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月的一个清晨,江西省遂川民政局办公室一改往日的肃静氛围,职员们聊天讨论的声浪,一波盖过一波。

民政局办公室主任邹亚春还没走进办公室,就听见了里面传来的喧闹声,心想着,“这一大早上的都吃错什么药了,办公室里吵吵闹闹的像什么样子。”

推门进去,正想要“兴师问罪”呢,屋里的同事们见她进来了,一窝蜂似的都奔着她来了,这下倒把她弄懵了。

还是一个同事先开了口:“邹主任、邹主任,中央的领导给你写信了!”

“人家那是中央来的绝密文件,还是加急地”另一个同事抢白道,递给了邹亚春一封信件。

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1)

邹亚春一看,还真是中央来的信件,信封上印着“中央人民政府缄”,“江西邹亚春代表收”几个毛笔字刚劲有力,左上方还盖着“密件、急件”的大红戳呢!

可是哪个中央领导会给自己写信呢?邹亚春很困惑。

“快拆啊”“拆开看看啊!亚春”,同事们七嘴八舌的催促着,邹亚春也很好奇,小心的拆开了信件。

里面是一张老式竖版的请柬:

“江西,邹亚春代表:于一九五一年九月三十日下午七时在怀仁堂举行招待会,敬请光临。”

落款是“毛泽东”

同事们看到内容,顿时炸开了锅,这竟然是毛主席的亲笔信,邀请亚春去中南海吃饭呐,“真的假的啊?”“主任,你认识毛主席啊?”……

询问关切的话语充斥着办公室,可邹亚春一句都听不进去了。

拿着信的双手不听使唤得哆嗦,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咬着嘴唇愣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们已经20多年不曾谋面了!昔日的毛老师、毛战友,如今已经是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居然还记得自己这么个“小女娃”。

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2)

邹亚春觉得今早发生的一切就像一场梦一样,可握在手里的信却是那么的真实,邹亚春喜极而泣,跟着毛主席他们闹革命的点点滴滴不断在脑海中浮现……

1916年2月,邹亚春出生在湖南的一户贫苦人家,因为时局动荡,农家日子更是艰难,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邹亚春八岁那年,家里米缸见了底,实在是无以为继。

邹母问邹亚春:“阿妹啊,想不想顿顿有香喷喷的大米饭吃,也让爹娘弟弟吃几顿饱饭?”

邹亚春看着母亲,用力地点了点头,她想都不用想,自然想大家顿顿都能吃饱饭。

母亲心疼地抱了抱邹亚春。

第二天邹父邹母就带着她去了当地一个大户人家,告诉她以后就在这生活了,要听话。

邹亚春懵懂地点了点头,然后她父母就扛着几袋粮食离开了,留她自己在这个陌生的大院子里。

那时,她还不知道,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那就是童养媳了。

很多同学在影视剧中,看到童养媳大多是十几岁的女孩子,嫁给一个几岁的男孩子,然后拉扯他长大,是养“童”的媳妇。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所谓童养媳,是从“童”开始养的媳妇,在旧社会,底层老百姓比较穷,娶不起媳妇,所以就从小抱养一个女娃到家里来养,到儿子成人后,就成亲了。

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3)

可以说,不止是娘家穷,婆家也不富裕,这就注定了大多数童养媳都是悲剧的一生。

邹亚春从小就被婆婆要求干各种活,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捡柴烧水做饭,洗衣拖地种菜,农田的活也一样不落。

虽说邹亚春是穷人家孩子,从小就干活,同龄人中也算勤快,但毕竟年纪还小,招架不住那么多活计,每每这时候,等待她的都是一顿棍棒相加。

邹亚春小小年纪就有了绝望无助的感受,难道自己的一生都要像毛驴拉磨一样吗?

