里奇举办了追思晚会,著名演员还朗读了加里奇的诗歌。

他被葬在离巴黎不远的俄罗斯公墓里,不过,墓碑上加里奇的出生年份写错了:写成了1919年(应为1918年)。

1988年5月12日,应加里奇女儿的请求,苏联电影学会恢复了加里奇的会员资格;

1988年5月15日,苏联作家协会也恢复了加里奇的成员资格;1993年夏天加里奇的苏联国籍被恢复;之后在加里奇在莫斯科住过的地方挂起了纪念标牌。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25)

经济学家的爸爸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26)

在音乐学院工作的妈妈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27)

婴孩儿时的加里奇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28)

童年时的加里奇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29)

加里奇与父亲在一起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30)

加里奇与母亲,姐姐和弟弟在一起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31)

加里奇与小弟弟在一起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32)

加里奇和女儿在一起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33)

加里奇与女儿在一起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34)

加里奇与第一个妻子瓦莲金娜在一起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35)

加里奇与剧团的同事们在一起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36)

1968年与第二个妻子在一起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37)

加里奇的墓,在离巴黎不远的俄罗斯公墓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38)

从1956年直到1974年流亡国外之前,加里奇在莫斯科住过的房子,这里安放了纪念标牌

团歌的词是谁创作的(共青团员之歌的词作者)(39)

加里奇的女儿与父亲的照片在一起

文中的人物顺序以俄文字母为序;

文中的前小传部分由本人翻译;

文中的人物简历,网上有的,如拿来采用,标明出处;

网上没有的,则找到其俄文简历,由本人部分翻译。

文中所涉及的人物照片和图片均为网上搜集;

文中的议论观点纯属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