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成功的国家级项目为什么背了几十年失败的锅?

茅台规划最新消息(易地茅台项目真的失败了吗)(1)

时光倒回到1975年,被坊间称之为国内白酒“1号工程”——官方名称“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项目,在国家科委主持下,由中科院配合,国营茅台酒厂实施,在遵义上马。该项目全体人员紧锣密鼓辛勤工作到1985年,全面完成计划目标。当时项目结果鉴定意见明确表述:

鉴定的结果,试制酒得到了93.2分的高分,而作为对照品评鉴定的茅台酒,最后得分是95.2分。

“《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中试)完成了合同要求”,鉴定试验成功。

如此成功的国家级项目,却很快销声匿迹了,而且还背上“失败”的锅。真的是失败了吗?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我们不妨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当年“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看能不能找到项目“失败”的蛛丝马迹。

茅台规划最新消息(易地茅台项目真的失败了吗)(2)

缘起于年产万吨的宏伟目标

1989年秋天,《茅台酒厂志》一书完成定稿,被送进京请当年的贵州省主要领导、也是见证人周林写序。年已78岁的周林老先生问道:

1958年,中央召开成都会议,有天晚饭后,我同毛主席散步,主席叫我回去把茅台酒搞成年产万吨,要保证质量的事,你们写了没有?

这是茅台酒有记载的第一次目标要求,也成为今后发展计划的目标。但因当时处在百废待兴时期,一时间顾及不到这件事,到了1974年才提到议事日程。这事都知道,1974年重提年产万吨计划,由国家科委领衔组织实施。选址遵义,次年进场开工,1981年项目完成出产品,陈放到1985年出成品,并经国家白酒最高级别鉴定,“质量接近市售茅台酒水平”,宣告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项目完满完成。

为什么要搞“易地”生产茅台?答案是茅台酒厂现有的生产条件达不到产量要求,所以要增加产量。或者说要达到计划产量,就需要增加生产能力,另外建厂。

茅台规划最新消息(易地茅台项目真的失败了吗)(3)

茅台酒的红色基因

作为千万分之一个的白酒品牌,建国以来茅台酒具有非同寻常的显著位置,为什么呢?话得从头说起。

“遵义会议”是红军的里程碑,正是1935年的“四渡赤水”,红军在茅台镇邂逅了茅台美酒。据史料记载,转战中的红军部队,缺医少药,茅台酒起到了治病疗伤的作用,因而与红军结下深厚的缘分。

其实在遵义期间,红军先与遵义董公寺的程家窖酒结缘,也是用于疗伤治病。当时城里各大小药铺满足不了需求,程家窖酒充当了替补队员。后来可能因为风味,酱香酒更受欢迎,药香仍然归于小众产品。

于是,后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开国大典指明要了茅台酒,1953年组建国营茅台酒厂,到伟人过问、总理安排,以及国家科委和中科院组织实施扩产项目。也就是说,茅台酒的发展,很多是在最高层面安排下进行的。

茅台规划最新消息(易地茅台项目真的失败了吗)(4)

易地建厂酿茅台酒的实施

这部分要说的内容,如今大家都知道了,再说就有重复,只有简要的表述核心内容。

刚解放时,茅台镇三大烧坊共有窖池41个,年产量60吨。茅台酒1958年产量627吨,1975年700吨,1985年1266吨。拉出这几个数据,是要证明当时条件下,年产万吨的目标倒有多难。用后来的话说,任务重,困难大,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先说“任务重”。季克良老先生有回忆说,1975年2月16日,省委书记鲁瑞林带队到仁怀茅台酒厂考察,一周活动后的总结会上,鲁书记说:

1971年、1972年国家计划工作会议都讲要把茅台酒搞上去;1973年周总理讲要把茅台酒搞上去,余秋里副总理也讲贵州茅台酒要搞上去。“1975年1月17日选举闭幕的那一天,(李)先念同志找我们去讨论粮食问题的时候又讲到茅台酒要搞上去!四届人大后的政治局开了两个晚上的会,在这个政治局会议上,余秋里副总理又两次提到茅台酒的事,说一万吨未落实,要搞上去。”

再说困难大。茅台镇当时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所有酿酒材料,包括高粱小麦包材,都是人力运进去,成品酒再运出来,成本相当高,也是茅台酒一直比其他白酒贵的根本原因。而“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选址的遵义北郊石子铺,比茅台镇环境更差。

茅台规划最新消息(易地茅台项目真的失败了吗)(5)

供不应求的遵义茅台酒

整个十年的试验过程,如今有资料容易查到,这里不多说了,要说的是试验酒,他们酿出的酒品质怎么样。

举三个事例。

第一个,试验经费不够卖酒凑。当时项目所有费用合到人头每年400元,还要建厂房添设备,太少了。1979年出酒了,那就卖酒凑钱,只能偷偷地卖。当然不能以“茅台酒”的牌子,就自己搞个“茅艺酒”牌子卖,3块钱一瓶。没想到投放市场大受欢迎,因为酒太好喝了,供不应求。

茅台规划最新消息(易地茅台项目真的失败了吗)(6)

第二,是个实验期间流传甚广的故事,说的是1982年遵义地委接待了北京一位领导,请他喝了试验茅台酒。结果被惦记了,买了一些带回去,成了他那小圈子的尖货,每年必买。

第三个,项目成功鉴定后,原项目挂帅人、当时的副总理方毅同志,品尝了成品酒后大赞道:“不错!是好酒!”。并当场挥毫题词“祝贺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鉴定成功:酒中珍品”。

为什么突然销声匿迹了?

