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擅用火攻,这是每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众所周知的;在诸葛亮的一生中,在四次关键时刻都是使用的火攻,前三次都取得了非凡的成效,但却在第四次的时候,因为上天突降大雨,导致计策失败,而诸葛亮也因此而遗憾病逝。

第一次:火烧博望坡

诸葛亮生平用了多少次火(诸葛亮一生的四把火)(1)

博望坡之战一向被视为诸葛亮登场后的第一战,也是俗谚“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第一把火。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后答应出仕,当时曹操已平定河北,决心南征,乃派遣夏侯惇为主将,于禁、李典等为副将,领军十万直逼南阳新野而来。

当时诸葛亮虽有退敌之策,然而关羽、张飞却轻视诸葛亮,诸葛亮不得已之下,乃借刘备令剑威服二人,使其各领一千兵马,埋伏在豫山、安林之中,等待夏侯惇领军通过,就以伏兵与火攻击之。另外派遣赵云领老弱残兵,担任先锋与夏侯惇交战,并诈败撤退,引诱夏侯惇进入山林窄路之中;又遣关平、周仓、刘封等人潜入曹军后方,焚烧物资,制造曹军恐慌。

诸葛亮生平用了多少次火(诸葛亮一生的四把火)(2)

交战后,一切如诸葛亮所安排般发生。在夏侯惇与于禁领军追击时,位于后方的李典紧急通报前方的夏侯惇,需防敌军火攻,然而为时已晚,曹军受制于道路狭窄,又处于树木交杂之处,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死伤十分惨重,夏侯惇等将领败逃回许都。诸葛亮出山后的第一场战役获得了成功,此后关羽、张飞等人对诸葛亮也愈加敬重。

当然,正史中的确有博望坡一战,不过是由刘备主导进攻的,此战充分证实了刘备的作战能力,打败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惇,如果不是李典及时来救的话,夏侯惇估计就要战死沙场了;而后因兵力太少,无奈撤退。

第二次:赤壁之战

诸葛亮生平用了多少次火(诸葛亮一生的四把火)(3)

全书对赤壁之战描述最为详细,从第四十二回“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鲁肃来夏口吊刘表之丧”开始,接下去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第四十八回“锁战船北军用武”、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到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都是描述赤壁的战事。

但是赤壁之战中,最核心的一点莫过于“火烧赤壁”了;在小说中,用火计是诸葛亮和周瑜共同设想出来的,由庞统去曹营献“铁索连船”之计,后诸葛亮施法“借”来东风,黄盖和周瑜演了一场苦肉计蒙骗曹操,黄盖诈降施展火攻之计,最终一把火把曹操大军给烧的七零八落。

诸葛亮生平用了多少次火(诸葛亮一生的四把火)(4)

只有赤壁之战取胜,诸葛亮的“隆中对”才有可能成功,之后刘备顺利夺取荆州南部,终于有了自己的根基之所;再就是向西夺取益州,北上争夺汉中等等,成就刘备的雄图霸业,这把火对刘备来说可以说是最重要的。

第三次:火烧藤甲兵

诸葛亮生平用了多少次火(诸葛亮一生的四把火)(5)

一套藤制铠甲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首先砍来青藤编制好藤甲后,再用桐油浸泡。用桐油浸泡的目的是让藤甲更具韧性。浸泡48小时后,将藤甲拿出晾干,至少要晾两个月,然后再用桐油浸泡,如此反复5次,一套藤甲才算完成,这样的藤甲才敢穿着上战场。此甲又轻又坚,善能防箭,刀砍枪刺不入,遇水不沉,战场之上所向无敌。

诸葛亮为了快速取胜南蛮,不得已之下使用火攻,这就有了“火烧藤甲兵”的壮举。但是在火烧藤甲兵的时候,诸葛亮也是无奈的叹息道“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这也是为何后来诸葛亮摆七星灯借命失败时,会有所感叹吧。

第四次:火烧上方谷

诸葛亮生平用了多少次火(诸葛亮一生的四把火)(6)

话说在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由于东吴此时也从东南进军魏国的合肥等地,司马懿经过和诸葛亮的数次交锋深知他的厉害而且魏主也下旨命司马懿坚守不战。于是两军便在渭南相持很久,由于蜀军远道而来不可久战。于是诸葛亮想用计策把司马懿引入上方谷,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易燃物质把司马懿人马活烧在上方谷。

待魏延把司马懿等人引入上方谷,上方谷便被蜀军准备的易燃物质燃得火光冲天,眼看司马懿等人将葬身火海,谁料此时不期大雨却从天而降,将大火扑灭。司马懿等人也就侥幸的逃脱了。在上方谷上的诸葛亮看到此情此景不由的深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诸葛亮生平用了多少次火(诸葛亮一生的四把火)(7)

​后人有诗叹曰:“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不久操劳过度的诸葛亮便病死五丈原,蜀军不得已撤军。

真的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诸葛亮前三次顺天而为,取得了成功,奠定了蜀汉的霸业;但是无奈第四次失败,如果成功了,蜀汉的北伐将减少一大敌,或者说能得到陇地和凉州,从而摆脱巴蜀之地的制约,如潜龙升天一般;奈何,天命所归,三国归晋,命里难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