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中国国家地理”订阅微信!

怪有性别吗?妖怪之中有许多是被古人当作一个物种来看待的,它们有雌有雄,能够在我们人类接触不到的灵山大泽之间繁衍生息。可是,在具体的传说故事里,不同种类的妖怪往往被赋予了不同的性别,我们把某一类的妖怪想象为雄性,另一类则被想象为雌性。其中的原因值得玩味。

妖怪有没有姓(妖怪有性别吗)(1)

由于兔子的生理特征不明显,所以古人对其性别的判断一直存在误区。这导致了兔子成妖后性别的不确定性。老北京民间传说中,玉兔在人间救治瘟疫时的化身时男时女,于是就出现了兔儿爷和兔儿奶奶两种形象。图中正是兔儿爷和兔儿奶奶的泥塑。 供图/吴一星

选编于《中华遗产》 撰文/李思楚

唐玄宗开元年间,成都人张鋋曾经有这样一次奇遇。他从长安回转故乡,途经巴西郡(今四川阆中以东)时,被一位巴西侯请到府中做客,当晚的宴会上,巴西侯请来了六雄将军、白额侯、沧浪君、五豹将军等人,全都是英武不凡的将士模样。这群人开始也还彬彬有礼,但喝醉了之后便口无遮拦了。白额侯对张鋋说:“我们今夜请您饱餐一顿,您是不是得礼尚往来啊?”张鋋莫名其妙:“恕我愚昧,不知您的意思。”白额侯冷笑道:“看您生的也算丰腴,可以称得上一顿美餐了。”这可把张鋋吓到了,一边发抖一边后退。这时巴西侯发话了:“这位张先生是我的贵客,你们要放尊重些!”

酒足饭饱,大家沉沉睡去。天蒙蒙亮时,张鋋猛然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个大石洞中,旁边倒卧一众猛兽:巨猿、巨熊、猛虎、公狼、豹子等等。原来,他是赴了一场猛兽妖的宴会啊。

张鋋的故事被记载在唐人笔记小说《广异记》当中,而值得注意的是,他所遇到的这群妖怪,无一例外都是男性。妖怪也有性别吗?

谁是妖中好男儿?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男性所体现的形象特征往往是阳刚、雄壮的。而能够给人这种印象的妖怪,其原形本体往往都是大型猛兽,因为它们无论体格还是性情,都更接近于人世间对男性的定位。

老虎是中国古代常见的猛兽,它给人们留下了凶猛暴烈的鲜明印象,所以勇冠三军的猛将和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常以虎为绰号。而虎妖最初是与人互化的,也就是人可能化虎,虎也可能变人。汉刘安在《淮南子》中记载了公牛哀生病七天之后化为一只猛虎,将兄长咬死的故事。而同一时期出现的数个人化虎的故事中,化虎者也都是男性。这正是虎的兽性对其相关精怪想象的影响。

虎妖的男性形象深入人心,即使偶有幻化做女性的虎妖,也与女妖常见的柔媚形象大相径庭。唐《集异记》中有一则故事,蒲州人崔韬目睹一只母虎脱去虎皮,变作一名女子,于是偷偷藏起虎皮,强迫虎女做了自己的妻子。然而,当虎女找到虎皮,重新化为本相之后,她完全没有顾念什么夫妻之情,而是充满兽性,吞食了崔韬和两人生下的儿子,回归山林继续做自己的兽中之王了。可见,即使化作女性,虎妖也是这般野性和火爆,怪不得《水浒》中本领远在丈夫之上的顾大嫂,会被冠以“母大虫”之称了。

妖怪有没有姓(妖怪有性别吗)(2)

财神骑虎虎妖作怪,多表现出男性的英雄形象,即使被更高端的神仙所收服,现出原形,仍然不改那一副威猛气魄。《封神榜》中,赵公明应闻天师邀请,前去伐纣,途中收服了虎妖作为自己的坐骑。左图是徐悲鸿所绘骑虎财神,赵公明胯下的老虎神采奕奕,体现出的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虎这一形象的喜爱之情。

与老虎不同,狮子的形象是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畅通,才逐渐经过中亚地区输入中国的。作为舶来者,狮妖在传统的志怪小说中很少现身,而是主要出现在与佛道相关的神魔小说当中,而且均为男性。比如《西游记》里,既有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两次下凡成妖,又有太乙真人的坐骑九头狮子与它的一众子孙落草为寇。《说唐》里,樊梨花和薛丁山要对付的西域番将中,也有一个青狮妖。

