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为什么打袁术(他是东汉陈王正经的诸侯王)(1)

终恐非英武,操纵失其权。古时候,天子身边除去群臣,还可能会有宦官、权臣、外戚、宗室,主强臣弱或主弱臣强的场景都有可能出现。本篇来聊聊陈王刘宠。

之所以强调“陈王”,这是因为东汉时期至少有4位“刘宠”,一位是刘岱、刘繇的伯父刘宠,也就是著名的“一钱太守”。此外还有乐安王刘宠,广汉人刘宠,以及本篇要谈及的陈王刘宠。刘宠的祖父是刘崇,正是刘崇先被封为陈王,或者“顷王”,“顷”是刘崇的谥号。

接下来刘崇之子刘承袭爵陈王,他的谥号为“孝”,再往下才轮到刘宠继承“陈王”之位。随着先辈们开枝散叶,汉末三国时期宗室为数不少,不说俯仰皆是,至少没有多么稀罕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刘宠、刘繇、刘岱、刘虞yú、刘焉、刘表、刘晔、刘放等人。

以上只是较为著名的,其实还有刘弥、刘皓hào、刘祗zhī、刘宜、刘政、刘开、刘容、刘熙等诸侯王,他们有的活跃在建安年间,有的甚至坚持到了魏晋时期,有的在黄巾之乱时跑路,有的没有子嗣导致国除。刘表、刘焉、刘虞这三位担任州牧的都不是诸侯王,而刘宠算是诸侯王中比较活跃的一位。


东汉末年为什么打袁术(他是东汉陈王正经的诸侯王)(2)

刘宠很早就表现出了他的野心,他曾和自己的国相魏愔yīn一起祭天,这事在熹平二年(173年)被信任国相师迁给举报了。朝廷派使者核实完此事后,判定刘宠、魏愔犯了“不道”之罪,但是汉灵帝刘宏考虑到勃海王刘悝被诛没过多久,就先让人把魏愔、师迁带回京师拷问。

“律,杀不辜一家三人为不道”——《汉书》注解

魏愔强调自己只是祈求长生,但最终的判决是魏愔没有履行自己匡扶刘宠的指责,并且行为不端,师迁的罪名是“诬告”刘宠,同样被判处“不道”,所以魏愔、师迁两人都被处死。至于刘宠,刘宏下诏书不再追究他的责任。

“酺等奏愔职在匡正,而所为不端,迁诬告其王,罔以不道,皆诛死。有诏赦宠不案。”——《后汉书·刘宠传》


东汉末年为什么打袁术(他是东汉陈王正经的诸侯王)(3)

刘宠本身擅长弓弩,射箭不仅能做到十发十中,还全都命中同一处。华峤在记载此事时还强调刘宠有“秘法”,他指出刘宠使用的弓弩是有精妙设计的。所以在黄巾之乱爆发时,刘宠仗着手中数千张弩稳稳守住了陈国,陈国的百姓也知道刘宠的勇武,不敢爆发叛乱。

“宠射,其秘法以天覆地载,参连为奇。又有三微、三小。三微为经,三小为纬,经纬相将,万胜之方,然要在机牙”——《后汉书·刘宠传》注解

刘宠提供了足够的武力保障,再加上陈国相骆俊深得民心,这也使得黄巾之乱时期有十余万百姓前来依附。当各路诸侯准备讨伐董卓时,刘宠也自称“辅汉大将军”,光是凭借这个名号就能看出刘宠有什么野心了,一直到建安二年(197年)刘宠都没有依附于任何一位诸侯,显然是想成就一番事业。

不过刘宠还没来得及一展宏图就被袁术暗算了,袁术本来想向刘宠借粮,在战乱、饥荒的影响下想吃上饭都是奢求。但是刘宠拒绝借粮,袁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派出了部将张闿kǎi,佯装因为私事路过陈国,以摆酒设宴为名把骆俊骗来杀害。而刘宠也被袁术杀害,只是不知是张闿一箭双雕还是袁术单独派了刺客。

“后袁术求粮于陈而俊拒绝之,术忿恚,遣客诈杀俊及宠,陈由是破败。”——《后汉书·刘宠传》

自此,陈国没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