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江南人的一段集体记忆(趣说明朝的怪蜀黍下江南的故事)(1)

明朝锦衣卫四处潜伏,刺探情报,官员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没有犯事,但朱元璋确实想找点事的人。那怎么办?还有诏狱呢。锦衣卫下面有一个北镇抚司,专门处理皇帝主抓的案件,称为诏狱,实现了逮捕、刑讯、关押、处决一条龙服务。里面提供各式服务,比较出名的有十八套。比如挺棍、夹棍、脑箍、烙铁及一封书、鼠弹筝、拦马棍、燕儿飞、灌鼻、钉指等等。保管人站着进来,躺着出去。到了后来,都打出了默契,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暗号,一般人是:打着问。重点服务对象加“好生”两个字,是好生打着问。VIP用户是:好生着实打着问,有了这七个字,跟中了七杀拳差不多,可以吩咐家人买棺材准备后事了。

日子一久,诏狱在监狱界如雷贯耳,被锦衣卫的缇骑抓到北镇抚司的诏狱,住上两天,如果被通知要移送刑部监狱,那简直就是换到天堂一样。这说明,有比较才有幸福。有这样的监狱做保证,锦衣卫的工作无往而不利,经过下至基层上至官场的调查,锦衣卫创造性地搞出了一个黑名单《昭示奸党录》,按单抓人,照人开打,打一个准一个。朱元璋的拔刺工作以及其他工作无不顺利地展开,光是胡惟庸案就消灭了三万人。那么,锦衣卫在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不是会得到额外的奖赏呢?

有这个想法的人,那还是不太了解朱元璋啊。随着胡惟庸、李善长这些刺一一被拔掉,朱元璋把目标对准了另一批人。这里面,最重要的一个人不是胡、李的余党,而是首任锦衣卫使毛骧。他的罪名竟然是与胡惟庸结党。没错,毛骧确实跟着淮西集团混了两天,跟胡惟庸关系也很近,帮助胡惟庸对付个把人,也不是没干过,但他是卧底啊,是按朱元璋的指示去干的啊!

反正,朱元璋一说毛骧是胡党人士,人人都同意。胡党的自不必说,这些年被毛骧整惨了,不少人还受过他的诏狱的热情招待。非胡党的也不含糊,毕竟毛骧在主持倒胡主业时,还超范围经营,抓了一些非胡党的人。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打倒毛骧?

这其实不是问题,打倒毛骧是朱元璋的一贯风格。不打倒才奇怪呢。朱元璋要打完收工了。朱元璋搞这么多事,不是想把这个世界搞乱,他只是想拔掉刺,现在连李善长这样的陈年老刺都拔掉了,还留着锦衣卫这种大杀器,只能影响世界和平。锦衣卫这把绣春刀是时候抹血归鞘了。而抹血之前,第一个要抹杀的是毛骧。没办法,毛骧这些年下手太狠,得罪人太多。再说,他知道得也太多了,不弄倒,怎么开创明朝新局面?于是,从大局出发,毛骧这位无间道型的锦衣卫指挥使只好牺牲了。除掉了毛骧,朱元璋又干了一件事。洪武二十年(1387年),胡惟庸案彻底终结,朱元璋把所有的大臣请到了锦衣卫的诏狱,然后搬出锦衣卫的所有看家刑具。看到大臣变色的脸,朱元璋温和地说道,你们不用怕,请你们来不是体验诏狱生活的,而是见证一件事情。

朱元璋下令将锦衣卫所有的刑具烧掉,滚滚浓烟中,那些让官员半夜都吓醒、那些让官员上班之前要跟老婆交代后事的刑具化为灰烬。飞鱼潜水,绣春归鞘,锦衣卫的历史刚刚开始,就要结束了吗?没有,这不是结束。不用多久,大明朝的帝座上将坐上另一个人。一个将锦衣卫重新推到巅峰的人。在他的手上,锦衣卫将正式击倒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成为大明刑律的真正执行者。在他的手上,另一个传奇的特务机构将应运而生。这位仁兄是朱元璋的儿子朱棣。

明朝江南人的一段集体记忆(趣说明朝的怪蜀黍下江南的故事)(2)

