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荡的华夏五千年历史中,出现了四百多位君主,他们中有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汉武帝。仁政爱民的汉文帝,宋仁宗。有昏聩无能的汉元帝,唐穆宗。有残酷暴虐的后赵皇帝石虎,前秦天王苻生。也有魏元帝,宋徽宗这样的亡国之君。但是也有这样的君王,他们奋发有为,文韬武略,但是却生在王朝大厦将倾的时代,在独木难支的情况下,成了帝国的末代之君。而这群人是不幸的,他们像接手着一条四处漏水的大船,夜以继日的修补着这条大船,但是终究还是沉了下去。而造成一切的就是他们前任的不作为,而充满抱负的他们,成了王朝最悲情的人。而这群人里有秦王子婴,汉献帝刘协,曹魏高贵乡公曹髦,唐昭宗李晔,金哀宗完颜守续,明思宗朱由检。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就是汉献帝刘协

汉献帝出生在公元一八一年四月,而这时的汉朝已经在历史长河中走过了三百多年,这几百年中,凭借着强大的实力在华夏大地上傲然矗立,但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各种问题也营运而来,阶级固化,财富分配不均,上层贵族在日益腐化,底层老百姓却食不果腹,而当时的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在刘协四岁那年,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攻击。他的父亲汉灵帝立即调集各种力量扑灭这场动乱。动乱是平息了,但是动乱所带来的危害却不知这些,他的父亲虽然荒淫,但是却并不傻。但是像励精图治,身体却在多年荒淫生活下,早已掏空。没法发只好寄托于下一代了,在立储问题上却纠结。因为刘协自小在永乐宫长大,由董太后悉心抚养,举止端庄,深得灵帝喜爱。再加上其母王美人死于非命,灵帝难免有隐恻之心,因此他心下倾向于立刘协为太子。然而这又有违于立嗣以嫡长为先的皇室传统,所以迟迟下不了决心。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病重,遗诏将刘协托付给宦官上军校尉蹇硕。四月,灵帝去世,立刘辩为帝,是为汉少帝。何皇后也改称为何太后,临朝处理政务,但国家大权实际上已为何进掌握。刘协封为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他只要安分,就能平稳的过完一生,未央宫的座位,他只用朝拜就行了。但是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汉献帝刘协有翻身的机会吗(悲情帝王之汉献帝刘协)(1)


灵帝死后,朝廷的争夺日益激烈,所有的矛盾都在皇帝死后爆发了,先是内宫宦官和朝中重臣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斗争。然后何进捕杀蹇硕,接着是宦官张让、段珪等杀死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虎贲中郎将袁术和何进的部将带兵反攻,一下子又杀宦官两千人。张让、段珪等无力还击,劫持刘协和少帝刘辩逃出宫外,正仓皇间,迎面遇上董卓率领的三千陇西铁骑奔腾而来。小皇帝刘辩见到这样的情形,吓得浑身哆哆嗦嗦,双腿战栗,口不能言。小皇帝刘辨手下的内侍太监和一众文官也都没人敢出口大气,只怕稍有闪失,便惹来杀身之祸。尚书卢植率军追到后,杀死张让、段珪,又把少帝和刘协迎回宫内。董卓自认为和收养刘协的董太后同族,加上刘协本身比刘辩有才能,于是从这时起,董卓就想废少帝,另立刘协为皇帝。回到京城后,董卓的军队完全控制了局势。于是董卓逼着少帝策免司空刘弘,自己身居其位。接着,董卓以司空的身份召集百官开会,议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百官大惊失色,慑于董卓的淫威,谁也不敢表示反对。第二天,董卓宣布废除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时年9岁。就这样年仅九岁的刘协被推到历史的前端。刘协登基后,董卓自封为丞相,后又加封为太师,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权。董卓的军队在洛阳劫掠财物,奸淫妇女,无恶不作,后并把洛阳城烧成一片废墟。曾经繁华的帝都成了人间地狱。但是事情还没有完,初平元年(190年)春天,各地的州郡牧守以讨伐董卓的名义纷纷起兵。由于起兵的州郡都在关东(潼关以东),所以史称“关东联军”。许多地方豪强响应了这次起兵,带着自己的私兵万里相赴,自此正式拉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关东军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从北、东、西三面来包围洛阳。董卓因受关东军的威胁,挟持刘协由洛阳迁都长安。这时,王允任司徒,主持具体政务。他表面上依附董卓,暗中心向汉室,身边聚集了一批朝中官员。初平二年(191年),关东诸侯为了争夺政治上的领导权,以袁绍、韩馥为首,倡议立幽州牧刘虞为帝。但这个建议遭到袁术、曹操的反对,最后作罢。刘虞的儿子刘和在长安朝廷担任侍中,刘协想凭借关东军的力量还都洛阳,以摆脱董卓的控制,就派刘和潜出武关求援。但这时关东州郡牧守正热衷于互相兼并以壮大自己的力量,扩张地盘,无意西讨董卓。长安方面就转而依靠内部的力量来推翻董卓。

