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2日,在北京与大学老同学赵凌河、刘欣欣、刘斌小聚。席间刘欣欣说:“我们班蒋志杰,去年去世了!”他是从三班钱福云处得知,钱福云曾担任过葫芦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与蒋志杰在一个市,消息应该是真的,我和赵凌河、刘斌均感到震惊和惋惜!

为了确认消息的真实性,我回家后,在网上查,百度百科、葫芦岛市新闻网、葫芦岛日报网,均没有蒋志杰去世的蛛丝马迹。

我从网上查到葫芦岛市文联的电话,拿起手机试拨,对方姓唐一位同志接的电话,我问蒋志杰在葫芦岛吗?对方说,蒋志杰这个人已经走了,去年8月22日去世了。我问什么病?他说是在凌晨3点钟睡觉中突然死亡,后几个小时后才发现,估计是心脏病。这才得到确认,他真的去世了。

蒋志杰,男,汉族,1948年7月出生,辽宁省北镇人,葫芦岛市文联副主席、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辽宁作协理事、葫芦岛市政协委员。

蒋志杰的作品有电视剧剧本《骆驼山下》、《袁崇焕》、《远东阴谋》、《密杀令》、《葫芦岛大遣返》。长篇小说有《血染盘龙剑》、《日食》、《袁崇焕》,纪实文学《杨利伟的故事》等。其中,电视剧《袁崇焕》获辽宁省一等奖,东三省二等奖,全国飞天奖提名奖;《远东阴谋》获全国飞山奖三等奖,《骆驼山下》获辽宁二等奖,《密杀令》、《葫芦岛大遣返》《杨利伟》获辽宁一等奖。

1973年9月份,我们均被推荐到辽宁大学中文系学习,从报到那一天开始,我们相识,分到二班,住在一个宿舍,在一个小组,上课、学习、讨论、下去实习,几乎在一起。

蒋志杰家是北镇县,我是台安县,我们俩是邻县,都是辽西人。风俗习惯、语言语音相同,上学前,我们又是公社报道员,对文学创作均感兴趣。有较多相似相近之处。

蒋志杰,是文革前的高中生,父亲是北镇高中的校长。知识面比较广,所以他的性格有特点,有一点傲气和“清高”,他也注意打扮,衣裤笔直,每天打头油,头发油光锃亮。有的同学“蔑视”他。

我与蒋志杰在大学的同窗几年里,虽然不是感情特别亲密学友,这不表明我们关系的“疏远”,相互均是真诚的,在文学上有共同的语言,相互好感深刻,一直保持互信,经常交流,保持较高的尊重。

大学毕业后,他分到锦州市文化局创作室,任创作员,剧目室副主任。1989年锦西市(后政葫芦岛市)成立,因他爱人赵继琴在兴城日报工作,他调到葫芦岛市文联任专职作家。

我毕业分配到《鞍山日报》当记者,业余时搞文学创作。那时,我们经常用电话联系,了解彼此的情况,交流文学创作的心得。都喜欢对历史体裁的创作,他把创作的计划向我透露,征求我的意见。他把第一时间出版的纪实文学《袁崇焕》,电视剧角本《远东阴谋》、《密杀令》、《葫芦岛大遣返》,《袁崇焕》,以袁崇焕为形象背景的长篇小说《血染盘龙剑》、《日食》、《骆驼山下》纪实文学《杨利伟的故事》等著作,第一时间邮给我。我写的拙作《啇海弄潮》、《天地情思》、《游者无疆》《旅人乐章》、《山河散记》、《行走天下》、《热血诗魂》、《陈文龙传》等,也寄给他。

他在锦州文化局创作室时,我去过一次,他在葫芦岛市文联、作协时去了3次。他鞍山只来过一次,我们共同爬千山。记得他去葫芦岛不久,他在兴城住,住的是小平房,那天正好给房顶抹泥,我还帮混泥土,揣泥、抹房子。晚上在炕头上放张小桌,我们俩喝白酒,每人两壶。谈写作,议社会,论人生。把仕途看得很淡,执著的文人,也很难走好仕途。我们都喝到尽兴,弄个半醉,他推自行车把我送回宾馆。

他的爱人赵继琴,长得十分漂亮,原是锦州市评剧团著名演员。蒋志杰在学校时和毕业初,多次与我说,他要找个漂亮的演员,他如愿以偿了。

后来他当选葫芦岛文联副主席(不驻会)、作协主席。我任《千山晚报》副总编辑。又先后都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不在一个市,平时各忙各事,不常联系,偶尔打个电话,聊几句,也挺开心。

大学老同学蒋志杰走了,他在睡梦中走的,走得挺安祥,没麻烦任何人,没给任何人带来负担。他到天国也许继续他创作事业。

他的离去,令我伤感之心久久不能平静。可是他的人音容面貌,文彩德慧,将长留我的脑海里。我们同学、文友之谊,长存我心,成为永恒!

王柏荫缅怀恩师蒋月泉(怀念大学老同学蒋志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