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小龙

今年是梅里雪山登山事故30周年祭。1991年,1月3日,中日友好联合登山队十七名队员遭遇雪崩,全部罹难。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二大山难,同时,梅里雪山也成为人类现代登山史上唯一无法征服的山峰。

中日攀登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与小林尚礼的约定)(1)

如今的梅里雪山已成为了云南AAAA级景区,站在飞来寺观景台就可以欣赏日照金山的美景。梅里雪山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也是雍仲本教圣地。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卡瓦格博峰。这也是梅里雪山原本的名字,只因1959年云南测绘队将澜沧江西岸的怒山山脉均标为“梅里雪山”,被误传至今。传说中的卡瓦格博峰是九头十八臂的凶神,后被教化,统领边地,福荫雪域,身骑白马,手持长剑,威风凛凛。卡瓦格博峰也成为了当地藏民心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神山。

中日攀登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与小林尚礼的约定)(2)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打开了国门,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神州。那时候的中国伸开双臂想拥抱世界,世界各国也想深入中国内陆全方面了解中国。在这样的背景下,1987年,日本登山队向中国递交了攀登卡瓦格博峰的申请。次年,取得了登山许可,中日双方共同组建了17人的中日友好登山队。日本京都大学学士山岳会为此准备了十八年,派出了日本著名气象家井上治郎教授为队长,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的学生为主力的登山队。中方也派出了登山家宋志义和中国登山协会、云南登山协会的专业登山家组成了中国登山队。群英荟萃,勇攀险峰,原本是一场登山盛会,却阴差阳错地成了人类历史上一次巨大的山难。

中日攀登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与小林尚礼的约定)(3)

这次中日联合登山行动的整个过程十分艰难曲折。宗教神话、恶劣天气、宿命、鬼神、冲突、雪崩,一系列的元素被很多小说家、神学家写成了一个个十分灵异的故事。梅里雪山灵异事件在民间野史中广为流传。这次中日联合登山行动遇难的原因在网上有很详细的分析。理念的冲突、时机错失、气候多变多重原因造成了本次山难,在这里不再赘述。山难发生之后,给世界登山界带来了轰动性的影响。此后,中美日三国组织了7次登山行动均以失败告终。为了不再继续造成伤害,保护当地人对圣山的感情,2001年当地人大正式立法,从此卡瓦博格峰成为人类的禁地。

中日攀登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与小林尚礼的约定)(4)

山难之后,3号营地被雪崩夷为平地,17名登山队员尸骨无存。连续搜寻未果之后,中国宣布终止搜寻行动。故事并没有因为搜寻终止而结束。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小林尚礼接过队友的接力棒,继续讲述了梅里雪山与他的故事。小林尚礼原本也是日本登山队的一员,因为家事未能参加这次中日联合登山行动。小林尚礼对队友的遇难一直耿耿于怀。追悼会上,小林看着队友们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决心为队友做些什么。

1996年,小林参加日本登山队对卡瓦博格发起新的挑战。他相信自己的勇敢会藉慰队友在天之灵。当小林来到三号营地,看到荡然无存的营地的时候,内心对神山充满了征服的欲望。可惜,因为天气突然变化,日方队长决定放弃登山。小林与队长发生冲突,想换掉队长与另一位队友一起完成任务。不过,没有人响应他,他只好无奈放弃。等他们下山不久之后,一场雪崩把他们建立起来的基地摧毁。后来,从连根拔起的树木来看,百年以上的年轮告诉小林,他们遭遇了百年来最大的雪崩。小林幸运地与死神擦肩而过。

中日攀登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与小林尚礼的约定)(5)

1998年7月,雪山脚下明永村村民发现登山者的遗体,这个消息传到日本,小林毫不犹豫地再次奔赴卡瓦格博。当他看到已经变形残缺无法辨认的遗体,他的内心再次接受洗礼。仔细盘点队友们的遗物,感受到他们心中的信仰。小林终于明白,登山是为了感受生存,死亡并非出于本意的真正意义所在。

小林辞去工作,决定自己搜寻剩余的队友,让他们的灵魂得到安息。小林一头扎进了明永村,用了近20年去完成自己的意愿。20年来,小林陆陆续续发现了6具遗体。除了队医,16位勇士魂归故里。

小林从25岁到50多岁,几乎花去一生最好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情。小林从最开始村民眼里的外来亵渎者到村中小林,一点一点完成蜕变。他明白了神山在村民心中的地位,更明白了登山的意义。从那时候开始,他开始研究雪山,爱上这片土地。雪山环境保护、冰川流速、藏族文化、中日情谊,小林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在守护这座神山。他也就渐渐地成为明永村的村民。村民们认为,一辈子若能转三次卡瓦格博是最吉祥的。一次转山大概需要10天左右,吃住都在外面,危险又艰难。他与村民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三次转山之旅。他看到了这片神奇雪山下生机活力,用更广阔的视野观察万物。他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村民,融入了当地。

当那一句“小林不是外国人,他就是明永村的小林。”一下击溃了小林所有的防线。

中日攀登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与小林尚礼的约定)(6)

藏族有一个传说:“当人类登顶卡瓦格博,神便会离他们而去。依靠着神生活的他们,便会有灾难降临。”

以前小林不信,现在小林深信不疑。在小林的推动下,2006年十七位登山队员的纪念碑在明永村落成。出乎意料的是,小林用了汉字碑文和藏化风格。这是小林对藏地文化和登山队员的致敬。

回到日本之后,小林创立了“卡瓦格博研究会”研究藏族及喜马拉雅地区的自然信仰。明永村村长扎西的女儿白玛次木在京都大学山岳社资助下考入了京东大学。毕业后,与大学同学结婚生子,成就了一段佳话。

后来,小林根据自己20多年的经历,写了这本《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纪实作品。这本书成为日本与雪山之间的纽带,也成了中日友好最好的见证。

中日攀登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与小林尚礼的约定)(7)

有些人顽固却并不愚昧,有些人愚昧却十分淳朴。在山难发生30年之后,我明白了卡瓦博格山的意义,也明白了小林尚礼生命的意义。

一座山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让更多的人联结在一起。小林尚礼是值得尊敬的仁者。

中日攀登梅里雪山(梅里雪山与小林尚礼的约定)(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