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所谓的“遗失时间”或UFO绑架者的经历缺失,其实是相当普通、平常和广泛的。野内墨·辛格在他的《白日梦的内在世界》(1975)中评论到:

当我们醒着的时候,是否真有“空白”时段?在某种情况下确实如此。比如,在极度疲劳和极度困乏的情况下,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物体上时,我们就会觉到,我们不能说明每一个时间间隔,在几秒种甚至几分钟内,我们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通过内省我发现,这可能是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并未真正注意到某些事实,思想意识是像一束奔跑的光线,而人们并不能把每一个思想意识流都标志出来……在特殊的情景下,我们对于一些情感上的反应也经常不能开发出某种标志,而没有这种标志,我们可能会把自己的感觉和经历引向恐惧和害怕的解释。

人为什么会变老科学解释(人为啥会断片儿)(1)

李德在较长的时间内也涉及到了“时间沟”的经历。典型地,驾驶员在经过长时间的驾驶以后,在旅途中的某些时间段,他们会明白地意识到,某段时间没有连续的记忆。通过一些调节,人们会把这种情况描述为“时间之间的空隙”,一个“半个小时的丢失”或“生活中遗失的某个片段”。用李德的话说就是:

当一个人已经醒来时,在醒来的过程中会有一段奇怪的经历延伸部分。但主要的是由于人们暂时意识上的知识空白。与这种意识相关的不安情绪的扩大程度是由文化因素决定的。

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的日常生活是由时间来架构的,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在开始和结束工作的过程中都用时间来衡量,都有传统的时间要求,比如,进行间歇、吃饭、睡觉、休闲,我们用“浪费时间”来表示“高效利用时间”的反意。我们不断地看表或听收音机来矫正我们主观上对时间的判断。我们的意识本身是与时间的连续感高度相关的。漏失时间会引起不安,这种情况已经被一些电影和故事作为主题加以反映,就像酗酒者“丢失了一个周末”的情况一样。

但是,某些反应表明,我们的时间和时间的流失是由事件决定的,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事件。时间缺失反映的不是一段时间的消失,而是他记不起来某段时间的事件,这些事件是时间的标志......如果时间遗失的人休了一天假,并整个上午坐在花园里不受打扰,他能不能记住半个小时的事情都成问题。他可能仍然用失去时间这个术语,但他却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平常的或遭受打扰的经历。因为他可能指出,他不记得在十一点半到十二点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而这仅仅是因为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发生。

实际上,绑架文学小说在正常的情况下没有什么难描述的地方,如果说有什么不平常或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异常或另类世界有外星人出现。

霍普金斯也发生了转变,而且当他仍然支持用催眠术作为调查手段的时候,他声称他感到用催眠回忆很危险和很困难。他在《UFO》的一篇文章中,题目是“UFO学家的方法”,这样说:

也许,关于催眠术最根本的误解是,人的催眠回忆和正常记忆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内在不同的。事实不是这样的,正常记忆明显是不准确的,催眠记忆也一样。催眠引出的证据或其他什么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所提问题的影响。在法庭上,一种安静、没有诱导的审判可以得到一种信息,而霸道的审判会得到另一种结果。恋人的共床可以探察出一种特别的亲近,这可以引出另一种回忆。绑架的证据都与催眠有关,但大家却不容易认识到,用正常的回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人为什么会变老科学解释(人为啥会断片儿)(2)

在这一段话之前,霍普金斯声明,并不是催眠术导致绑架的真实性和虚假性,因为当今的相信UFO的人骄傲地声称,许多绑架故事是在催眠之前、被绑架者十分清醒的情况下讲述的。用霍普金斯的话说,“我所调查的大约1/4的绑架事件,是在催眠之前回忆出绑架情景的”。

1.筛选记忆

霍普金斯要我们知道,他注意到了一种“筛选记忆”的存在,这种记忆被软化了或者其回忆的真实而恐怖的意思被掩盖了。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用一头美丽的带着有神的大眼睛的鹿来代替恐怖的斜眼外星人,但是,如果你曾经知道任何绑架的整个事实,就可以看出,这种记忆的实质是明显地为催眠术建立了需求。霍普金斯同时意识到,外星人可能会用他们特有的催眠方式来阻断被绑架者的记忆,霍普金斯还确信,他意识到了具有幻想个性的人的存在,他曾经就碰到这么一位,但他现在已经建立了与恰当职业者的接触,那么,一切事情就非常满意了。他说:

我已经慢慢熟悉了心理医生、心理学家、治疗师、调查人员这个网络,在14个州、加拿大和哥伦比亚地区形成了22个联系圈。除此以外,三个心理医生来找过我做催眠,他们都是具有绑架经历的人,还有四个心理学家和一些治疗者……,遗憾的是,到处都充满了不够资格的实践者,他们只是有一点或完全没有学位和医学知识。

人为什么会变老科学解释(人为啥会断片儿)(3)

最后这一点霍普金斯确实是对的。

2.绑架与民俗文化

到目前为止,最有学术性和头脑清醒的绑架学领袖是托马斯·布拉尔德博士,他是民俗学博士,毕业于印第安那大学。布拉尔德相当关注UFO绑架的研究,并建立了攻击运用催眠术的主要基础,他偶尔会很认真地对待UFO研究。他相信绑架的现实性,按照布拉尔德的理论,他比较了300个绑架报告或类似绑架的事件并进行归类,其中有104个报告是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信息量的。对这部分的仔细分析,他得出如下结论:

