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生平行迹颇多奇特的矛盾现象,纳兰的好友梁佩兰在哀悼他的《祭文》中云:“呜呼,四时之气,秋为最悲。公本春人,而多秋思。”嘉庆间词人杨芳灿《纳兰词序》说:“其词则哀怨骚屑类憔悴失职者之所为。”纳兰的挚友张纯修《饮水诗词集序》云:“此卷得之梁汾手授,其诗之超逸词之隽婉,世所共知。而其所以为诗词者,依然容若自言: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而已。

以“冷暖”概括了纳兰词心,纳兰心性与处境的矛盾使得其人其词具有独特魅力。“冷”与“暖”的独特组合不仅是纳兰的心性特点,由此出发,也可以探得《饮水词》词心深婉之处。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表达出什么之情(冷与暖)(1)

一、“冷暖”结合的心性

对纳兰为人为词最精确的诠释见于顾贞观的文字顾贞观为纳兰所作的《祭文》云:

“人见其探科名,擅文誉,少长华阀,出入禁御,无俟从容政事之堂,翱翔著作之署,固已气振夫寒儒,抑且身膺夫异数矣。而安知吾哥所欲试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业,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实造物之有斯乎斯人,而并尤由毕达之于君父者也。”

在一般人眼里,纳兰身处富贵、官居清要;作为纳兰的知己,顾贞观则认为纳兰生平抱负心愿多所未展,人生充满缺憾顾贞观所言的遗憾,应当不仅由纳兰的早逝引起,还包括对他灵心善感的气质、冷暖结合的心性的理解。

纳兰以“奇”、“狂”、“落拓”、“疏牖”作为自我评价,体现了他不随流俗、清高自持的个性。如:

“吾本落拓人,无为自拘束。”(《拟古四十首》)“仆亦本狂士,富贵鸿毛轻。”(《野鹤吟赠友》)“鄙性爱闲,近苦鹿鹿。东华软红尘,只应埋没慧男子锦心绣肠,仆本疏慷,那能堪此!”(《致张见阳札》)

纳兰的狂放个性体现在他的接人待物上。他所交者多“狂士”。严绳孙、秦松龄《祭文》云:

“兄于朋友,非世间情入或谓狂,兄爱其真。入或谓冷,兄赏其清。”姜宸英《祭文》云:“我常箕踞,对客欠伸。兄不余傲,知我任真。我时谩骂,尤问高爵。兄不余狂,知余疾恶。”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表达出什么之情(冷与暖)(2)

这里都提到了纳兰对“翁热趋和者”与“软热人”——趋炎附势、阿谀无骨之人的憎恶,而对不肯偕俗、意气相投的“寒士”纳兰则倾心工之交。对“热”者“冷”,对“冷”者“热”,这也正是纳兰奇特狂放个性的表现。

纳兰的狂放个性还体现在他特立独行的词学追求上,亦表现为冷暖两面。纳兰《与梁药亭书》不满《词综》选词太泛,邀请梁药亭来京共操选政《虞美人》词也是此意。词与信可以相互参看,作于康熙二十三年秋,也即纳兰去世前一年。其中显示了填词与选词的高度热忱,可谓纳兰一生词学思想的总结与集中表达。《与梁药亭书》云:

……近得朱锡翌(词综》一选,可称善本。闻锡窀所收词集凡百六十余种,网罗之博,鉴别之精,真不易及。然愚意以为吾人选书,不必务博,专取精诣杰出之彦,尽其所长,使其精神凤致,涌现于褚墨之间。

……仆意欲有选,如北宋之周清真、苏子瞻、晏叔原、张子野、柳耆卿、,秦少游、贺方回,南宋之姜尧章、辛幼安、史邦卿、高宾王、程钜夫、陆务观、吴君特、王圣与、张叔夏诸人,多取其词,汇为一集。余则取其词之至妙者附之,不必人人有见也。不知足下乐与我同事否?有暇及此否?处雀喧鸠闹之场而肯为此冷淡生活,亦韵事也,望之望之。

朱彝尊的《词综》在初刻之后,取得了很大反响,纳兰虽肯定其成就,但并不盲目追随,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选词标准,即“不必务博,专取精诣杰出之彦,尽其所长”,展现其精神风致。从纳兰开列的选词名单上,可以看出他并不偏于一家一派,各种风格的词人都得以入选。由此可见纳兰在词学上的独辟蹊径,不随人后。

再如《虞美人》云:

凭君料理花间课,莫负当初我。眼看鸡犬上天梯,黄九自招秦七共泥犁。瘦狂哪似痴肥好?判任痴肥笑:笑他多病与长贫,不及诸公衮衮向凤尘。

严迪昌先生的评点极为精辟:“瘦狂,喻超迈有性情有骨力,痴肥则冗沓平庸。”

“瘦狂”,是冷;“痴肥”,是热。由此我们可见看出纳竺为人摒弃趋炎附势,崇尚清高自守,趋“冷“避 “热”;在学术上不惧“小道”之嘲笑,甘于冷淡,弃“热”从“冷”。“处雀喧鸠闹之场而肯为此冷淡生活”,以一颗“热心”、“暖心”去从事并非热门的词学研究,并且自我树贮不盲目追随流行观念。词的创作、研究与纳兰心性最为契合,最大程度地实践了他的人生追求与理想。

