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剧离美剧的差距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但最后一公里往往是最难追赶的。
从豆瓣评分上看,热门国产罪案剧《白夜追凶》是9.1分,《无证之罪》是8.3分,而Netflix最新上线的、大卫芬奇打造的高口碑罪案剧——《心灵猎人》则是8.8分。有趣的是,《心灵猎人》也可以称作是美国的网剧。从评分上看,这些中美罪案题材网剧的尖子生,得分相差无几。
评分只是故事的一部分,即使是这些国产爆款剧的制片方也承认,他们依然只是学习者,《白夜追凶》制片人对《白夜追凶》的定位是:做一个向美剧致敬的东西,并坦承“这个是有按图索骥的成分的”。
上世纪 70 年代,FBI 成立了行为科学部门(BSU),一个提供训练和咨询的内部机构,通过从行为学和社会学角度分析案情以辅助犯罪调查。正是在这里,“连环杀手”、“心理画像”等流传至今的术语被发明。
大卫·芬奇的《心灵猎人》聚焦的正是这个部门处理的诸多案件。故事以两位 FBI 探员为主线,剧集跟随着他们走遍全国,巡查最棘手的罪案、审讯连环杀手、指导当地警探破案,从剧集的类型风格看,这正是执导过《七宗罪》的大卫·芬奇的拿手好戏。
但剧集为什么能大获成功?有剧评人表示,像汉尼拔、《七宗罪》中的匿名者这样的杀手,在本剧里终于得以被细致地分析。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这部剧的反派就像一个变态杀手的超级联盟,对于爱好罪案剧的美国观众来说,这当然无法错过。
但更令美国电视评论家赞不绝口的,还是《心灵猎人》预告片中的这句台词,它概括了整部剧的主题:探寻犯罪者内心以获取真相。
“即使拍摄了那么多罪案剧,美剧依然能为刑侦罪案题材找到新的角度和突破口,这或许才是罪案美剧长盛不衰的秘诀。”
实际上,美剧罪案剧的黄金期是《犯罪现场调查》横行的时代,由于这部剧是如此受欢迎,CBS甚至破天荒的同时开发了两部衍生剧《犯罪现场调查:迈阿密》和《犯罪现场调查:纽约》,并且衍生剧也取得了不错的收视和口碑,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同时代还出现了《犯罪心理》、《美眉神探》、《汉尼拔》等一大批风格不同的成功罪案剧,而在这个系列结束之后,罪案美剧的黄金时代就落幕了,但罪案剧依然是美剧中不可或缺的类型。
而《心灵猎人》成功,或许正符合美剧的整体趋势:公共网剧集日渐疲惫,流媒体成为新的爆款制造机,因此罪案剧这种美剧传统优势项目,也在流媒体得到了重生。
分析了二十年来的美国罪案剧,我们肯定国产罪案剧学到了美剧的精髓
但国产剧的确不必妄自菲薄,经过近年来的奋力追赶,国产剧和美剧的差距正在急速缩短,而其中差距缩小最快的类型剧,正是罪案剧。国产剧已经借鉴到了美剧的四大法宝。
一是电影化。《白夜追凶》呈现的导演手法与节奏,正是观众大呼过瘾的一个原因。导演王伟曾介绍,拍摄全程中,“美剧的节奏”始终是他反复拿捏的尺度,在剧中一些叙事相对平庸的地方,他会选择提升摄影机架高视觉角度。
这样的手法,早已融入到美剧的拍摄中,但中国电视人口中的“美剧化”,却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被植入美剧基因的。
“上世纪80、90年代的美剧,同样不够‘美剧化’,而是更接近传统电视剧叙事、影像、节奏”,有剧评人介绍,但随着《权力的游戏》、《广告狂人》等美剧的热播,以及好莱坞电影人持续进入电视产业,美剧正变得越来越电影化,电影化的美剧最终成为了一项新的行业标注,无论是《心灵猎人》这样的新剧,还是已经播出12季的《犯罪心理》,富于张力的故事情节 细腻的画面展现 环环相扣的节奏,都成为了美剧的新标配,这种电影标准的品质,也成为美剧收视的利器。
二是专业化。《白夜追凶》写实、专业的细节呈现中,既有专业刑侦学的内容,又有犯罪心理的分析。编剧出身法学世家,他自己有着十余年的律师经历,大量案件来自其亲身经历和新闻报道的事件。
而在强调专业化的美剧中,像《心理猎人》这样的剧集,剧本就改编自剧中角色所对应的原型———第一位专职在FBI担任犯罪侧写的探员约翰.道格拉斯在退休之后所写的同名专著。除此之外,编剧团队中还有刑侦、心理画像等方面的专家加入,从而确保剧本每个细节都经得起推敲。
三是主线 单元剧、以及开放式结局。在过去的国产罪案剧中,往往以单元剧或者单一主线为主,而《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都采用了多个单元剧故事 主线的叙事手法,而这正是美剧惯用的手法。
几乎每一季美剧大结局,都会留下待解的悬念,例如令主角中枪生死未卜,或者整个团队遭遇爆炸这样的场面,事实证明,这种叙事手法有效保持了故事的悬念感和对观众的吸引力。而当《白夜追凶》将这样的做法移植到国产剧中时,一方面遭遇了观众“天坑”的海量吐槽,另一方面也的确为第二季首播收视提前设了保险。
最后,或许也是最关键的——有魅力的正面角色和大反派。