评价和发现需要时间,催眠术几乎不能承担绑架事件的这个责任,正如怀疑者所提出的。受到催眠术的影响,这些关于绑架的讨论和实验,都没有与未被绑架者进行比较性的考查。这样,证明的负担就落到了怀疑者身上。他们不再把那些过时的声称当作有意义的答案,为了进一步地反驳,怀疑者必须深入地审查这些现象本身,而不是简单地从催眠术的科学研究中推断催眠证据的风险,或者保持一段安全的距离,从理论上来阅读和解释绑架报告。怀疑者的论点需要从基础上重新建立。

人为什么会变老科学解释(人为啥会断片儿)(4)

布拉尔德的努力如果不是仅从几个方面考虑可能会更加可以接受和更加可信。第一,他用以得出结论的数据是很成问题的,其中的许多数据是基于传说之上的。也许在民俗圈里这种数据可以接受。在真正的科学中,它是难以被接受的。第二,他在分析中所说的与事实并不矛盾,所有绑架者要么是幻想偏好的人,要么是诈骗犯。第三,至于他发现实验的故事与真实的绑架之间有差距,布拉尔德没有考虑陈述者自身是有差异的。有的故事是由正常的、普通的学生讲述的,而有的故事又是幻想经历者即具有幻想偏好的人说的。第四,对布拉尔德打击最大的还是他自己说的话:

与流行的信仰相反,催眠术不能保证真实的证据,就这一点来说,催眠术是令人泄气的……。催眠术被错用的可能性是不可否认的,绑架证据审查仍然可以得出放心的结论:按照理论可能发生的事,实际上却没有发生……。小心地得出绑架调查的结论,需要更好地承诺,将来更严格地控制催眠的程序,以得到更加可靠的证据……。你可能对此感到灰心,而不是认为它却有光明的前景:催眠术在科学上有不好的名声。对于UFO学家来说,催眠术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要注意得到一些有益的证据、可重复的证据和给人希望的物质证据,而不是通过催眠收集一些谁都可以忽略的证据。

许多读者可能不得不问,人们怎么这么糟糕,什么时候都有幻想?这样有什么害处吗?他们只是消遣。而到目前为止涉及的心理疾病,无论幻想是真还是假,与此关系都不大,但它与人们看到的真实性有关,而且在这方面必须认真对待。

如果你认为看到的东西是真的,你可能就会相信它。这种情况有潜在的危险。许多人由于在儿童时代,相信外星人、具有幻想偏好、被强奸、儿童虐待、受侮辱、看见圣诞老人、以及其他虐待犯罪,他们相信那些儿童时代的幻想,使生活受到负面影响,甚至是被这些悲剧性的错误引导而毁灭。几乎每一个有经验的医生都遇到过这种声称,后来发现他们所幻想的事件没有发生而感到烦闷。UFO及其绑架是没有的事,是错误的报告、是瞎起哄、神经过敏、甚至是为了给自己找抓钱的机会,利用人们希望和害怕的特点,使他们从科学研究和科学的努力上转向UFO研究。我们的星际旅行飞船,是基于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来制造的,而不是由来自什么其他维度的驾驶飞碟的小灰人制造的。

我们需要对布拉尔德、斯特贝利尔等人认真吗?不必太认真。他们要提供可靠的和可以重复的数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们的假设离获得像证据之类的事情还差得远。

虽然用他们的方法,对UFO制造者可能有一些弥补的作用。除了其娱乐价值以外,他们还无意地把我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人类信仰的问题上来,为我们提供了发觉长久困惑我们的欺骗问题。尽管科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我们今天仍然没有绝对肯定的、精确的或可靠的获得证据的方法——来决定某人是不是在撒谎。不仅测谎仪和声音分析仪是不可靠和不精确的,职业调查者、身体语言分析专家和心理测试者也承认,他们缺乏绝对的预测技术。假如绑架声称只是促进向着开发更好的“事实发觉仪”努力,那么,他们已经做出了一些重要的贡献。

人为什么会变老科学解释(人为啥会断片儿)(5)

同时,记住这一点很重要,不管撒谎者提供的事情是多么地技巧,在出版的接触外星人的报告中,没有一家具有权威的消息来源,不以幻想的形式重复出现并被自由报道,而且不借助于催眠回忆的手段。当一个人在一个角落里与天使秘密谈话,我们认为它是幻觉,当20个人同时看见并与这个天使谈话时,则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怀疑那可能不是幻觉。当一个人在被催眠和退回记忆以前,看见天使在某个角落,这样的报告也不是幻觉,只是闲谈。我们也不能把这些人看成心理紊乱者或骗子。很大的可能是他们与我们一样,是正常的和大脑健康的人,而且如果他们受到强烈的暗示,他们可能会真诚地相信他们的闲谈是事实。如果具有幻想个性的人告诉我们有关幻想的事情,我们仍然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证明这种想象的有效性。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本摘自《不存在的编造故事》

作者:罗伯特·贝克 乔·尼科尔

郑念 编译

稿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cfi@cri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