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语句的作用(散文鉴赏中的人称作用)(1)

01

散文阅读中的人称

人称指叙述人称,一般有三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这三种人称在组织材料和表情达意上各有优势,有时人称的交互使用有着更丰富的意义。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1)用于读者,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有呼告效果,便于对话,利于抒情,富有感染力,容易引起共鸣;

(2)用于物,有拟人效果,便于直接对话,真切自然,利于直接表达对物的感情。

第三人称:他她它,能直接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全方位视角表达,反映现实更自由。直接、客观,说服力强

人称的交互使用,可以使叙述手段丰富变化,更有利于表情达意,使行文更加活泼,产生独特的艺术表达效果。

02

(一)2010年全国卷1《灯火》: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第一问:①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相互交叉。

第二问:①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真实生动。

(二)陆蠡《寂寞》本文多以第一人称叙述“我”与“寂寞”的关系,为何在结尾画线句改用第二人称叙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第二人称表达更显亲切,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易于心灵深处的交流。

2.对寂寞的感受本身是属于作者自己的人生体悟,用第二人称叙事,能够将自己的感受一般化、扩大化,这也是大众拥有的感受。

3.与第2段“愿意听我说我是怎样和寂寞相习的么”相呼应,前文叙述的:“我”与“寂寞”的故事,正是说给听众的,结尾处说“寂寞”对“你”的意义,使得文章结构更加圆融。

(三)冰心《鸟兽不可与同群》9.作者交替使用“我”和“你”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 进行分析。

答:①文章开头部分使用第一人称“我”,蕴含着作者对与成年人交谈的抵触态度;

②中间转我为你,蕴含着作者对鸟兽们关爱、尊重、欣赏的态度;

③结尾处运用“你”,蕴含着作者客观又不失亲切和蔼的态度。

(四)《大海行了船》6.本文几乎通篇使用第一人称,最后一段却改用第二人称,你如何看待这种人称上的变化?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①几乎通篇使用第一人称,可以增强大海行船的真实感,便于作者抒发情感;

②最后一段用第二人称,亲切面对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③这一变化,由“我”的体验与感悟转为对读者“你”的期待,从而启示人们做出正确的人选择。

(五)阎连科《清水湾》文章的第③④⑤自然段在叙述清水湾时,多次变化了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①第③段先用第三人称的“它”,然后转为第一人称的“我”;第④自然段中用的是第一人称的“我”;第⑤自然段中先用第一人称的“我”,然后用第三人称的“它”。

②用第三人称的“它”来叙述清水湾的现状与历史,这种叙述采用全方位的视角表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客观地展现了清水湾,说服力强。而用第一人称的“我”,抒发出对清水湾的情感,亲切自然。

③不同人称的转换,有利于更好地叙述、描写与抒情,使行文更加活泼,产生独特的艺术表达效果。

03

【对比阅读】

参照小说——

#叙述视角并不是唯一的,可多个叙述视角交织转换(故事套故事;听他人讲故事。)

(2017年全国3卷)《窗子以外》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答: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

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易与心灵深处的交流;

③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

[解析] 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二人称“你”、第一人称“我”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视角。第二人称可以作为观看自己生活的视角,蕴含着作者审视的态度;第一人称可以作为观看他人生活的视角,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战士》“战士”故事的讲述者最后变为“村干部”,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①增加叙述视角,扩大了叙述空间,使叙述富于变化。(情节)

②进一步强化“战士”英勇善战的一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人物)

③增强了故事的传奇色彩,使主题意蕴更丰厚:军民昂扬的民族精神。(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