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山东省是一个名人辈出的省份。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简称“鲁”,省会济南。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思想的创立人孔子、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创始人墨子、军事家吴起等,均出生于鲁国。截至2019年2月,山东省有16个地级市,包括56个市辖区、27个县级市和55个县。其中,就利津县来说,人口超30万,隶属于东营市,曾有“小天津”之称。在历史上,金代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正式设立利津县,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山东人口最多的三十个县市区(山东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1)

首先,利津县隶属于山东省东营市。在地理位置上,利津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西南岸,黄河近口段左侧。地跨东经118°07′—118°54′,北纬37°22′—38°12′。东依黄河,东北濒临渤海,东与垦利区、东营区为邻,南与博兴县隔河相望,西与滨州市滨城区、沾化区接壤,北与河口区相交。县境呈西南至东北向狭长带状,南北长102.5千米,东西宽8.5—25千米,总面积1665.6平方千米。利津县素有“百鱼之乡”、“黄金海岸”之美称,还曾经被称之为“小天津”。就利津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齐国的疆域。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

山东人口最多的三十个县市区(山东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山东省利津县一带属齐郡这一建制。汉武帝时分齐郡设立千乘郡,郡治在千乘县(今山东省高青县唐坊镇境内),属青州。彼时,今东营市利津县一带属千乘郡漯沃县、蓼城县地。东汉之后,黄河在此域地入海,随着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域地不断向渤海湾扩延。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利津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南北朝时期,今利津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在该地区设立永利镇,属蒲台县。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在位时,该地区属河北道棣州蒲台县。河北道,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东并海,南临于河,西距太行、常山,北通渝关、蓟门。

山东人口最多的三十个县市区(山东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3)

宋朝时期,今利津县一带属渤海县永利镇。金代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升镇为县,正式设立利津县,属山东东路滨州。对于利津县这一县名的由来,因邑内有“永利”“东津”两地而得名。还有一种说法,也即《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海在县东北之十里,产盐,居民资其利,案河水于此分为枝津入海,故曰利津。”但是,不管怎样,利津县这一建制始于金国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当然,在山东省的各个县和县级市中,800多年的建制历史,不能说是非常悠久的了。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利津县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滨州。

山东人口最多的三十个县市区(山东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4)

最后,清朝取代明朝后,利津县属山东省武定府。在清朝时期,利津因河海而兴,“利津内控黄河,外锁海运要津”,逐渐形成水陆码头和商贸重镇,史称“小天津”。到了1913年,利津县属胶东道。1928年,利津县直属于山东省。1956年,垦利、利津合并为利津县。1958年,沾化、利津合并为沾化县。1961年,恢复利津县的建制。1983年10月,利津县属东营市。如今,利津县属山东省东营市。截至2018年底,利津县总面积达1665.6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30.5万人。在山东省的各个县和县级市中,利津县是一个人口较少的县。对于利津县,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