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通读者

感受一下西游记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你竟然是这样的西游记)(1)

李天飞解读《西游记》

一个中国孩子的书单里,至少要有“四大名著”中的一部,最好能熟读。所谓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用专门找一本枯燥的教材去啃,“四大名著”读熟一部,传统的血脉,就悄悄地打通了

“四大”选哪部,看孩子的喜好。我读得最多的是《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让人疑窦丛生的书,有很多解释不通的地方。这些缺口,带来各式各样的解读。最腹黑的怕是吴闲云的《煮酒论西游》。

吴闲云先生精熟《西游记》,发现了很多西游故事逻辑上的硬伤,推究出很多惊人的说法。例如:杀陈光蕊的水贼刘洪其实是唐僧的亲爹,沙僧是天庭派到取经队伍里的卧底,红孩儿是太上老君私生子,等等。

这是《西游记》在网络时代的真实境遇,大家喜爱这部中国最具奇幻色彩、讲神魔故事的小说,通过各种戏说、戏仿,产生了诸如《大话西游》、《悟空传》等影视、文学作品。成功地把《西游记》变成众人的牙慧,借它来思考社会,说事、聊人生,这是一本书最美妙的命运——完全融入人群的琐碎生活,流淌在人们的口水间。

李天飞的这本《万万没想到》,恰好是对这种肆意戏说的拨乱反正。这本书,好在既靠谱又有趣

很多解读《西游记》的人,容易得出荒诞不经的结论,根子都在一个点上,把《西游记》当作一本由吴承恩单独创作的,经过精细布局、体系周密的小说。因此上,当故事前后逻辑不通的时候,不相信作者会犯这种幼稚错误,只觉得此中有深意。

例如,很多人都在问,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和取经路上的孙行者,法力何以差距如此之大。在这个逻辑的推动下,便产生了诸如500年没有修行,紧箍咒封印了孙悟空部分能力等等的解释。

仅就这个问题,李天飞直指小说本身,用文献分析的方法给出了很简洁的答案:这本小说,就不是一个人一次性写成的,齐天大圣和孙行者,根本就是两个猴。好了,这会清楚了吧!

李天飞的分析解读方法,是立足文献逐层抽丝剥茧式的,这是他靠谱的根源,来自于他在北大所受的几年古典文献学的训练。凡事都从文献入手,有文献的证据,才敢动手推论,得出结论。在当下这个学者轻浮、好发怪论的时代,这样的训练显得难能可贵。我一度生出一种偏见,没受过文献学训练的文史学者,一张嘴,就有骗人的嫌疑

按李天飞的分析,《西游记》里的两只猴,分别是来自福建等地的猴精大圣传说和玄奘西行取经故事中的神猴保镖。小说前七回讲齐天大圣出身,后九十多会说取经故事,原本就是两个故事被捏合在一起的。而后面这些孙行者不断被虐的故事设定,就是佛教和道教人士为了宣扬教义设定的,为传播宗教,孙猴子背负了很多责任。

李天飞把今天大家能看到的《西游记》,比作一块抹了很多层奶油的蛋糕,在几百年的流传历史中,至少有三层叠加非常明显:

第一层最古老,就是宣扬佛教故事。这一层中,唐僧最大的助手,其实是毗沙门天王送他的金环锡杖。危难之际,唐僧以锡杖指天,大叫“天王救难”,就会得到天王的襄助,锡杖甚至可以变幻出各种合用的东西,比孙悟空这只猴子好用多了。这里面,就由着佛教毗沙门的信仰在其中。

第二层是全真教道士加入的内丹理论。例如孙悟空学艺时,须菩提祖师传给孙悟空的那套口诀,基本就是全真道内丹修炼的入门门径。由此深入,李天飞认为,《西游记》的作者,很可能是一个全真道士

——大家不要慌张,现在打开脑洞想想,全真教王重阳厌倦江湖斗争,诈死之后,藏在活死人墓中,写了《西游记》。这个线索,突然有了可能性。我好想知道,孙悟空到底学没学过《九阴真经》中的功夫。

感受一下西游记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你竟然是这样的西游记)(2)

第三层,则是一些与民间信仰有关的人士加入的。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最大的特点是,从来不会抵死钻到一个宗教的怀里去,哪家神仙管用就求哪家,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佛道放在一个院子里,一起受香火,大家团团坐、吃果果。

这中间各种乱戴帽子,显得非常滑稽有趣。例如,托塔李天王是道教的神,但天王这个称号本来就是佛教神所有的。李靖本是唐代开国元勋,大伙喜欢他,让他受香火,给他脸上抹了好多粉。

