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1)

大美无言 风月无边 物来而应 关注是金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2)

随着大国崛起,中国逐渐成为世界的焦点。各类峰会、论坛更提升了咱们的大国地位。国宴上,那目不暇接的精美瓷器,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算是传统“礼器”和“食器”的合体了。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3)

中国的等级观念,自夏、商、周开始数千年不衰。在周代,社会的等级划分已十分明确,有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个等级,其身份地位、权利、义务都不相同;礼仪、服饰、器用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僭越。有汉以后,仅在统治阶级之中,正式的官的等级就有九等(九品),分别享有不同的特权。并在随后的朝代兴替中进一步得到强化,等级观念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清代的御用瓷器,便称得上是“等级森严”。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4)

众所周知,清代瓷器有官、民之分,而官窑又分为“御窑”和“官窑”两种。对民间而言,统称为官窑瓷。但在管理上区别巨大:所谓御窑,是专门烧制供皇家使用的瓷器,在器型、纹饰上均有严格的礼仪规定,与《车服制》严格对应,错用或擅用均为重罪。如明清时候律例规定,黄色釉瓷为皇家专用,比如清雍正的"正黄瓷",就是仅皇帝和太子可以使用。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5)

清代《国朝宫史》中对后宫瓷器的配额、颜色、纹饰和数量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其中对颜色的规定是:里外全黄色为皇太后、皇后使用;里白外黄色为皇贵妃使用;黄地绿龙为贵妃使用;蓝地黄龙为嫔使用;绿地紫龙为贵人使用;五彩红龙为常在使用。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6)

纹样方面,皇帝所用为五爪金龙,亲王则只能用四爪行龙,且称为蟒。值得一提的是,民窑瓷用龙多将爪藏于云水之中而不现,可以说是一种皇家礼制与民俗的相互妥协。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7)

无论御窑和官窑,以年号作为款识是必不可少的。但也有例外,康熙早期,朝廷对于瓷器上书写“大清康熙年制”款识加以禁止。康熙十六年,江西浮梁县令张齐仲下令“禁镇户于瓷器上书写年号及圣贤字迹,以免破残”。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8)

现在来看,当时朝廷认为书写“大清康熙年制”款识的瓷器一旦破碎,是件很不吉利的事情,要加以禁止。因为当时正值“平定三藩”之际,大清江山破碎的危机尚未度过,所以这些禁忌可以理解。但同时却允许民窑写前朝的款,一是因为朝廷认为不能把汉人逼的太紧,要留个宣泄的口子。二是瓷器易破碎,这样大明江山永不再来。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9)

由此可见,治国理政到底有多难?就这一点事,都处处透着玄机。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10)

大美无言 风月无边 物来而应 关注是金

美品大赏1:康熙五彩二龙戏珠纹水盂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11)

这是一件在康熙中期御窑烧制的五彩水盂,器高4.5厘米,直径3.5厘米,呈直筒状,盈盈一握,小巧玲珑。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12)

看此物,周身以明黄为地、以绿彩绘制五爪云龙,刻画细致,造型威猛,体现“二龙戏珠、吉祥如意”之意。彩料蛤蜊光明显,有老化和开片现象。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13)

器物外施黄釉、内施粉白釉。按照大清规制,乃皇贵妃御用之物。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14)

此物釉质洁白莹润,胎质细腻,微有铁锈斑。唯口唇部有一处小磕,甚是可惜,但这已经非常罕见了。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15)

底部无釉,胎体细腻。许多宫中的御用水盂,体积都不大,可见其玩赏性远高于实用性。

美品大赏2:乾隆粉彩官窑瓶盖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16)

这是一件粉彩的盖子。虽然只有盖,没有罐,但已经足够惊艳了。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17)

这应该是一件乾隆粉彩瓶上的盖子,盖身内外遍施白釉,用粉彩精绘一枝桃花,在风中摇曳生姿。细观之,叶有阴阳向背,花分浓淡深浅,勾画精雅。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18)

器物高8厘米,宽6.5厘米,钮为鎏金。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19)

虽然仅存一盖,更令人对整器充满遐想。正是“瓶身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御窑金砖开窑(御窑小器物清宫大讲究)(20)

大美无言 风月无边 物来而应 关注是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