初平三年(192年),司徒王允与司隶校尉黄琬、仆射士孙瑞、中郎将吕布密谋刺杀董卓。吕布本为董卓的亲信,两人曾结过义父子关系。董卓性格暴烈,有一次吕布为一桩小事违背了董卓的意图,董卓拔出手戟就向吕布投去。吕布慌忙躲开,事后又向董卓俯身请罪,才算作罢。由此二人有了隔阂。四月,汉献帝患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朝中百官。董卓身穿朝服,乘车入朝。从军营到皇宫的道路两侧警卫密布,左侧是步兵,右侧是骑兵,戒备森严,由吕布等在前后侍卫。王允命士孙瑞自己书写诏书交给吕布。吕布让同郡人、骑都尉李肃与勇士秦谊、陈卫等十余人冒充卫士,身穿卫士的服装,埋伏在北掖门等待董卓。董卓一进门,李肃举戟刺去,董卓内穿铁甲,未能刺入,只伤了他的手臂,跌到车下。董卓回头喊吕布,但被吕布铁矛刺死。董卓被刺死后,王允录尚书事,吕布晋升为奋威将军,二人共同主持朝政。王允得手后,骄傲自满,加上气量狭小,未能维持住关中的局势。不到一个月,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击败吕布,占领长安,杀死王允,控制了东汉政权。李傕升为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池阳侯,后李傕又升为大司马,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张济被封为镇东将军、平阳侯,外出屯驻在弘农。兴平元年(194年),三辅大旱,谷价腾贵,一斛谷值钱50万,长安城中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刘协命令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煮粥救济百姓,但因为粮食不够仍然有很多人饿死。刘协怀疑侯汶没有如实用全部粮食赈济灾民,而是趁机侵占公粮,于是派人取米、豆各五升在自己面前熬成粥,最后可以煮出两盆,证实是侯汶作弊,于是责打侯汶五十廷杖。之后,长安城中饥民得到了救济。兴平二年(195年),李傕杀樊稠,与郭汜在长安城中各自拥兵相攻。刘协派尚书、侍中去为李、郭二人和解,二人不从。为了争得政治上的主动权,郭汜阴谋将刘协劫持到自己的军营,不料未等郭汜下手,消息已经走漏,李傕抢在前面,派兵将刘协、皇后、宫人及大臣们劫去。


汉献帝刘协有翻身的机会吗(悲情帝王之汉献帝刘协)(2)


李傕、郭汜相攻数月,死者万数,长安城几乎变成一片废墟。不久,刘协在原李傕部将杨奉、牛辅部曲董承等的护卫下,摆脱了李、郭的控制,逃往弘农,进驻安邑,又辗转东行。建安元年(196年),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迎接刘协入驻洛阳。这时中原地区袁绍和曹操两大军阀正进行着频繁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孙策占据了江东,刘表占据了荆州,刘璋割据益州,凉州为韩遂、马腾占有,公孙度盘踞辽东。刘协东还,无疑是一面可利用的旗帜。曹操抢先率军进驻洛阳,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刘协赐曹操节钺,标志着了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时代的开始。随后曹操胁持刘协迁都到许,改称许都。但刘协依然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曹操虽然利用刘协来试图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却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为皇帝。建安五年(200年),刘协不满曹操大权独揽,不甘心作为傀儡,乃暗下衣带诏,令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董承遂与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一起密谋,结果事情败露,董承等人都被曹操诛杀,怀孕的董贵人也被绞杀。伏皇后畏惧曹操,于是写信给她的父亲伏完,尽数曹操残暴不仁之事,希望伏完能够效仿董承,铲除权臣,但伏完始终未敢行动。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后要求其父伏完诛杀曹操的密谋败露,曹操要挟献帝废黜伏皇后,并代献帝写好了废黜伏皇后的诏书。接着,派御史大夫郗虑拿着诏书,同尚书令华歆一起带兵包围皇宫搜捕皇后。伏皇后藏到宫中的夹墙里,被华歆拖出。伏皇后披头散发赤脚走出,向刘协哭诉求救,刘协无奈地说:“朕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什么时候结束!”回过头来对郗虑说:“郗公!天下有这道理吗?”伏皇后被幽闭而死,刘协与她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杀,伏氏宗族百余人被处死。


汉献帝刘协有翻身的机会吗(悲情帝王之汉献帝刘协)(3)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魏王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其时,虽然有孙权、刘备的不断犯边,但基本不成气候,中原腹地的和平已成定局。除旧布新建立新朝,已经是人心所向。各种力量都在推动曹丕采取行动。那些曹氏部属也在设想着如何弹冠相庆,如何分新朝一杯羹。于是便有小臣去逼去劝汉献帝效唐虞旧例,把帝位禅让给魏王。12月10日,曹丕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刘协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曹丕在繁阳亭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随即进入许都,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为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封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曹丕还同时给刘协留了句客气话:“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一切的一切的都结束了自从董卓进京,让原本就危机重重的汉室雪上加霜,也让复兴之路变得更加艰难。汉献帝刘协登基后,大权旁落在曹操手中,许昌年间三次诛曹皆失败,自此,他的复兴之路前途无望,也许是太清楚这一点,所以刘协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改变历史。


汉献帝刘协有翻身的机会吗(悲情帝王之汉献帝刘协)(4)


刘协的帝王生涯是具有悲剧色彩的,在中国古代众多的亡国之君中,他是个例外,有心力挽狂澜,却无力回天。东汉末年,汉室危机,看似是从黄巾之乱开始的,但事实上,黄巾之乱只是导火索,从黄巾之乱开始,汉室开始显示出王朝末年的种种乱象。而这背后的原因,一是土地兼并流民众多,二是豪强实力增强,门阀士族的力量过大,这种力量过大不是单纯的指有足够财力,不仅仅是物质上富裕,同时也极有文化,因家传学问而几世为官者,比比皆是。在东汉末年的时,最有名的例子便是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这样的世家大族。与此同时,帝国统治阶级力量逐渐丧失。当这两个原因相结合的时候,汉室王朝已如朽木,树大中空,摇摇欲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