李靖最著名的儿子哪吒原本是毗沙门天王的三儿子,让李靖拐走了。而孙悟空的征服者二郎神,原型是毗沙门天王的二儿子独健,他才是哪吒的亲哥哥。二郎神之所以住在灌江口,是因为秦代李冰父子在蜀中治水有方,蜀中灌县奉祀李家二郎牌位,几位二郎在这里合流,杨戬就只能住在灌江口,无法到天宫的花花世界里去了。

感受一下西游记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你竟然是这样的西游记)(3)

经李天飞这么一分析,就会发现,《西游记》中的天宫,非佛非道,乃是民间自创的天宫,里面神佛杂处,像极了元明以后的中国宗教场所。这本小说,也就如这种神佛杂处的场子一样,是由佛、道和民间信仰一起堆出来的故事,个中复杂矛盾之处,只有用这种披沙拣金的方法,才能理得清楚。

借由李天飞探出的这条路,再看今本《西游记》,会想到这样一个词——踵事增华。这是个《昭明文选》里的词,《〈文选〉序》里说:“若夫椎轮为大辂之始,大辂宁有椎轮之质,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何哉?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西游记》最初的故事,就像一个冰核,时移世异,岁月酷寒,积水成冰,不同时代的人都在这个故事上浇自家的口水,累积混合,竟然由一个冰核变成一座冰雕。《西游记》变成一个奇妙的故事,《西游记》成形的过程本身,也变成一个奇妙的故事,耐人寻味。

时下,“一带一路”是国策,当我在李天飞这里读到,孙悟空渡海学艺的路线和师徒西行取经的路线,暗合着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时,不由得感慨,一部小说里,可能不仅仅诞生了几个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可能更藏着历史深入的变迁。

李天飞这本书的有趣,来自他的秉性与学术背景。当今中国,有件令人尴尬的事情,社科文史专业的人士,在文史的推广传播中全然不敌一些半路出家的人。前有那么多明史专家,没玩过一个海关公务员当年明月,今天又遇到一个李天飞。

借由这本书,我们有机会感慨一下,探究知识的乐趣,是在是可以和福尔摩斯勘破迷案的快乐相提并论

只看李天飞的简介,他好像是个中文科班出身的,北大文献学硕士毕业,中华书局的编辑。但细究一下就知道并非如此,他中学是理科生,大学学航海,最终实在是架不住对古典文化的热爱,才回过头来读了古典文献的研究生。

读研期间,李天飞逐词逐条校注了《西游记》,遂有了中华书局出版的这套非常棒的《西游记》校注本。整部小说烂熟于胸后,生出条分缕析、重新认识这部自小喜爱的小说的心思,才能有这本靠谱有趣的解读来。

感受一下西游记的另一种打开方式(你竟然是这样的西游记)(4)

我跟家师读书的时候,甫入门,除了句读《资治通鉴》,一项重要的功课就是先找来一本诗集,逐词校注,认真校注、细读过一位诗人、作家的作品,又有了历史的背景,才敢品评一位作家。虽然最终因为自己性情浮华,这个苦功夫没下到家,学问荒疏,不敢跟同门论学,但这种治学的门径,自己总算是知道的。

及至后来,在人世间混饭,能辨识出哪些人是欺世盗名之辈;见到那些满嘴大词、鼻子里面爱喷时新理论的所谓学者专家,心里竟然不慌张,还会微微一笑。

文献学的训练,持久的热爱,真正让人能靠近一部伟大的小说。没有中文科班训练的桎梏,能在网络世界畅游,又有畅达有趣的表述方式。这一切,都造就了今天这个扎实、可爱、可读的李天飞。

一本聊古代文学的书,能把扎实的考据、分析,有趣的语言和深深的喜爱烩在一起,真的是一锅好菜。

PS.最后还是要吐槽一下这本书的封面装帧设计。不知道是急着出书,还是出版方太不用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硬生生把这样一本有趣的书,设计出一个盗版书的效果。我是在出版界混饭吃的,很知道,想要做到这么low,没有一定功力是很难办到的。我考虑,在这里,是不是要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点个奇怪的赞。

这本书值得多读几遍,尤其是那些从小看着《西游记》长大的人,那些和我一样,一听到《西游记》电视剧的主题曲,就不由自主开始激动的人。我儿子最近正在迷《西游记》电视剧,我也准备好等着他一点点长大,把李天飞梳理出的故事,一点点讲给他。

同时,我也在等待,一个更好的版本问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