纳兰冷暖结合的心性还与古代文人推崇的“冰雪之气”相契合。张岱高度赞扬“冰雪之气”,这是为人为文的有意追求,即为人的清高自持、不随流俗,为文的独辟蹊径、澡雪精神。由此看来,纳兰为人为文,亦可谓深具冰雪之气。保持冰雪之气,才能以满腔真诚从事创作,真正具有一颗“暖”心,冷暖相反相成,构筑别具美感的心性与词心。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表达出什么之情(冷与暖)(3)

二、冷暖结合的词心

纳兰词中,对“冷”与“暖”有极多的表达。“冷”与“暖”的组合构成纳兰独特的情感体验与人生体悟,也是纳兰词独具魅力的所在。

与“冷”近似的有“凉”、“寒”、“冰”、“冻”等,据统计,纳兰词中“冷”的意象组合与词语众多,有:冷淡、冷清清、冷眼、冷雨、冷月、冷烟、冰轮、冷画屏、冷香、冷红、衾冷、露冷、关塞冷、轻寒、新寒、春寒、晓寒、峭寒等:

冷清清:无穷山色,无边往事,一例冷清清。(《太常引自题小照》)

冷眼:花丛冷眼,自惜寻春来较晚。(《减字木兰花》)

冷雨:半世浮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山花子》)

冷月:寂寞鱼灯,天寿山头冷月横。(《采桑子》)

冰轮: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琵琶仙中秋》)

冷香:羁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台城路》)

冷红:今夜冷红溆浦,鸳鸯栖向何处。(《河渎神》)

关塞冷:秋雨秋花关塞冷,且般勤、好作加餐计。(《全缕曲寄梁汾》)

新寒: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菩萨蛮》)

春寒: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昭君怨》)

晓寒:帘外五更风,消受晓寒时节。(《好事近》)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表达出什么之情(冷与暖)(4)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冷”在纳兰笔下,大致有三个层面的涵义:

一是凄凉人生的体验。纳兰的内心世界时常承受着“冷”的侵袭,以此观物,,周围世界也打上了一层冷的色彩。凡“冷月”、“冷烟”、“冷风”、“寒雨”等等,皆是作者心绪的外在呈现。纳兰词中的“冷”,源自于先天的对宇宙人生的悲凉感悟,又由千羁旅塞外、思念亲人,最后加上亡妻之痛,逐步加深,成为挥之不去的心灵要素,呈现于笔端。其中,“轻寒”、“新寒”乃纳兰独特的人生体验,多是写初秋之寒,天气由热到凉到冷的转变也暗喻人生由欢乐到悲哀的转变。

二是清高自持之意。纳兰词中,“冷眼”与“冷笑”皆别具一番意味。二者均见于纳兰的赠友词。“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冷笑”,是对趋炎附势者的嘲笑与对顾贞观高才不遇的宽慰。“冷眼”意思接近。“且随缘、去住尤心,冷眼华亭鹤唳。”纳兰听任缘分,顺应自然,陆机华亭鹤唳之想仍然是得失心所驱,未透悟人生,纳兰投以“冷眼”。这都揭示出他不随流俗的清高人品。另一处“花丛冷眼”,化用元稹”取次花丛懒回顾”,表示对所恋者的钟情,而程度更深。眼冷心热,别具匠心。

三是冰清玉洁之情。“冰轮”与“冷香”乃是纳兰偏爱的意象。冰轮指月,纳兰在悼亡伤逝词篇中,往往出现“月”意象。“冰轮”又有别于普通的月意象,它象征着感情的纯沽无瑕与圆满。“冷香”,也不同于绚烂的春花的暖香,而是秋冬季节的菊花、梅花之香。纳兰欣赏它们的“别样幽芬”,突出其幽独不凡的韵致与标格。《减字木兰花》咏梅一词具有代表性:从教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泪点难消,滴损苍烟玉一条。怜伊太冷,添个纸窗疏竹影。记取相思,环佩归来月上时。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表达出什么之情(冷与暖)(5)

梅花开在春前,又在春风春雨中凋谢。词人赞叹她冰清玉洁的品格,但又怜惜她的孤独冷落,因而关上纸窗,让窗纸映现竹影以相伴。梅之品格,既高沽,又孤冷。以之喻人,则是既欣赏又怜惜的情感;以之自喻,是既自赏又自伤。

由此可见,纳兰词中,“冷”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冷组成的意象也很多,“冷”为构筑纳兰词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内涵则十分丰富。

纳兰词中,不仅有“冷”的叙写,还描写了冷暖相交之感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中,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纳兰词即是如此,它一方面至悄至性,细致入微;另一方面有对人生的超前过人领悟。可谓既有生气,又有高致。“冷”与“暖”既是最直观的季节感受,又包含着世态人心最丰富的体验。

“冷”“暖”相交——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琵琶仙中秋》)

惜别江淹容易瘦,更著轻寒轻暖。(《金缕曲》)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蝶恋花》)