如果说狮虎都是自然界中可以见到的兽类,因此赋予他们妖怪的性别,是基于兽类本身的特性而衍生的想象,那么麒麟这一瑞兽的妖化和性别就更显传奇色彩了。

麒麟妖的名字叫做“文明天王”,见于明人小说《后西游记》。他生得方面大耳,是位甚有福相的男性。麒麟妖并不像普通妖怪那样打家劫舍,杀人放火,而是以儒家思想教化当地百姓,把佛教和道教一概视为仇敌。

“文明天王”的出身和孔子关系密切。原来,鲁昭公十四年(前523年),鲁国国内出现了麒麟,不料樵夫却不认得,竟把它当做猛兽打死了。孔子看见,大哭了一场,知道生不逢时,于是在《春秋》这部著作的末尾写下“西狩获麟”四字后,投笔在地,不再继续了。不料这只麒麟死后,阴魂不散,化为妖怪,捡起了孔子扔下的春秋之笔做兵刃,跑到西方的“玉架山”占山为王,以孔子的儒学教义和西方佛理相抗衡。

麒麟本来与儒学有很深的渊源,因此在古人的想象中,麒麟变成的妖怪也是充满文明、讲究经典的儒者形象。而中国古来的大儒都是男性,所以麒麟妖自然也成为了男子。

妖怪有没有姓(妖怪有性别吗)(3)

瑞兽麒麟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经常出现的神兽。古人认为,麒麟的出现象征着明君圣王在位,而麒麟的死则象征着礼崩乐坏,天下大乱。明人在小说《后西游记》中创造出的麒麟妖“文明天王”,是一位大儒模样的男子。上图画中,神将牵着麒麟,威风凛凛。

妖怪中的俏佳人

女性被视作是一种“优美的性别”,反映了传统观念中对女性形象的印象:温柔和美丽。皮毛柔顺的小兽和羽毛颜色鲜艳的鸟类,在人们的观念里是最具有女性特征的,因此,这一类的动物在人们对于精怪的想象当中,首先被视作女性。

《搜神记》中,写过这样一个官员在湖边偶遇女妖的故事。话说无锡有一个湖堤,管堤的官员叫丁初。春天下大雨的时候,丁初出来巡视堤防,突然发现身后有一个穿绿衣打着伞的年轻女子,一边呼唤着自己的名字,一边跑向自己。丁初对于这样的邂逅,只感觉到心底发寒:刚刚并没有发现附近有人,这样一个女子究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他越想越怕,于是大步流星地跑了起来,把女子远远地抛在身后。等丁初再回头看时,那女子已经跳到湖里面游走了,而她的衣服和伞则全部变成了荷叶。原来,这个女子是水獭妖变化而来。

水獭是皮毛兽,在水边生活,体态娇小,其柔软而顺滑的皮毛容易让人联想到女性性格中的柔顺一面,因此经常被想象为女性。水獭妖通常以水边女子的形象出现,喜欢穿着由荷叶变成的鲜绿衣服,以美貌来诱惑少年男子。

同样是兽类,虎豹这样的猛兽是很难猎取的,甚至还要赔上性命,而水獭这种小型的皮毛兽,则处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因此,它幻化的妖怪形象也缺乏威慑力。传统社会中,男性的社会地位和行为能力都被认为高于女性,在自然界中地位较低下的皮毛兽或者食草动物变作女性妖怪,也就不足为奇了。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幽明录》中,两个水獭妖幻化做少女和老妇人,结果都被凡人用箭射杀,她们的遭遇与其所变化的形象正相映衬,是世间最容易受到欺凌伤害的一类人。

鸟类同样会引发世人对女性形象的想象,炎帝幼女化作精卫鸟填海的故事,不止被记录在《山海经》中;而姑获鸟“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女人”的故事,也早有传说。鸟类不但满足美丽、柔弱、娇小的女性形象基本特征,而又具有歌喉婉转、服饰多彩和体态轻盈等其他物种所难能拥有的特点,这些特点同样适用于女性魅力,因此鸟类妖精大都呈现女性形象就不足为奇了。《封神榜》中,与九尾狐妖一起魅惑纣王的胡喜媚,正是雉鸡精,她的容颜和媚术,比之妲己,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中国传统的阴阳观念来看,女性属阴,而冷血动物同样象征着阴性。因此,冷血动物变成的妖怪就以女性居多,蛇就是一个很突出的典型。除了动物,器物中通体冰凉的玉石和陪葬的冥器,也会被认为是阴性之物。于是,玉石化作美女,冥器变幻佳人的精怪故事,也就成为了志怪小说中的一个恒定主题。