内心不甘的她,突然有一天听别人议论,“红军儿童团在当地成立了”。

邹亚春很早之前就听说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是帮助穷人过好日子的军队,红军儿童团就是号召她这样的穷苦孩子参加革命活动的,她知道自己“走出那个圈”的机会来了。

于是她背着婆家,偷偷参加了红军儿童团,跟着大人们做宣传。

纸包不住火,邹亚春参加儿童团的事很快就被婆婆发现了,火冒三丈的婆婆把她毒打一顿,警告她不许再去参加儿童团,每日给她安排了更多的活计。

婆婆的阻挠不但没有打退邹亚春,还坚定了她闹革命的决心,但凡有时间她都会跑去参加运动。

邹亚春的执着惹恼了婆婆,把她吊起来打,只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本以为这次她会老实了。可邹亚春卧床养了几天,能下地走路之后,又跑去参加宣传活动了。

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4)

这次活动中还遇到了弟弟邹安泰,邹安泰7岁时就已经参加红军儿童团了,是个“年轻的老资历”。

弟弟成了邹亚春的榜样,弟弟参加儿童团三年后,加入了游击队,13岁时又加入了工农红军,之后一直跟在毛主席、朱老总等中央首长身边,参加过很多激烈的战斗,枪林弹雨,出生入死都过来了。

邹安泰看着鼻青脸肿的姐姐吓了一跳,忙问她发生了什么事,邹亚春将自己发生的不幸都告诉了弟弟。

邹安泰心疼不已,姐姐都是为了父母和自己能活下去才被卖去做童养媳的,没有想到婆婆一家人太欺负人了,居然把姐姐打成这个样子。

于是,邹安泰领着姐姐去了当地苏维埃政府,让组织帮忙,亚春正式加入儿童团。

听到事情原委后,大家都气得肝都疼,直接去把邹亚春的婆婆抓起来,在区政府关了三个月禁闭,邹亚春也得以离开魔爪,正式加入红军。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11岁的邹亚春很庆幸,自己是其中一员。

来到井冈山之后,邹亚春觉得天空是高远的,大地是宽广的,空气都是自由的,她告诉自己要以最大的热情,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革命事业中去。

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5)

那时候,队伍里有十来个、邹亚春这样的十几岁的女娃娃,到达井冈山后不久,毛主席就开了一堂课,专门给这些女娃娃讲时局分析、革命理念、对付敌人和自保的秘诀。

毛主席耐心的讲了一个小时,邹亚春却从头到尾都是聚精会神的听着,一双大眼睛溜溜地盯着主席,时而郑重的点点头,不懂的地方还要提问。

毛主席很欣赏这个灵动的小姑娘,沉稳又大胆,聪明又有思想,还特意问了邹亚春的名字。

应该说,邹亚春很幸运,能在一群小女孩中间,脱颖而出,被主席记住。

下课之后,这群女娃娃被分到各个儿童团里参加宣传活动,邹亚春去了茨坪儿童团。

白天,她跟着老红军们到附近各个村子,宣传革命,发动群众,打土豪,筹粮食。起初她是听前辈们宣讲,慢慢地,她也能独当一面给老百姓演讲,宣扬革命。

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现身说法讲着自己家穷被卖,当童养媳被虐待的悲惨遭遇,是红军解救了自己,红军的使命就是要解救全中国像自己这样的可怜人,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每每说到动情处,都是邹亚春在台上哽咽,群众在台下抹眼泪。

晚上,邹亚春就和战友们一起在山坳里站岗放哨。

井冈山地区四通八达,处处都得设岗哨,夜里更需要大量战士放哨。一旦在岗哨上发现敌人,他们得悄悄地向附近的哨岗发出信号,一个岗接着一个岗的传递消息,确保在不惊动敌人的情况下,安全转移。

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6)

除了宣传工作和站岗放哨,有需要时邹亚春还会被派去照顾伤员。

无论冬夏,邹亚春都会认真守好每一班岗,不叫苦、不喊累,默默做井冈山上的守护者。

邹亚春的工作能力和认真态度,得到了首长和战友们的一致认可。

井冈山的革命事业也在无数个邹亚春这样的同志的努力下,得到了周边百姓的拥护,遍地生花。

1928年,邹亚春跟着毛主席的队伍攻打遂川,期间工作努力,能吃苦,帮助组织完成了很多重要任务。

最艰难的一次,邹亚春所在的肖克部队,有一封重要信件要送到桂东的党组织,一百多里的山路,崎岖难走,敌人的搜捕犹如天罗地网,其间还有土匪山贼出没,送信的人选成了难题,肖克急的直挠头。

12岁的邹亚春知道后,主动请缨,表示自己愿意去送信。

肖克望着稚嫩的小亚春,问道:“阿春啊,你真的可以吗?”