既然试验获得成功,为什么“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的酒市场没有见到?也就是说,酒酿出来了,经过了国家最高技术级别的鉴定,自然应该投放市场。

茅台规划最新消息(易地茅台项目真的失败了吗)(7)

可是没有,或者说在商品性质上根本没和茅台酒搭噶,尽管试验目的是异地生产茅台酒。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可以找到的线索,是当时的贵州省领导,在方毅题词后,决定改“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为“贵州珍品酒厂”,套用了方毅的“酒中珍品”的珍品二字。与此同时决定不并入茅台酒,为的是要打出贵州第二个白酒品牌。于是,这个酒与茅台酒分道扬镳,很快走向没落。

当然还有疑问,易地试验做茅台酒,一直当做国家级项目。既然已经做成了,理当纳入相当级别管理与监督,促其健康成长。可是结果并不是这样,给人的感觉是实验成功了也就结束了,不合常理。

茅台规划最新消息(易地茅台项目真的失败了吗)(8)

附录: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厂产品鉴定意见

一、鉴定意见(达到的技术指标、水平、作用意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果,推广应用的规模、范围、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鉴定委员会及与会代表认真听取了“贵州茅台酒易地试验工作总结报告”、“贵州茅台酒的易地生产试验”介绍,审查了六个附件,密码编号品尝了试制品和市售茅台酒,经过认真地讨论,鉴定意见如下:

(一)、本项目系原国家科技办公室一九七五年下达的《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重点中试项目和一九八二年贵州省“六五”科技攻关计划,十年来经过九个周期的研究试验,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在广州测试中心,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川大生物系等单位协作下,对香味成分剖析,微量元素分析,微生物鉴定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数据。对照贵州省“六五”期间科学技术攻关项目合同书,试制品在理化指标、卫生指标、新酒入库合格单、粮耗等方面均达到了合同书要求,在感观指标上,经鉴定委员会评酒小组品评认为,鉴定会提供的鉴定酒具有:“色清、微黄透明、酱香突出、优雅、酒体较醇厚,但不够丰满、细腻,入口酱香明显,后味较长,略带苦涩,空杯留香优雅较持久,基本具有茅台酒风格。”尽管与市售茅台酒仍有一定差距,但鉴定酒质量接近市售茅台酒水平,同时并有大量可靠的试验数据及资料,予以说明,因此签订委员会以为《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中试)完成了合同要求。

(二)、本试验针对“易地”的特点,对土质、水质、温湿度、微生物、天气情况进行了对比测定,结合茅台酒工艺的特点,对主要生产工艺进行了一些调整,如调整投料、踩曲时间、改进堆仓翻曲工艺,添加纯种微生物来强化堆积发酵等,这些措施都是很有意义的。

(三)、试验过程中,对试制酒和市售茅台酒作了大量的分析工作,采用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检出了二百多个峰值,鉴定了七十四个化合物,采用中子活化法 分析出十五个微量元素,测定了制曲制酒过程的微生物动向;对12种常见细菌和10种常见酵母进行了鉴定和部分生理试验及小型生产试验,这分析和试验进一步丰富了研究数据,扩大了研究范围。并证明了市售茅台酒与易地鉴定酒的香味成分种类及微量元素种类也是类似的。

(四)本课题在执行过程,以改革的精神,打破行业界限,联合教育和科研单位进行攻关的作法以及采取边生产边科研,以生产养科研,科研促生产的经验是好的。

 希望: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对微生物与工艺和香气的关系的研究,在香气成分剖析上结合感官进行深入研究,为进一步攻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要加强管理工作,提高技术经济指标,提高优质酒率。

鉴定会主持人(签字):周恒刚

曹述舜

秦 京

二、鉴定组成员:

周恒刚,酿造专业,全国评酒委员,考评组负责人,高级工程师。

曹述舜,发酵专业,全国评酒委员,考评组成员,工程师。

秦京,微生物专业, 副教授。

严东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方心芳,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微生物学部委员。

刘洪晃,发酵专业,全国评酒委员,工程师。

沈怡方,酿造专业,高级工程师。

熊子书,发酵专业,高级工程师。

程志清,有机分析专业,国家科委广州测验中心副教授。

陈保观,放射化学专业,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程师。

石维忱,发酵专业,轻工业部食品局助理工程师。

任大胜,微生物遗传和病毒学专业,讲师。

季克良,发酵专业,全国评酒委员。

贾翘彦,酿造专业,全国评酒委员,工程师。

丁祥庆,发酵专业,贵州省评酒委员,工程师。

方长仲,发酵专业,贵州省评酒委员,工程师。

单友谅,营养生化专业,教授。

梁宗琦,微生物专业,副教授。

姜善春,有机地球化学专业,助理研究员。

郭锡正,科技管理专业,工程师。

巫怒安,科技管理专业,工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