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城里来,执意要南山寺拜佛,一了夙愿。加了砝码的虔诚,随着三支檀香屡屡清烟,悬着多日的心事,终于如释重负,拈花微笑。

佛门难开,心诚则灵。

三亚南山寺观音出家祈福(三亚南山寺拜佛)(1)

来来往往的善男信女,林林总总的游人,除了一番感受旅行的热闹外,更多的是在一片青山绿水中触摸梵天净土,找寻生活的愉悦,或感悟心灵的平静。一叶菩提,一句佛号,一段佛经,一块石刻,如果让步子足够深入细节,就会油然而生“悠然见南山”的法喜。

三亚南山寺观音出家祈福(三亚南山寺拜佛)(2)

三亚南山寺观音出家祈福(三亚南山寺拜佛)(3)

仰望一个高度——不二法门,非此非彼,不可思议的因缘凑合,给有缘人殊胜的念头。佛法中的有缘人,指的就是闻、思、修佛法机缘已经成熟的人。所谓机缘成熟,不过是指外因须得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是种客观现象,并不玄乎。

三亚南山寺观音出家祈福(三亚南山寺拜佛)(4)

在生活中,烧香拜佛,祈福求平安,是百姓千百年司空见惯的事,但每每,不少人总是带着“贿赂”的心态去磕头求佛——给我中一次大奖吧、给我升官吧、给我股票涨涨吧、保佑我生意大发特发……如果愿望实现了,我肯定捐上一大笔钱修缮庙宇、捐多多的香火钱;如果菩萨保佑我加官晋爵、飞黄腾达、金榜题名,我一定会天天到寺庙供养佛、僧……

或许,还有一些人是专门到寺庙里忏悔的,让以前见不得光的事,双手合十在佛前,顶礼,默念,消灾,并答应佛祖悔过自新。但,若是真心悔改,倒可以说是佛度有缘人。非但花钱消灾式的敬佛,那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佛度有钱人”的做法。

三亚南山寺观音出家祈福(三亚南山寺拜佛)(5)

佛,不是什么万能的主宰者和创造者,否则他不如直接把我们变成佛岂不痛快省事?他干吗要如此辛苦地讲经说法一辈子?正因为世上没有这个“万能者”,我们才要对自己负责,才需要如法地修行。

信佛,拜佛,求佛,学佛,修佛,成佛,皆由一颗欢喜心铸就。在寺院里,佛菩萨造像包含了无比的慈悲、庄严、清净,拥有精神生命。我们在烧香拜佛,表面上我们是在礼拜佛陀,实际上我们礼拜的是自己心灵的庄严。

三亚南山寺观音出家祈福(三亚南山寺拜佛)(6)

说白了,拜佛就是拜自己。若没有心存善念,布满欢喜,何来禅悦?若没有淡泊宁静,从容自在,何以听闻佛法?若没有平常心,冰清玉洁,何以烦恼轻?若没有慈悲心,众生平等,何以智慧增?佛法圆融,一切皆是因果之缘,人人都有佛性,但修佛在于修心。修心,最重要的是心念清净,无杂无染。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好好用心、反观自性,就能自我净化心地,则无处不是清净的道场。

三亚南山寺观音出家祈福(三亚南山寺拜佛)(7)

禅宗认为,人人本性清净,众生与佛本无差别。如有差别,则在于一迷一悟, 迷即众生,悟即是佛。而所谓悟的根本方向,就是能 “自净其心”。修行,就是要时时摄伏,调伏自己的心。

但,功名利禄的纷纷扰扰,种种欲望的纠缠,人被外物所累,所以平静与和谐的纯美心灵早不知去向。如何在滚滚尘世中,安放洁净如莲的心呢?让心灵从繁复的层面回归简单,远离重重的虚名浮利,顿悟自然界的纯朴与真实,因为神马都是浮云。

三亚南山寺观音出家祈福(三亚南山寺拜佛)(8)

佛教之道,绵绵不绝,究其根底,在明心见性,自净其意。因为心为诸法之本源,若人人修心正心,扩展胸怀,放大心量,熄灭贪、嗔、痴,由个体而家庭而社区而国家而天下,则心净国土净,心安众生安,心平天下平。

三亚南山寺观音出家祈福(三亚南山寺拜佛)(9)

快乐地信佛,心中应无所求,当下就是清净。佛,是最自由的,是最开心的,从此刻骨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