邹亚春坚定地点了点头,说道:“我从小在山里长大,走山路是没问题的。”“我年纪小,还是女娃,敌人也猜不到我是送信的。”

肖克思虑再三,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小亚春。

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7)

肖克

为了不惹人注意,邹亚春什么行李都没拿,将首长的信塞进衣服里面就出发了。

起初还算顺利,山路虽是不好走,但小亚春熟悉路况,一会小路一会爬坡,挑着省劲的路走,还走得不是很吃力。

走得饿了渴了,就爬上树摘两个野果子吃,不巧的是,山里突然变天下起了大暴雨,没有地方能躲。其实小亚春当时有地方躲雨也没空躲,大雨不知道何时能停,她可赶着去送信哩。

她害怕信件被淋湿,好在出发之前包了层牛皮纸,她又把信往衣服里面塞了塞,双手紧紧捂着,微蜷着身体,在大雨中奔跑……

大暴雨下了一路,小亚春楞是在暴雨中一口气跑了七八十里山路,眼睛被淋得睁不开,她一边用手抹着脸上的雨水,一边向前跑。

雨中山路湿滑,小亚春脚下一滑摔了跤,满身都是泥,小亚春顾不上摔疼的屁股,继续往前跑。

见雨势小了,她才敢停下来歇口气。检查一下信件,还好没有湿。

邹亚春把衣服上的水拧一拧就又出发了,山风一吹,衣服干一点,一会又下起小雨,衣服又湿了,她已经顾不得这些了,只要信没湿就好了。

她到达桂东部队的时候,浑身沾满了泥巴,双脚都磨出了血泡,胳膊和小腿上都有淤青,头发一茎一摺地黏在了额头上,脸蛋被冻得没了血色,嘴唇都是青的,同志们看着落汤鸡似的小女娃,都心疼不已,赶紧去干净衣服想让她换上。

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8)

她却只是着急地问:“你们首长在哪里啊,我是奉命来送信的,很重要的信,我必须亲手交给他!”

桂东的同志们都怕她冻坏了,赶紧去找首长接收了信件,邹亚春才肯去换衣服。

可衣服扣子还没系好呢,小亚春就晕倒了。

一路上风吹日晒、暴雨侵袭,小亚春是全靠信念,撑着一口气走完了全程。任务完成了,那口气就松了,瘦小的身体不堪重负也就倒了。

苏醒之后,军医让她就地休息几天,小亚春说自己还要回去交差呢,拖着虚弱的身子回到了部队。

1929年1月,毛主席带着红军主力奔赴赣南,井冈山根据地里只留下了红五军与王佐部队,不到一千人。

1月13日,敌军集结了湘、赣、鄂三省30多个团的兵力,分六路围剿永新、宁冈、遂川。

山上的红军殊死抵抗、浴血奋战了七天七夜,无奈寡不敌众,井冈山还是失守了。

很多战士都在战斗中受了严重的伤,邹亚春等女兵接到组织命令,到战地医院照顾重伤员。

看到战地医院缺医少药,很多重伤的战士只能躺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等待死亡,邹亚春的心像被揉碎了一般疼,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9)

她无力从死神手中夺回战友的生命,能做的只有尽心尽力照顾好伤员的起居,祈祷他们快点康复。

当时有许多伤员不能自理,邹亚春不仅要洗衣服喂饭,还得抠痰端尿,人手紧缺的时候,她还得组织女兵抬着担架,从战场上往回运伤员。

子弹无眼她不怕,脏活累活她不嫌苦,但她害怕战场上战友的牺牲,不愿看见战友治疗复健的痛苦。

每每这个时候,她都忍不住心酸,偷偷抹眼泪。

可是战争面前,人的生命显得太脆弱了,太多战友都牺牲在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里,邹亚春也曾遇险,差点丧命。

那时“白狗子”趁夜放火烧山,部队被迫转移,邹亚春走在部队最后面,天黑脚下没留神,滚下了山沟,脚骨都骨折了,幸亏战友及时发现把她救了上来,捡回来一条命,可脚骨上的伤疤跟了她一辈子。

