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鞭虫病是由猪毛首线虫寄生于猪的大肠内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虫体前端呈毛发状,故称为毛首线虫。

一、病原体及生活史

鞭虫病的病原是一种线虫,虫体呈乳白色。雄虫体长30—40毫米,尾端呈螺旋状卷曲。雌虫体长40一50毫米,尾直,末端呈圆形。虫体头部细而长,尾部粗而短,外观似鞭子,故称鞭虫。

成虫寄生在盲肠和结肠内。雌虫产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土壤,当条件适宜时,虫卵发育为感染性第一期幼虫。猪吞食了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小肠内逸出,钻进肠绒毛间发育,第八天后移行至盲肠和结肠内寄生,经30一40天发育为成虫。成虫寿命为4—5个月。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季感染率最高。4月龄猪感染率较高。

猪肾虫病防治(猪鞭虫病的诊断和防控)(1)

二、临床症状及诊断要点

轻度感染,症状不明显。重度感染,虫体多,损伤肠粘膜,引起慢性肠卡他性消化紊乱,生理功能失调。当并发细菌感染时,致使肠粘膜出血、坏死、水肿和溃疡。病猪食欲减退,消瘦,贫血,腹泻,生长发育停滞,严重时可引起死亡。

猪肾虫病防治(猪鞭虫病的诊断和防控)(2)

本病单靠病状难以确诊,结合检查粪中虫卵可以确诊。用漂浮法检出粪中有黄褐色,形似腰鼓状,两端有塞状构造的虫卵,即可诊断。

三、防治措施

1、治疗

可往饲料中拌入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50一100毫克,让猪自由采食。还可往饲料内拌入羟咪唑,每千克体重2—4毫克,一次喂服。

2、预防措施

坚持每年春秋两次驱虫。及时清除粪便,堆积发酵,杀灭虫卵。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饲料、饮水被粪便污染。定期消毒,减少传染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