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但凡说起商人或者是资本家,我们似乎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就将无奸不商、资本逐利等贬义词,与之联系起来。

可是你知道吗?在新中国成立后,有这么一位商人,他叫荣毅仁,他在当时国内一众商人中,是资历最浅的一位。

但就是这个在商场上略显稚嫩的他,在1956年1月时,毛主席在时任上海市长陈毅的陪同下,来到了他所开办的纺织工厂视察。

在毛主席看到纺织工厂里的情况后,以及得知他所做出的贡献后,对他的评价是:“中国民族资本家完全守法户。”

他就是“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同时在他的教导下,荣家的子女也都在各个领域大放异彩。

那么他都为新中国做出了哪些贡献呢?同时,在他逝世之后,五位子女的现状又是如何呢?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

图丨毛主席参观纱厂

荣家的辉煌

“真正在中国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荣家他们一家了。”这句话是毛主席对于近代中国,著名的荣氏家族的评价。

仅仅从毛主席的这一番话,我们就可以想象到,荣家的实力和地位是多么的超然。

但是要是论起来荣家的商业传奇,就要说起荣毅仁的爷爷,也就是荣熙泰,从他们那一代人就已经开始,着手打造这个日后庞大的商业帝国了。

1896年时,荣熙泰和人合资在上海创办了钱庄,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举动,以至于后来,他甚至被后人尊称为中国期货“祖师爷”。

荣熙泰一辈子都兢兢业业,在他临终前将家里的大小事务,都交代给了两个儿子,也就是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以及他的叔叔荣宗敬。

正是后来在“荣氏兄弟”的经营下,荣家真正地迎来了商业的巅峰。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2)

图丨钱庄

荣德生在广州学习期间,发现了面粉的商机,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们首先创立了面粉厂,而后在1915年又在上海开办纺织厂。

或许也是他们的运气好,当时正是第一次世界战争时期,西方列强无暇东顾,所以上海棉纱得到了一个实力暴涨的机会。

荣氏兄弟的名声,也借着这波机会“水涨船高”,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纺织厂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利润,都呈几何倍数的增加,从而为他们积累下了丰厚的本金。

荣氏兄弟也因此被人们称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曾经在一次商业聚会上,荣宗敬得意地说道:“当下的国人,有一半都是在吃我的,穿我的。”

或许初次听起来这句话,认为荣宗敬很张狂,但是在上个世纪早期,近一半中国人的吃穿用度,的确是被荣家的企业所垄断,由此可见荣家当时的实力是多么的雄厚。

荣德生和荣宗敬他们兄弟二人,也成功地被载入了中国近代历史,属于名副其实的民族资本家。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3)

图丨面粉厂

出身豪门的荣毅仁

在1916年荣毅仁出生的时候,正是荣氏家族家大业大的时候,用今天的话来说,荣毅仁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公子”,从小他就享受着最好的教育和富裕的生活。

虽然出身豪门,但是荣家的家教是非常严格的,也正是在这种家风下,荣家的孩子个个都能吃苦耐劳,而不是大家所认为的那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在荣毅仁小的时候,每到学校放假时,父亲荣德生就将他,安排到荣家的工厂里干活,从基层开始,和一线的工人同吃同住,荣毅仁也从没有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在基层劳作的日子里,他并没有哭天抹泪,反而是任劳任怨,学习一线工人的精神,这让他更加懂得了工人的辛苦。

正是得益于荣德生这种粗犷的教育方式,才在后来塑造了荣毅仁的一生。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4)

图丨荣毅仁

临危受命,“少主”上位

1937年,这一年荣毅仁正好大学毕业,荣毅仁所就读的大学,是号称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上海圣约翰大学。

就在荣毅仁踏出校园后,正准备一展抱负时,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导致国内民不聊生。

曾经繁华热闹的上海,也在炮弹的轰炸下,变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同时,许多民族企业也被日本人相继掠夺和吞并。

日本人在大举侵入中国后,便开始抢占粮食厂、面粉厂、以及各大院校等,一点一滴地开始对我国实行他们的渗透掌控计划。

荣氏集团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企业,更是成为了日本人眼中的一块“肥肉”。

荣氏兄弟经过内部商量后,荣宗敬便带领全家前往香港避难,由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俩,留在上海看守家业。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5)

图丨荣家

遗憾的是,在荣宗敬到达香港的第二年,也许是因为水土不服的原因,导致他生了一场大病,很快便撒手人寰。

荣宗敬的逝世,对于荣氏家族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因为这间接导致了企业的“群龙无首”,荣氏家族企业也因此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打击,危机四伏摇摇欲坠。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当时年仅22岁的荣毅仁和父亲荣德生,挑起了荣家的大梁。