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据说生下来时,房间冒香气。朱棣生下来时,正赶上他爹跟陈友谅血拼。当时陈友谅占上风,杀将过来,大家都说要逃跑,还是刘伯温当时说了一句话:“主降及奔者,可将其斩首。”最后朱元璋逆袭,在龙江大败陈友谅,从这一天开始,朱元璋基本就是胜券在握了。所以说,朱棣的出生对朱元璋来说,是个很好的兆头。但是,从后面来看,朱元璋对朱棣小儿的关心还是不够啊。一来,朱棣是小老婆生的嘛,朱棣后来非要说他的老娘是朱元璋的正室马皇后,其实不是的,他的亲娘应该是一个小妾。而且朱元璋也基本没管朱棣。朱棣到了八岁的时候才正式取名叫朱棣。接下来,他爹发达了,朱元璋当了皇帝,朱棣就成了帝二代。

但帝二代跟帝二代之间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他跟大哥朱标。就在朱棣得到名字不久之后,他就知道这个区别了。朱元璋登基后,马上选定朱标为太子。当时朱元璋问了朱标一个问题。七国叛汉,是谁的责任?那是汉朝的事情啦,七个藩王起来造汉景帝的反。朱标当时回答:“曲在七国。”这是标准答案。不过,却被朱元璋一顿呵斥:“错,责任在汉景帝,汉景帝杀吴王的儿子,又要削藩,这才有七国之反。”

朱元璋为什么不支持削藩呢?因为在老朱的安排里,这些藩王是有任务的,朱元璋把他们安排在边疆,一可以防地方叛乱,二可以防外敌入侵。信儿子,得永生。要想千秋万代,总得相信自己人吧。当时有个叫叶居升的大臣举汉朝七国之乱以及晋朝八王之乱让朱元璋不要太信儿子,朱元璋直接把叶居升扔到牢里升了天。朱棣同学是不是也知道这个事情就不知道了,反正他是认定了:如果有人削藩,那造反就是有理的。

一眨眼,三十二年过去了,根据朱元璋对儿子们的分工,太子朱标读书,以后好当接班人。朱棣负责打仗,然后朱棣被封到北京,替大明朝守北疆。朱标同学因为长年读书不运动,抵抗力差,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也可能和常年跟在朱元璋身边,压力太大有关系,反正去西北考察了一下,看是不是能把都城迁回长安,回来就生病,然后英年早逝了。朱元璋死后,皇位落到了朱标的儿子建文帝手上。建文帝有个伟大的想法,就是削藩。

朱棣很生气,这些年,他得不到父亲的宠爱,得到的全是伤害。现在大侄子也要收拾他。当然,朱棣也一直在做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有人说他胡子长到肚脐眼了,这是王命所归。但要说朱棣真的想反,我感觉也不一定。他应该是两颗红心一手准备,兵是要屯的,但如果皇帝对俺好,就继续做藩王,如果皇帝过分,那就管!他爹朱元璋有指示,谁要削藩,造反有理。

明朝江南人的一段集体记忆(趣说明朝的怪蜀黍下江南的故事)(3)

所以,建文帝一动手,朱棣就决定要反了。其间发生了很多故事,比如朱棣是怎么把儿子们送到南京当人质,又是怎么把儿子们召唤回来的。朱棣还搞了一些舆论安排,当时南京突然流传一首歌:莫逐燕,逐燕燕高飞,高飞上帝畿。

这显然就是朱棣在吓侄子建文帝嘛。“你别逼我,逼急了我就翻墙过来抢你的宝座。”朱棣又开始装疯。为什么要装疯呢?因为造反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很多时间来准备,建文帝的动作又很快,没办法,只好拿出绝活:装病。

其实朱棣不是第一次装病了,以前朱元璋在的时候,他就敢装病,然后提前下班回北京。前面把三个当人质的儿子叫回北京,也是装病重。反正说病就病,一点不含糊。但目前来看,普通的病是瞒不了南京方面了。所以,朱棣把装病这项技能提高到一个新高度: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具体病症是什么样的呢?