妖怪有没有姓(妖怪有性别吗)(4)

鸣鸟名姑获

鸟类的美丽羽毛和婉转歌喉,最容易令人联想到女性,因而从古至今,鸟类妖怪常幻化为美女模样出现。晋人所撰《玄中记》记载了姑获鸟的传说,“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女人。”此画即为姑获鸟,是一位人面鸟身的美女。绘画/sheep

性别究竟谁做主?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辞》中的这几句诗,点出了兔子的一个特征:性别难以分辨。原来,野兔的肛门附近有特殊的腺体,形状酷似睾丸,而雌兔的生殖器向外突出,与雄兔有相近之处。不光中国人分辨不准确,古希腊罗马的学者也认为兔子身兼雌雄两性。由于在古人眼中兔子性别不明,于是就发生了对兔妖性别认定混乱的情况。同样是月亮上面的玉兔,《西游记》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玉兔精是女性,而北京一带非常流行的“兔儿爷”则是男性。

在老北京的民间传说里,玉兔来到凡间,变化成种种不同的形象:时而是卖油的婆婆,时而是算命的老翁。看到哪家人感染了瘟疫,就会为他救治。最后瘟疫消除,玉兔回到天宫。人们用泥巴塑造成玉兔的形象,在中秋之夜,摆上瓜果酒菜来供奉它。又因为玉兔在人间的形象或男或女,所以出现了“兔儿爷”和“兔儿奶奶”两个样子,最后索性让他们成为一家,反而更符合世人对于男女关系的认识。

如果说兔精形象的性别混乱是古人对自然的错误认识的一种反映,那么龙作为神兽,其性别的男女变化则与社会文化有一定的关系。

据《宣室志》所载,初唐时任顼遇到的黄龙,是一位容貌俊雅的黄衣老翁。而同样出自唐人之手的《玄怪录》中,叶天师遇到的听经老龙,则是一位长须白衣老者。可见,男性老者是龙最为常见的人形化身。毕竟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悠久的历史感已经注定其人格化形象中“老”的一面,而龙本相的长须也恰好符合老年男子的生理特征。此外,君主为了显示自己身份特殊,往往把自己塑造成神龙的后代,所以就有了神龙下凡与人间女子交合的故事。这就进一步强调了龙的男性性别。

但是,同样是唐代的志怪传奇中,龙女的形象也并不少见,其中最著名的龙女,就要数唐人传奇《柳毅传》中的那位了:

话说柳毅本是一介书生,他在离开长安回洞庭湖老家的路上,遇到一个牧羊女在道边哭泣。柳毅上前询问原因,牧羊女说:“我不是凡人,是洞庭湖龙王的女儿,父母把我嫁给泾河龙王的儿子,不料夫婿和公婆都虐待我。我想给家里送个信,可是洞庭湖太远了,长天茫茫,消息不通,听说您要回到洞庭,想请您为我捎一封信,可以吗?”柳毅是个很有正义感的人,当即答应,来到洞庭湖龙宫见到了龙王,救出了龙女,后来跟龙女结成夫妻。

其实龙女故事的真正源头在印度,佛经《摩诃僧祇律》中说:有两个商人一起在大泽中赶牛,其中一个抓到一条龙,龙变成一个女子,被这个商人穿上鼻环,当作女奴。另一个商人于心不忍,便把龙女救了下来。好心商人受龙女之邀来到龙宫,龙王赐给他许多宝物。柳毅的经历,与这位好心商人颇为类似。这是唐代大量佛教著作传入中国后,仿写佛经故事的民间文学盛行的结果。从龙女身上,可以看到当时中外文化的相互影响。

妖怪有没有姓(妖怪有性别吗)(5)

本文选编于《中华遗产》2016年第04期,撰文 / 李思楚 责任编辑 / 周玥 图片编辑 / 余荣培。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就请转发到朋友圈吧!

妖怪有没有姓(妖怪有性别吗)(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