他辅助父亲一同经营庞大的荣家企业,也幸亏是小时候他在父亲的授意下,经常去一线基层劳作,所以他对于家族的企业,多多少少还是比较熟悉的。

可是再怎么说,荣毅仁终究只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毛头小子,不论是人情世故或者是商场上的尔虞我诈,他都只能算得上是一个“雏鸟”。

但是荣毅仁自小养成的坚韧性格,让他从基层员工到董事的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走得无比的细心,用如履薄冰来形容并不为过。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6)

图丨荣毅仁

期间,日本人多次企图霸占荣家的家业,不断地派人和荣德生父子俩谈合作,只可惜,他们无论说得多么好听,荣德生的态度非常之坚决:“绝不将工厂拱手相让,更不会给日本人。”

日本人看到他们油盐不进的态度,便非常凶狠地威胁道:“大日本帝国看上你们的工厂,是你们的荣幸,你们居然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走着瞧吧!”

在那段时间里,荣德生和荣毅仁一度做好了为国献身的准备,哪怕是牺牲宝贵的生命,也不会让日本人霸占荣氏几代人的心血。

但是由于荣德生父子的声望极高,如果真的将他们杀害,日本人也不得不掂量一下所带来的后果,于是,他们父子俩就这么艰难地继续经营着家族企业。

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曙光,此时荣毅仁也非常开心,准备大展拳脚,将家族企业重新经营起来。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7)

图丨荣德生

选择相信共产党

那时,不论是荣德生还是荣毅仁,想的都是如何更好地发展工厂,为祖国做出贡献。

只是谁都没有想到,刚刚打跑了日本侵略者,还没过上几天太平日子,1946年,由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对派发动的内战,全面爆发。

就这样子,老百姓又回到了水深火热的日子中,不仅如此,荣氏企业也迎来了又一次的致命危机。

在内战期间,国民党想发展自己的军事实力,发展军事和工业,但是由于战争的损耗,他们手里并没有足够的钱财,于是他们便开始不断地压榨民间资本企业。

荣家作为企业中的领头羊,自然成为了国民党“重点照顾”的对象。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8)

图丨荣毅仁

国民党为了“合理合法”地得到荣家的财富,用尽了各种阴险的手段,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在上海,用各种所谓莫须有的罪名,“打劫”了一大批民间企业。

同时,他给荣毅仁的“罪名”,是荣氏面粉厂将发霉的面粉卖给了国民党军队,军人食用之后上吐下泻,导致了在东北战局的失利。

这个说法的确是相当的可笑和幼稚,但是蒋经国铁了心要得到荣家的资产,他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将荣德生父子拘留。

不仅如此,同时还要对他们父子俩提起公诉,以此来彻底定他们的罪。

当时,幸亏解放军在陈毅元帅的带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功解放了上海,蒋经国还没来得及实施他阴险的计划,便立刻逃离上海,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俩也因此逃过了一劫。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9)

图丨蒋经国

但是荣德生却丝毫高兴不起来,在他看来,不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只是换汤不换药,都是骑在他们这些商人头上作威作福的掌权者。

这也不怪荣德生,由于国民党长期的搜刮民脂民膏,很多商人都已经对政府已经不信任了,有一大批的企业家都将财产转移到国外,彻底离开中国。

如今国民党已经被打败了,此事已成定局,至于这个新来的共产党,能不能靠得住,谁也不知道。

就在荣德生也准备转移财产,携带家眷离开中国时,一个人站了出来,极力劝说他留在中国,不要进行迁厂移财。

事实证明,正是在当时,有这个人的坚持,荣家才为后来新中国成立后,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这个人就是荣德生的儿子——荣毅仁。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0)

图丨荣毅仁

原来在当时的一天夜里,心烦意乱的荣毅仁睡不着觉。其实不光是他父亲,他也在考虑接下来荣家企业应该何去何从。于是他走到别墅的窗前,准备吹吹风来缓解一下焦虑的心情。

没想到推开窗的一瞬间,荣毅仁见到了一个令他毕生难忘的场景——所有的解放军战士,整齐划一得睡在了大马路上,哪怕是露宿街头,也没有任何一个战士去打扰当地的老百姓。

这一幕,深深地刻在了荣毅仁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因为他也是经历过战争的人,不论是日军还是国军,在他的记忆中,还没有哪支部队是这个样子,对百姓秋毫不犯。

在后来荣毅仁也公开称道:“就是因为看到进城的解放军战士,哪怕露宿街头都绝不扰民,就是这一点,也正是这一点,坚定了我相信共产党的决心,也是我为何多次劝阻父亲的原因。”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1)

图丨解放军战士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看到解放军秋毫不犯的场景,荣毅仁便决定,坚定无比的和共产党站在一起。

此时的荣德生,已经很少再管理家族企业的事情,荣家的大小事务,都已经落到了荣毅仁一个人的身上,既然儿子已经做出了决定,那么他也会无条件的支持和相信儿子。

在当时,荣家企业由于受到了多年的战争的摧残,很多工厂早已被炮火摧毁。

曾经在一段时间里,就连发放工人的工资,都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更不要说让家族企业,恢复到往日那般的辉煌地位。