突然有一天,大家发现街上冲出来一个疯子,大喊大叫,仔细一看,竟然是燕王朱棣。压力太大啊,燕王终于疯了。而且朱棣冲进酒店,看到别人喝酒就抢。被抢的不要生气,马上就会有燕王府的人跑过来说对不起,赔酒钱。又有一天,朱棣又跑到街上,倒地就睡。跟洪七公差不多,奇怪的是燕王府的人也不管,让朱棣整整睡了一天一夜。

又如南京派人来调查,发现大热天的朱棣抱着个被子,坐在火炉边,还直呼冷死了。在这样的演技下,朱棣终于做足了准备,发动了靖难之役,最终夺走了皇位。建文帝则在城破时,消失在皇宫的大火中,成为明朝的著名失踪人口。朱棣把都城定在北京,又在天津设卫,可以说以一手之力撑起了中国北方城市的命脉。又派太监郑和下西洋,别管是宣布国威,还是寻找建文帝,这星辰大海明朝是见识过了。朱棣还远征漠北,确保了大明的边疆安全,文化上编了一部《永乐大典》,朱棣当皇帝的时候,大明万国来朝,人称“永乐盛世”。

朱棣又将本已经尘封的特务机构放了出来。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朱棣的帝位是从他的侄子建文帝手里夺过来的,得位不正,民间也好,官场也好,朱棣总感觉有奸人要害朕。消灭这股反叛力量,用约束更少的锦衣卫当然更合适。朱棣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纪纲。

说起来,纪纲也是跟着朱棣闹革命的老人。那一年,朱棣还是燕王,跟他的侄子建文帝打仗,半路上,有一个人跑过来自我推荐,说自己会骑马、会射箭,还有文化。再一查,原来这是个下岗人员,本来是有功名的,因为干了一些不太光彩的事情,所以被革了功名。

这种流氓加文人的综合型人才,正是朱棣最喜欢的,所以马上收编。经过南征北战,纪纲就成了朱棣的心腹,掌管了锦衣卫。平时抓抓人,审审案,陷害个把忠良,“业绩”也是很突出的。

而纪纲能够成为朱棣眼前第一红人,原因只有一个,他善于揣摩朱棣的心思。有一回,纪纲将锦衣卫诏狱的在押犯人名册给朱棣看。朱棣看了一下,突然说了一句话:解缙还在啊。解缙是明朝第一才子,但才子都有一个通病,恃才自傲。解缙也有这个毛病,他谁都不放在眼里,不跟同事搞好关系,也不配合领导吹牛皮,又牵扯进朱棣接班人的问题,所以被关到了诏狱。

现在,解缙被关了五年了。朱棣突然来一句:解缙还在啊。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关得太久了,该放出来了吗?纪纲没有进一步请示,他已经猜到了答案。回到诏狱,纪纲弄了一桌酒菜,请解缙吃饭喝酒,等解缙喝醉了,纪纲直接将他拖到外面活埋了。这个事情体现了两点。一是纪纲准确地猜到了朱棣的意思,一个下属,应该能够猜到上级的潜在意思,如果非要逼朱棣说出“把解缙弄死吧”,那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特务头目。另一点,就是纪纲心狠手辣。一边跟人喝酒称兄道弟,一边在外面挖埋人的坑。

凭着这两点,纪纲成为朱棣最好的工具,纪纲跟他的锦衣卫也成为明朝司法机构里独特的存在。在三法司之外,开辟查案抓人审人的快速通道。布满灰尘的锦衣卫诏狱再次打开,全新打造的刑具竖立起来,缇骑再次出没在大明帝国的每一个角落。自从跟了朱棣,纪纲的工作是很认真的,主抓了方孝孺十族灭门惨案、周新逆袭案、解缙坑杀案等大案要案,使本已经瘫痪的锦衣卫又重新焕发活力跟杀伤力。可是,随着锦衣卫势力的膨胀,纪纲就开始有点喘了。就在这一年的端午节,发生了一件让朱棣极为不爽的事情。这一年的春天,朱棣组织大家郊游,其中有一项重要的娱乐项目,射柳。用箭去射柳枝。纪纲也拉起了弓。我们知道,纪纲的箭术是很高明的,他的简历上就写着善于骑射。可是,这一箭射出去,竟然落空了。