此后邹亚春一直留在根据地闹革命,直到1930年,邹亚春随部队去搞突围,正在放哨的时候,被国民党军队发兵围捕。

随即敌人对她进行了严刑拷打,盘问红军的行动计划,可她一口咬定自己不是红军,更不知道什么计划。坚称自己就是老百姓,路过哨岗,平白无故就被他们抓来了。

敌人见她嘴硬,整整折磨了她五天五夜,五天里邹亚春没睡过觉、没吃一粒米,昏倒了敌人就是一盆凉水浇下来,一直清醒着挨打,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邹亚春都没有改口。

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10)

敌人看这小妮子嘴太硬,是撬不出来什么了,把她关进了猪圈,一关就是三年,最后实在找不出证据,才把她放了出来。

被囚禁三年,重获自由后的邹亚春已经找不到红军的队伍了,但她始终记着毛主席的教诲,留在了边界根据地,继续宣扬革命、为人民服务。

她踏踏实实在根据地做起了基层工作,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红军。

后来她才听说红军主力北上了,她为首长和战士们牵挂不已,后来听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专门打鬼子,让她激动不已,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起内战,以前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又改编为解放军,一直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邹亚春先后担任过遂川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五斗江公社副乡长、妇女主任等职。

曾受邀参加了中共遂川县首届第二次人代会、中共遂川县第四次代表大会、第八届人代会, 遂川县第七次妇女代表大会。

一直能在基层发光发热、服务人民,回馈社会,邹亚春是非常知足、非常感恩的。

多年以来,她也一直坚持用最大的工作热情完成党和国家交给她的每项任务,坚决不辱使命。

在收到毛主席请柬后,邹亚春感动不已,原来自己这些年的努力,首长们都记得!

邹亚春要去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老区乡亲们纷纷来到邹亚春家,让她把上好的茶叶、泥鳅干这些土特产带去给毛主席尝尝,告诉主席老区人民很想念他!

乡亲们知道邹亚春每月一发工资,大部分都捐出去了,日子一直过得很拮据,自发地给她做了一身新衣服、买了一双新鞋。邹亚春不要,他们告诉她:“去见毛主席要穿得好一点,你代表的不止是你自己,是我们整个老区人民啊,可不能丢了老区人民的脸呦!”

邹亚春感动的点点头,说着:“放心吧,大家的话,我一定带给毛主席,大家的东西我也一定会送到毛主席手上!”

就这样,邹亚春在众人的送行中,挑着两大蛇皮袋的土特产进京见主席去了。

她走了很久,又坐了很久的车,终于在9月30日的北京怀仁堂,见到了毛主席。

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11)

就在邹亚春要自报家门的时候,毛主席抢先说道:“这个同志我有印象,让我想想……你是井冈山上的阿春吧?”

邹亚春激动地说:“对,是我,阿春,邹亚春,主席您还记得我?”

“记得,井冈山上送信的小英雄嘛!好久不见了,阿春,你还好吗?”毛主席亲切的问着。

“好,托您的福,我一切都好,老区人民也都很好,他们都很想念您!”

“我临行前,老区人民让我带了土特产给您,让您再尝尝老区的味道”邹亚春指着挑来的两大袋土特产说道。

“好,好,好,我还真想念老区的味道啊!”

毛主席还询问了她当年与部队失散后的情况,邹亚春如实一一做了汇报,毛主席听后,夸赞邹亚春:“阿春啊,你受苦了!你是好样的!”

他们在一起回忆了在老区革命的日子,说道兴头,都是眼含热泪,激动不已!

1951年10月7日,邹亚春在怀仁堂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领导人一起观看了庆祝国庆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当晚那张演出入场券,邹亚春珍藏了一辈子。

随后又和代表们一起游览了长城,参观了工厂,在北京呆了三个半月才返回家乡。

期间毛主席多次在工作之余询问邹亚春等井冈山代表,在北京吃住的情况,是否待得惯,有无困难。

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江西老妇受邀去中南海)(12)

回到家乡的邹亚春忙极了,乡亲们争相握握她那只“主席握过的手”,问她“北京长啥样?”机关单位邀请她去分享革命故事,传递革命精神。

2009年,93岁高龄的邹亚春与世长辞,她留给后辈的遗物,除了保存了58年的国庆晚会入场券和一只在北京用过的水杯。

当然,邹亚春给我们留下最珍贵的财富,是老一辈红军战士不惧牺牲,勇于为祖国献身、默默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这种精神将一直鼓舞着中华儿女,保家卫国、自强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