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阴历 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0秒)为一年为方便计,以365天为一年,叫平年余下的时间,每四年加一天,这一年叫闰年但这样,每四年又亏44分56秒所以每400年少三个闰年阳历的4、6、9、11是小月,30天;2月28天(平年);其余的月份是大月,31天阴历又称为农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因为它的月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朔望月”是指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天12小时44分03秒为方便,定为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每年比回归年少11天,因此采用每19年闰7个月的方法与回归年取得一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阴历闰年怎么算?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阴历闰年怎么算(中学生必知的文化常识)

阴历闰年怎么算

阳历·阴历

阳历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一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0秒)为一年。为方便计,以365天为一年,叫平年。余下的时间,每四年加一天,这一年叫闰年。但这样,每四年又亏44分56秒。所以每400年少三个闰年。阳历的4、6、9、11是小月,30天;2月28天(平年);其余的月份是大月,31天。阴历又称为农历,实际上是阴阳合历,因为它的月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朔望月”是指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29天12小时44分03秒。为方便,定为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每年比回归年少11天,因此采用每19年闰7个月的方法与回归年取得一致。

闰 年

阳历有闰日或阴历(农历)有闰月的一年都叫闰年。

公历一般每4年有一个闰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这多出来的一天加在二月末,闰年的二月就有29日。这一天就叫闰日。

公历一般年份凡是能被4整除的都是闰年,如1984年就是闰年。

四年一闰的办法,使得一年的平均时间比一年的实际时间多了约1分14秒。为了消除这个误差,现行公历规定,400年间只允许有97个闰年而不是100个闰年。那些世纪整数年,如1900年、2000年,要能被400整除时才算闰年,否则仍算平年。因此,公元1800年、1900年都是平年,公元2000年、2400年才是闰年。

历史上的纪年法

我国历史上使用的纪年法重要的有4种:

(1)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以十于与十二支循环相配,可配成六十组,通称为“六十甲子”,用来表示年历,六十年后周而复始。

(2)帝号纪年西周共和十四年后,周朝史书中出现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鲁国史书《春秋》,是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宣王”和“隐公”均为帝王或诸侯的谥号,这就是帝号纪年。

(3)年号纪年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使用年号“建元”,首创年号纪年。以后历代帝王都仿照他而建制自己的年号。从汉武帝至清宣统三年,前后2051年中,建立过600多个帝王年号。

(4)黄帝纪年辛亥革命期间,一些报刊和革命党人为反对清王朝。不使用清朝皇帝的年号纪年,而以传说中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为年号来纪年,史称“黄帝纪年”。由于计算的起始时间不同,当时各报刊采用的黄帝纪年的年代也不统一。对1911年,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推断为黄帝4609年,中国留日学生江苏同乡会编印的《江苏》推断为黄帝4402年,由黄藻编辑初刊的《黄帝魂》推断为黄帝4622年。其中,《民报》所用年代为多数革命党人接受,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颁发的文告即以此为据,各省响应起义的文告也多采此说。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各省,定黄帝纪年4609年11月13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从这一天起,不再使用黄帝纪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