记取暖香如梦,耐他一晌寒严。(《清平乐》)

丈夫未肯因人热。……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金缕曲慰西溟》)

雄丽却高寒。(《梦江南》)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拓枝红。(《浣溪沙庚申除夜》)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表达出什么之情(冷与暖)(6)

“冷”与“暖”相反相成,前无古人,是对人生的高度概括,构成独特的纳兰词心。大致有这样几层涵义:

第一层,凄美的爱情体验。在纳兰有关爱情的词篇中,悼亡词占很大的比重。纳兰的爱情体验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痛苦的体验。但追忆之时,往昔的欢乐也会涌上心头,带来一丝慰藉。“几番凉热”、“轻寒轻暖”,都道出了甜蜜与痛苦错交织的爱情体验。《蝶恋花》中“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一语,最为感人。此为悼念亡妇之作。用《世说新语》中典故:“荀奉倩与妇至笃,冬月妇病热,乃出中庭,自取冷还,以身贵之。”这里用荀氏为妇驱热的典故,表达了一已无怨尤悔的执着与付出,是词人情痴之语。“冰雪”,本是苦寒之境,而“不辞”,足见词心之暖。“记取暖香如梦,耐他一晌寒严。”也是将“冷”与“暖”结合,写出的至情之语。词人在严寒的冬天独坐室内,渐觉寒气逼人,而爱情的温暖,足以抵挡那阵阵的寒冷。即使那仅仅是爱情的回忆与梦幻,也让词人眷恋不忘,珍藏在心。

“冷暧”结合,以冷衬暖,似冷实暖,构成纳兰词心的深细处。

第二层,世态炎凉之感受。在纳兰词中,“热”字有时与趋炎附势、追逐名利等世态炎凉联系在一起,“冷”与之相对应,表不清高孤冷。《金缕曲慰西淏》中“丈夫未肯因人热。……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云云,对姜宸英的落拓不遇表示同情,又表达了对浇薄世风下高才沦落的悲叹。物伤其类为人之常情,纳兰身处贵阀、官居清要,而能有此种情感,则非寻常人所能。

“冷暖”结合,形成对比。构成纳兰词心的独特处。

第三层,历史的沧桑感。纳兰扈从塞外的词并非单纯描写塞外风光,而是或融入相思之情,或融入历史的感悟。纳兰生于新朝,身为贵胄,但友人知己多与明代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兴亡之感对纳兰也有所影响。因而其笔下,尤歌功颂德之辞,多感慨兴亡之调。《蝶恋花出塞》下片:“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儿许,深山夕照深秋雨。”以深山夕照与深秋雨之清冷,写不能释怀的一往情深,苍茫的历史意识与深沉的人生感慨结合,耐人寻味。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表达出什么之情(冷与暖)(7)

综上所述,纳兰词通过“冷暖”的组合表达了他忧生忧世的人生感悟。纳兰词中有不少饱含深情的情痴之语,这也是他的一颗慧心产生的独特领悟。纳兰对人生的感悟是超前的,深刻的,他的忧生之嗟尤处不在:“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我是人间惆怅客,旧君何事泪纵横”、“人间朝弈。看脑粉亭西,几堆尘土”、“人间空唱盯淋铃”、“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瘦断玉腰沾粉叶,人生那不相思绝”、“人生能几,总不如休惹、情条恨叶”、“天上人间俱怅望,经声佛火两凄迷”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纳兰对人生的悲剧性体验。时光流逝、羁旅行役、相思爱恋、生离死别等,凡此种种,都充满了悲苦怨恨,让人难以释怀。或“人间”,或“人生”,或“人间天上”,渗透了血泪交织的痛苦体验。纳兰常常用冷暖的组合来表达这种忧生之嗟。

“冷暖”体验的独特之处在于:

第一,只能自己独自休会,无人倾诉:“中坐波涛,眼前冷暖,多少人难语”,“绣屏浑不遮愁断,忽忽年华空冷暖”这-腔深郁之情是难为人道的。如同晏小山所感叹的“欲把相思说似谁寸戈情人不知”,李煜感叹的“人间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此为纳兰词心深厚处。

第二、自己的感受往往与外界的评判相悖:“金殿寒鸦,玉阶春草.就中冷暖和谁道。”“金殿”、“玉阶”,谁不艳羡,而“寒鸦”、“春草”.自有其向往之境,未必以金殿、玉阶为贵。其中自喻之意甚为明显。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其中甘苦,正如佛语所云“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纳兰身处华阀,为常人艳羡,但他自己-方面不喜受人役使,“赏心应比驱驰好”;另-方面常年扈从奔波,感叹“人生何事细尘老”,不能与亲人朝夕相处。“冷暖”结合,互为映发,构成纳兰词心的敏锐处。

第三,这种体验是刻骨铭心的。在妻子去世后,纳兰“有发未全偕”,景况如僧,身处极冷之境,但仍是“情在不能醒”,难以超脱看淡,以一颗暧心对待人生。冷与暖的交错体验,让他更看重、留恋人间挚情。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冷暖”组合的纳兰心性与词心在词史乃至文学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