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禅寺每日一善(心存善念一生泰然)(1)

人生在世,为人处事不外乎善恶一念间。心存善念,则一生泰然,心存恶念,则惶惶不可终日。这是很多人对这家成立于19世纪末、期间曾停止运作50余年,2003年重新开始运作的存心善堂的理解。

潮汕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的地方就有善堂。据不完全统计,在近1万多平方公里、1300多万人口的潮汕地区,有近1000家大大小小的民间善堂,几乎每个村就有一个善堂。

南山禅寺每日一善(心存善念一生泰然)(2)

赵进华像,蔡木通提供

善堂作为一种组织化的民间慈善文化在潮汕地区已逾百年历史,1899年,潮汕地区发生了瘟疫,当时仅有同济善堂进行救助,收效甚微。同年,潮阳棉城棉安善堂社员赵进华到汕头埠打工,看到汕头埠街边无人收埋的流民贫民遗尸很多,便从棉安善堂念佛社请来了大峰祖师木雕像,并由士绅李泰丰出面向当时的同济外局借地,设坛办起存心善堂念佛社。后李泰丰逝世,由赵进华继任。通过奔走呼告,得到当时汕头埠郭丽州等四十八家商界名流支持,由他们出面作为善堂司事筹办建堂,并得到了官府的重视,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澄海县(时汕头埠属澄海县管辖)正堂出示晓谕,于汕头埠营盘角择地一区,东至义冢(今张园内街),南至水沟(今外马路 (汕头)),西至顺兴街高墙,北至乞食寮前(现存心小学)建存心善堂,历时三年建设,至光绪三十年(1903年)落成,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

南山禅寺每日一善(心存善念一生泰然)(3)

八二风灾存心善堂收殓灾民的老照片,蔡木通提供

南山禅寺每日一善(心存善念一生泰然)(4)

八二风灾存心善堂收殓灾民的老照片,蔡木通提供

1922年8月,潮汕遭遇大台风袭击,史称“八·二风灾”,损失极为严重,有些乡村甚至全村人命财产皆被吞没。当时的存心善堂全力投入救灾活动,据存心善堂的《堂务报告》记载:“本善堂以潮汕罹此空前浩劫,悲天悯人,特发动大规模赈灾,本堂先后捞获男女尸骸达1300余具,灾况之惨烈可知……凡四月之久,赈济灾区,普及澄海揭阳惠来南澳等腹地僻远乡村,赈济灾区,计百余乡村,受赈百万余人……”

附近县乡看到存心善堂的救助很有效果,纷纷效仿成立类似的机构,名字也叫做“某某善堂”。在自然灾害以及军阀割据等特殊的历史时期,政府救灾不力,社会上的救助工作许多由善堂来承担,善堂成为灾难面前潮汕人的庇护所。

南山禅寺每日一善(心存善念一生泰然)(5)

汕头存心善堂代各港大慈善家往各属赈灾图,蔡木通提供

南山禅寺每日一善(心存善念一生泰然)(6)

汕头存心善堂代各港大慈善家往各属赈灾图,蔡木通提供

南山禅寺每日一善(心存善念一生泰然)(7)

汕头存心善堂代各港大慈善家往各属赈灾图,蔡木通提供

1950年起,存心善堂停止运作。2003年7月1日经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正式批准,为汕头市慈善总会分支机构,全称为“汕头慈善总会存心善堂福利会”,并在汕头市乌桥北海直路购地重建新址。2003年9月19日,汕头慈善总会存心善堂福利会成立揭牌、授印仪式,正式复兴。

存心善堂与大峰祖师不得不说的故事

从创始之初,存心善堂就供奉着大峰祖师。据民间传说,明末清初,民间灾难横行,乡民传言梦见祖师指示:掩埋尸体救济灾民,乡民纷纷行动起来。从此,潮汕先民先弘扬大峰祖师美德,尊行祖师圣训:“立善堂,行善事,利人必利已,救人必自救,积善之家,天必赏之,济贫扶危,造福民众。”善堂在神明的感召、官方的扶持、乡绅的经济赞助、底层民众的维护深入人心。

南山禅寺每日一善(心存善念一生泰然)(8)

1990年代的存心善堂旧址,蔡木通提供

信仰神明,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都存在的现象。人在做,天在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善恶终有报”、因果循环等教人为善的宗教思想在一代代潮汕人的从小耳濡目染中不断加固,并发展演变成为一种民间民俗。

随着近代潮汕人下南洋,善堂也跟他们一起复制到东南亚,立稳脚跟的潮汕人建立起善堂,为后来乡民救急解难。

这里没有郭美美

继“郭美美事件”后,网络上对一些慈善组织的拍砖声此起彼伏,以往“一呼天下应”的现象也不复存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民间慈善因完善的管理体制、公开透明的经费使用而“逆势飘红”。据存心善堂蔡木通会长介绍,善堂从民国起就已经有一套很成熟的管理模式,当时的善堂管理分为“上层人员多为绅商富户,组成董事会,设董事长和董事若干人,这是出钱和决定堂务的头面人物;下层人员就是义务负担各种善堂善事活动的堂员,此类人员多为小贩、手工业者、手工业工人、搬运工人等,是出力奔走的群众”。

当时有一些规定,如会长不能连任超过三届,4年要进行换届,最高的权力机关是会员代表大会,监事会与其分开管理。资金方面,善堂在建国前采用会员制。以前会员每年缴纳5块银元,也在会员间进行募捐,当时善堂还开办了十几间大仓库,用于物流中转,这部分收益也用来维持善堂的运作。

南山禅寺每日一善(心存善念一生泰然)(9)

存心善堂儿童教养院人员合影,蔡木通提供

“2003年恢复后,善堂还按照传统模式进行工作,这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蔡木通说。现在善堂有5万多名会员,每位会员每年缴纳会费150元,所以善堂每年就有600万到700万的固定收入,同时开办了一些公益性企业,比如公益陵园、出租物业,作为固定收入。此外,善堂也不定期在会员中开展募捐活动。

民国时期的慈善组织就很重视对信息公开,1921年,存心善堂开始刊发《存心公报》,报道善堂一切赈济救护工作、经费收支情况,直到1951年10月停刊。2011年,《存心公报》复刊,对善堂的财务收支、社会求助信息、救助追踪等进行报道,接受监督。2013年10月开始,公报不再以纸质发布,改成电子简报,每月发行三期。让会员和捐助者看到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真正将善款用到实处,而不是以慈善之名敛财,彻底完整地执行用心做慈善的初心。

现代公益 期待更多年轻人的加入

存心善堂现在有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文武学校、医院、社工服务站等14家实体服务机构,几乎涵盖了社会救助的方方面面,而全国只要有大灾大难的地方,也都能看到存心善堂的身影。

南山禅寺每日一善(心存善念一生泰然)(10)

存心善堂义工队,图片来自存心善堂公众号

南山禅寺每日一善(心存善念一生泰然)(11)

存心善堂义工队,图片来自存心善堂公众号

新一代的人对善堂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认为善堂就是一群老人拜老爷。这其中是有缘由的,解放前善堂收养了400多个孤儿,这些孤儿到上世纪90年代他们已年逾古稀,老人们认为“命是善堂给的”,要有所回报,就在善堂旧址门口做一些善事。所以善堂最先出现的就是这些老人,因为善堂的从五十年代开始停办出现断层,他们出现的时候才会被社会误解。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存心善堂,善堂活力日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坚持下去,虽然在行善过程中会有各种挫折和困扰,但只要我们存善心、做善事,时间终究会证明一切。

参考资料:《汕头踪影》陈嘉顺著

文章来源:行走潮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