经典美剧《犯罪现场调查》中的核心男主吉尔·葛瑞森是犯罪美剧题材中最有魅力的角色,“没有之一”。尽管在该系列中,人物发展都是次于破案,不过威廉·彼得森饰演的吉尔·葛瑞森还是给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角色不仅专业性无可挑剔,更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无论是职场或是调查,都能做到让属下心服口服。
该角色也多次在美剧最受欢迎角色评选中名列前茅,而在威廉·彼得森离开之后,剧集即使找来了《黑客帝国》男星接棒,依然挽回不了观众流失的危机,正是在这之后,剧集从上一季的全美收视第一急坠,之后更是收视每况愈下,最终退出了美剧历史舞台。
“厉害”的反派也是罪案美剧吸引观众的常用手法。
正如《无证之罪》中的反派雪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犯罪心理》中,剧集也塑造了多个令人难忘的连环杀手,这些杀手角色带出的主线剧情不仅会延续一整季,更被带入下一季,成为牵引全剧的关键剧情,例如 “模型杀手”每次杀人后都会留下一个与案发现场完全一样的微缩模型, 直到最后被抓到,依然为主角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创伤。
罪案美剧的风格正在起变化
但有剧评人认为,《白夜追凶》所学习的美剧,其实已经不是当下美剧罪案剧的主流风格。
剧评人认为,美国罪案剧的风格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白夜追凶》等快节奏强情节的罪案剧恰恰正在被美国市场抛弃,当下美国市场流行的其实是《心理猎人》、《冰血暴》这种慢节奏、弱动作的罪案剧。
北美剧评人认为,《心理猎人》绝对不是常规的罪案剧,而是一部对话远超过动作的罪案剧。据悉,10 集的内容长达 10 小时,由于不是所有导演都对这种用对话代替传统动作场景的节奏感到舒服,而大卫·芬奇没空执导所有集,最后剧组找到了几位纪录片导演,以及来自丹麦剧《权力的堡垒》的一位编剧来完成拍摄。
好莱坞电视剧分析人士指出,在罪案剧之外,好莱坞电视剧工业比较成熟和发达,加上Netflix、苹果等流媒体持续加大投资,虽然不是年年生产爆款,但在罪案剧产出影片质量和标准上都有着非常高的水平,并拥有固定的收视群,而这又进一步保障了罪案剧等类型剧的多元性。
正是过往众多罪案剧的观剧积累,才让更多美国观众愿意接受这种节奏不够激烈、视觉也不够“美剧化”的剧集,由于剧集保留了罪案美剧的内核,即使换了一种外观,依然不会被市场抛弃,这是《心理猎人》成功之后,给中国市场的另一层启示。
国产剧和美剧差距的最后一公里在哪里?一步之遥或许才是最难跨越的
剧评人认为,强烈的影像风格,犀利的叙事节奏,与扣人心悬的故事、牵动人心的角色对于一部剧集的成功缺一不可,而这背后,无不是好的剧本、精良的导演制作以及恰当的表演,这些美剧的成功密码,正在被国产剧快速吸收,但国产剧和美剧之间,依然相隔着最后一公里。
“在技术和硬件上,国产剧正在高速接近美剧,但从皮毛到内核,才是国产剧和美剧之间关键的最后一公里。”
有豆瓣网友认为,大卫·芬奇花了整个职业生涯去剖析变态们的世界,仅此一点就值得给一些认可。善恶之间的灰色区域,缺少的动机与凶手的原生家庭,这部剧更多是探心而非探案。
在许多观众看来,罪案美剧的内核正是对人性的精妙洞悉。
剧评人认为,讲故事的技术是可以学习的,影像、节奏是可以学习的,但最难的是对剧集深度的呈现,即使是《白夜追凶》这样的国产罪案剧佼佼者,依然和美剧有着明显差距。
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观众记住的是《犯罪心理》这样的经典剧,但美剧每年都保持着60%以上的新剧淘汰率,而即使是《别对我撒谎》这种在国内剧迷中广受热议的优质老剧,也只活了两季,正是经历了这样的沙里淘金的过程,才留下了这些经典,并且将犯罪美剧的水平,推到了今天的高度。所以说,罪案美剧高水平的背后,其实是美剧工业的有力支撑。
国产剧到底如何进一步缩短与美剧的差距?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优秀的剧集,国内创作者都应该以包容和开放的姿态去接纳和吸收,在丰富市场的同时,对观众审美口味及的情趣培养上很有帮助和必要,但归根到底,还是要提升整个电视剧工业的类型剧水平,并且在一个逐渐成熟的类型剧基础之上不断创新。
罪案美剧成功的背后,不仅是一个成熟的好莱坞电视剧工业,还包括剧集对美国文化深刻的吸收与呈现,中国最好的罪案剧绝对不是简单的美剧化,而是如何在吸收美剧精华的同时,超越美剧。
《白夜追凶》导演王伟此前在与网友的互动中,有刑侦罪案剧的粉丝将该剧与美剧做比较,王伟的回应是,“感谢,我们早晚超越他们。”
中国电视人是最善于学习的电视人,这个时间点的到来,也许远比观众想象中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