作为皇帝的保镖大队长,又是明朝第一特务机关的领导,连个箭都射不好,当然业务是不过关的。但是,业务不过关,还不是致命的,毕竟当了领导,日理万机,没有加强锻炼,箭术生疏了一些,是很正常的。相比业务不过关,更危险的是政治不过关。正当大家当作没看见时,锦衣卫一个手下突然举起一根柳条,大叫:“指挥使大人射中了。”这是怎么回事?明明大家都亲眼看到没有射中。你这是玩弄大家的视力吗?奇怪的一幕出现了,旁边的侍卫也好,大臣也好,竟然都欢呼起来,盛赞纪大人箭法了得。史书记载这是纪纲故意安排的。纪纲为了测试自己在大臣中的地位,故意没有射中,然后安排手下忽悠大家。显然,这个游戏的原创者是秦朝的大太监赵高,那个游戏叫“指鹿为马”。纪纲是在向赵高致敬。

可是,走前辈走过的路,有时候不一定会更轻松,往往会死得更快。朱棣是什么人?他是仅次于朱元璋的权力野兽,他怎么可能是秦二世那样的笨蛋?他纪纲又有什么资格成为赵高?那么,纪纲为什么会突然脑子宕机,搞出这么一件离谱的事情呢?原因只有一个,纪纲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资本,可以挑战一下朱棣的底线。那么,纪纲是不是真的就掌握了权力,可以将朱棣当成秦二世呢?我们要先了解一下纪纲和他的锦衣卫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锦衣卫穿着大红的飞鱼服,佩带着精致的绣春刀,走在大街上趾高气扬,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对他们敬而远之,甚至产生畏惧的心理。久而久之,锦衣卫难免产生一种感觉,以为他们拥有主宰这个世界的权力。

遗憾的是,这是一个错觉,当行人对他们弯腰屈膝时,不是害怕他们手中的绣春刀,而是害怕他们身后那个巨大阴沉的身影。那个身影是朱棣。是的,文武百官畏惧纪纲,畏惧锦衣卫,是因为他们后面站着朱棣。就像射柳的现场,朱棣就站在纪纲的身后。只是平时,当纪纲飞扬跋扈时,朱棣总是露着鼓励和欣赏的笑容。而这一次,朱棣的脸却阴沉了下来。朱棣第一次意识到他的父亲朱元璋为什么要罢免锦衣卫。此时,已经是永乐十一年(1413年),朱棣搞的靖难线下活动的收尾工作也差不多了,反对他的人,建文帝的老部下都被打倒了,本来就想卸磨杀驴,没想到,纪纲还蹦跶起来。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于是,朱棣放出消息,让大家大胆举报纪纲。结果让他失望了。没有一个官员肯站出来揭发检举纪纲。这是怎么回事,这一届的官员这么不行吗?事实上,也不能怪广大官员觉悟低,实在是纪纲已经坐大。纪纲有数千的锦衣卫打手。而且纪纲给众官员造成的心理阴影面积实在太大了。纪纲继承和发扬了锦衣卫好生着实打的风格,不但完美再现了锦衣卫诏狱的十八般刑具,又开发了涮肉、炭烤等新项目,而且坚持亲力亲为,每一个案件都亲自主抓,务必做到不放过一个好人。

明朝江南人的一段集体记忆(趣说明朝的怪蜀黍下江南的故事)(4)

而且,纪纲还开创性发明了拿钱不办事的方法,每当抓进新犯人,纪纲一定亲自下牢视察,陪犯人喝酒谈心,给犯人指条路,只要交出钱财,就可以死罪变活罪,活罪变没罪。等犯人交了钱之后,纪纲本着送佛送到西天的精神,一定亲自把犯人送上刑场。碰到这样不按牌理、专玩套路的玩家,实在没有多少官员想去招惹他,浙江按察使周新就是因为跟纪纲对抗,连个罪名都没定,不清不楚就被拉出去斩了。低调再低调,千万不要冒头,说不定是朱棣的“钓鱼执法”呢。朱棣终于知道,依靠官员已经不现实了。于是,他把目光放到了另一群人身上。他指指这些人:官员不上,那你们就上吧。这些人就是太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