幸而有一次在上海,荣毅仁接受政府的邀请,出席了一场座谈会,参与会议者都是当时,商界里面的各种企业家,大家各抒己见对于日后经济情况,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2)

图丨荣毅仁

当会议结束后,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握着荣毅仁的手热情地说道。

“自从你父亲退位,你就是荣家企业在上海的代表,荣家的所有家族企业都由你一个人掌管,政府只会支持绝不会干涉。”

之后,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加上荣毅仁的才华和能力,使得荣家企业又获得了新生。

到了1950年,荣毅仁在中南海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毛主席非常关心荣家企业的发展情况,他嘱咐荣毅仁要多为百姓做实事,多为社会做出贡献。

到了1956年时,公私合营的浪潮,如火如荼的在全国开展。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3)

图丨陈毅

在上海,所有的本土企业家的目光,都看向了荣氏企业。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荣氏企业是“地头蛇”,它的一举一动会成为当地企业的标杆。

荣毅仁认为,这场变革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所以他也主动积极地配合。

于是他率先主动把荣氏企业的账目,以及物资设备都交给了政府,对世人公开表示,荣氏企业正式实行“公私合营”。

既然荣氏企业都已经带头了,于是上海本土企业也都纷纷实行“公私合营”,这对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4)

图丨毛主席和荣毅仁

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得高兴,于是有了开头的一幕,毛主席在1956年,亲自到荣氏纺织厂进行视察。

尤其是当主席看到了荣毅仁,交给政府关于荣氏企业的账目,以及一系列物资之后,称他为“真正的守法户”。

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后,荣毅仁更加坚定了相信祖国的信心,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之后,在那之后,他对外宣布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将荣家所有企业全部无偿交给国家。”

就这样子,“红色资本家”的名号,也变得响亮了起来,这是独属于荣毅仁的殊荣。

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依旧兢兢业业为祖国发光发热,直至2005年,荣毅仁在北京溘然长逝,享年89岁。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5)

图丨荣毅仁

“红色资本家”的后代

荣毅仁和妻子杨鉴清,两个人一共育有4个女儿和1个儿子。他们夫妇俩对孩子一视同仁,在教育上从不含糊。

经过父亲母亲的淳淳教导,又加上荣家上百年的家风培育,荣毅仁的五个子女,如今也都在很多领域中大放异彩。

首先是大女儿荣智和,从小便刻苦学习,之后在教育行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担任了上海沪港幼稚园董事长,如今早已退休多年,在上海定居颐养天年。

二女儿荣智平和大姐关系很好,如今也在上海定居,无论是少年时期还是工作之后,为人都十分低调,很少出现在大众面前,一直本分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至于三女儿荣智元,可以说,是荣毅仁的五个孩子中最为不幸的一个。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6)

图丨荣毅仁和家人

从小她乖巧懂事,以两位姐姐作为榜样,只是好景不长,在她上中学的时候,不幸患上了脑炎,又因为在之后被庸医误诊,导致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此后得了更加严重的痴呆症。

在此大好年华的青春时光,荣智元却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不能保证,每天只能由雇佣的保姆,来服侍她的衣食住行。

没过几年,她又被诊断患上了肺癌,就这样子,三女儿荣智元匆匆的走完了短短的一生。

四女儿荣智婉是家里最小的女儿,由于老三的病逝,荣毅仁夫妇将更多的关爱都给了荣智婉,如今荣智婉也和其丈夫在澳门定居。

荣毅仁夫妇的第五个孩子,就是唯一的一个男丁,荣智健。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7)

图丨荣毅仁和家人

他和四位姐姐不同,他作为荣家第四代继承人,他的诞生本身就是有着与生俱来的使命。作为唯一的儿子,荣家上下都对荣智健寄予了厚望。

荣智健也并没有让家族的人失望,从小就成绩优异。从天津大学毕业后,凭借着家族几代人经营的人脉,荣智健成立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就是今天的中信泰富。

经过他的苦心经营,在1987年时,荣智健成为内地首富,此后他的投资规模也越来越大,不断扩大公司业务。

老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会不湿鞋”,在2009年由于投资失败,迫于压力,他不得已离开了中信泰富,将公司交给了三个子女继续打理,他过上了悠闲的退休生活。

如今,他的三个子女也将公司打理得井井有条,继续为国家做着巨大的贡献。

红色资本家荣智健(红色资本家荣毅仁)(18)

图丨荣智健

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但是荣氏家族似乎打破了这个“铁律”。

荣家所依靠的正是几代人,都为之坚守的精神和传承,保持着赤子爱国之心,砥砺前行。

相对于所谓的豪宅和名车相比,这些精神和传承,就是荣毅仁留给儿女们最大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