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北京日报一篇报道令人眼前一亮标题为:《让“水”和“绿”更好与城市融合,市民24小时尽享休闲乐趣——两大公园试点拆除围栏融入城市》报道中讲到,北京市以元大都城桓遗址公园、庆丰公园为试点,探索城市公园开放管理的新模式;数月之后将有更多市民体验到公园与城市融合的新景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拆旧复绿简报?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拆旧复绿简报(拆围融绿当有更大作为)

拆旧复绿简报

前两天,北京日报一篇报道令人眼前一亮。标题为:《让“水”和“绿”更好与城市融合,市民24小时尽享休闲乐趣——两大公园试点拆除围栏融入城市》。报道中讲到,北京市以元大都城桓遗址公园、庆丰公园为试点,探索城市公园开放管理的新模式;数月之后将有更多市民体验到公园与城市融合的新景观。

处在创新发展的伟大时代,我对含有“融”字的事物也越来越感兴趣了。比如说,时下兴起的融媒体,是指将传统的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与公众号、短视频等移动新媒体深度融合,实现“1 1>2”的效果。再比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催生文化新业态,助力文化产业升级。而对于拆除围栏,让公园融入城市、把绿色融入“民生”之举,想必大家都报之以歌。何为以人为本?市民渴望什么样的城市家园?这些都可以从“拆栏融绿”中找到答案。

公园,作为城市绿化的组成部分,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气质风格。然而,长期以来很多城市的公园都建有围墙护栏,阻碍了市民与“绿”的亲密接触,周围大多数居民进公园都要绕道而行,走很远的路才能从门口进入,无形中压缩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令人颇感无奈。

在北京,我们家附近就有这样一座公园,因围墙高筑、进出不便,弄得周围居民都很有意见。在此不妨也吐槽一下。

这座公园名为八家郊野公园,位于海淀区东升乡,毗邻清河,紧挨北五环,面积达1500多亩,一条公路从中间穿过,把公园劈成东西两园。

按理说,这是一座郊野公园,园内郁郁葱葱,树木花草繁多,还荷塘、藤廊等美景,是周围居民难得的休闲健身之地。也可以说,这个景色优美、空旷得如同一片原野的郊野公园,几乎能够满足居民对绿色的所有想象。然而,让人遗憾的是,偌大的公园被围墙围起来了,且东园西园的进出口均设在南面,居住在公园北边的居民要想到园区走走,挺不方便的。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带的居民大部分居住在清河北岸边,即公园的北边,周围除了八家郊野公园外,尚没有一座大一点的公园、绿地可供居民休闲健身。如果能将这座公园的围墙全部拆除,那就太好了,周围居民可以在整个园区随便逛,完全不受时间的制约和空间的束缚。

就在笔者撰写此文时,听说很多地方都在“拆墙透绿”,把更多的公共空间让给市民。比如说,河南省信阳市已经对市委、市政府大院围墙进行拆除,原先一般人“只可远观,不可近瞻”的机关大院,成为与市民共享的公共空间。此前,包括湖南省长沙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衢州市、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市佳木斯市等在内的国内很多城市,都历史性告别“大院围墙”时代,将绿色公共资源开放给市民,老百姓的满足感和幸福感陡然提升。

我想,曾经戒备森严的市委市政府大院,尚且能够拆除围墙,还绿于民,何况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呢?

但愿笔者的吐槽和呼吁能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让广大市民不再久盼无果。同时,也希望所有城市公园都能在透绿、亲民上作些改进。尤其是郊野公园,理应把“郊野”特质凸显出来,以开放的姿态融入市民生活,别让这些宝贵的绿色资源疏远了广大市民。(董聚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