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一起被拐寻亲(身边榜样)(1)

樊劲松,男,1972年生,1993年参加公安工作,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级警督,现任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拐卖案件侦查支队支队长。先后获评全国公安“百佳刑警”“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先进工作者”、201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


事迹回顾:

在樊劲松的圆脸上,双眼始终是弯弯的,表情则是憨厚的温和。他随身总斜挎一个鼓鼓囊囊的包,走在马路上,时常被当成常年奔波在外的推销员。

这名貌不惊人的“推销员”,其真实身份是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打击拐卖案件侦查支队支队长。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一名从事打拐工作20余年的老刑侦民警,他参与侦破涉拐案件3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0余名,解救被拐骗拐卖妇女儿童400余人。

,时长08:49

01

“打拐是我的另一个‘孩子’”

曾经,近一米八的樊劲松也是一个精精神神的小伙子,是足球场上利利索索的前锋。变化出现在2013年年底,樊劲松因为住院治疗颈椎腰椎病,被激素给“催”肥了。医生拿着他的脊椎照片判断:这个人起码在60岁以上!

当时,他41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的变化是从2000年开始的。

2000年,儿子呱呱坠地。同年,他开始从事打拐工作。

樊劲松觉得这说明他和打拐有缘,他甚至把打拐比喻成自己的另一个孩子:“儿子摔跤了,被小伙伴欺负了,跑出去游泳了……我都得担心,甚至心疼。那些来报案的家长承受的是比樊劲松更大的痛苦!‘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心比心,就是这个道理。”

母子一起被拐寻亲(身边榜样)(2)

2003年4月30日凌晨,在城口县周溪乡,年仅1岁的小宝被犯罪嫌疑人抱走。接手这个案子后,樊劲松冒着大雪,驱车近10个小时赶到城口,通过细致调查,终于查到嫌疑人藏身在河北省武安县,并于2004年3月将嫌疑人唐某抓获。然而,小宝已被几经辗转卖了出去。游家的失子之痛,深深地刺在樊劲松心上。樊劲松下定决心,不找回孩子决不罢休。樊劲松拿着小宝的照片夜以继日摸排走访,3天后,循着蛛丝马迹来到武安县一个小村庄,在一户村民的院坝里,认出了正在啃馒头的小宝。仅仅激动兴奋了几秒钟,樊劲松心头就开始忐忑了,如果去讲道理,就是磨破嘴皮子可能也带不走小宝,还可能遭到围攻。但若不及时解救,又担心节外生枝。樊劲松决定先悄悄带走小宝,他冲进院坝,抱起小宝就跑。刚跑出几百米,数十名村民就骑着摩托车追了出来。幸运的是他及时跳上了等候在村外的汽车,然后一路飞奔到火车站,当地警方随后向村民做了沟通和说明工作。

在回家的路上,樊劲松又当爹又当妈,给小宝买吃买穿、洗澡喂奶,陪他做游戏……樊劲松当了3天小宝的“临时爸爸”。小宝回家,父母悲喜交加,热泪纵横,那无法割舍的骨肉亲情令人动容。抓着樊劲松的手不停的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警察!

02

无论你身在何处,我们都要找到你,带你回家!

2015年5月27日下午,樊劲松又接到了老谭打来的电话。

电话那头,老谭絮絮叨叨:老婆生病了,自己就不在外面打工了,要回家照顾老婆;儿子可争气了,考了前几名,高考结束后就带儿子来重庆看樊叔叔……

电话这头,樊劲松高兴地听着,不时询问几句。

老谭大名谭远周, 50岁,重庆彭水县人。樊劲松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六年前第一次看见老谭时的情形:那是2009年12月底的一天,老谭走进办公室,在桌子上放了一袋资料,然后把自己没有脚板的右脚抬起,“展示”给樊劲松看。他说这是自己四处寻找儿子时落下的残疾。

老谭的儿子叫谭华夏,1995年6月出生,1998年在老谭打工的河北沙河市被人拐走。为了找孩子,十几年来,老婆的眼睛都哭瞎了,老谭的右脚也废了。老谭还说,来报案前,他找人算了一卦,说会碰上“贵人”。

樊劲松就是他要找的“贵人”!

此案发案时间久远,且案件管辖权也不在重庆,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樊劲松二话没说,还是受理了此案。他的想法非常朴素:“来求助寻亲的父母,大多爱算命。因为多年寻亲的失望和痛苦,他们需要一种精神寄托。我不是要当老谭的‘贵人’,但必须尽全力成全他们绝望中最后的希望。”

母子一起被拐寻亲(身边榜样)(3)

樊劲松立即与案件主办地沙河刑警队联系,说案情,找思路,讨论可能的线索,研究抓捕解救方案。一次、两次、三次……樊劲松隔三差五地给沙河警方打电话,三个月中联系了20余次。终于,2010年3月,负案在逃十余年的拐卖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归案,谭远周被拐12年的儿子谭华夏也被找到了!

找到儿子的老谭得知养父母对儿子很好,儿子读书也很争气,于是就和养父母协商决定等儿子高考后再接回重庆。

事后,老谭提了一大包饮料又来到“打拐办”,非要给每位民警塞一瓶。他眉飞色舞地对樊劲松说:“别人都说你们警察是我的亲戚呢,丢了恁个久(那么久)、丢得恁个远(那么远)的娃儿都能被你们找回来啊!”樊劲松笑道:“以后让娃儿喊我一声叔,咱们就是亲戚啊!”

樊劲松这种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多得数不清。2005年7月,仅仅依靠一个电话线索,樊劲松远赴新疆,克服了烈日炙烤、人地生疏、路途遥远以及“买方”阻挠等困难,辗转数百公里查证,终于将15岁被拐卖、受尽虐待的万盛女子王小凤解救回重庆;2011年3月,在接到四川德阳王三春的求助信后,樊劲松细心查找了一个多月,才找到她离家出走、流落重庆的母亲刘洪秀;2014年国庆前夕,樊劲松帮助被拐到重庆16年的20岁小伙子漆将来回到了贵州亲生父母的身边;2015年春节,原籍重庆潼南、被拐到福建35年的男子黄良山,经过樊劲松和同事连续7天的工作,终于与年届九十的老母亲重聚……

母子一起被拐寻亲(身边榜样)(4)

这些人,对樊劲松来说,不是警情上的某些名字,“他们背后牵着一家人的喜怒哀乐”;更不是找回来就结束的任务,“找回来后、户籍更改后如何生活?离开几年甚至几十年,和养父母、亲生父母的情感如何归位……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哪能不替他们多想一点点呢。” 樊劲松和他的同事们始终坚定一个信念:“我们是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根本宗旨;对于失踪被拐儿童,无论你身在何处,也不管有多艰难,我们即使历经千辛万苦都要找到你,带你回家!”

03

DNA技术助力打拐,团圆行动如火如荼开展

在樊劲松参与的打拐案件中,其牵头参与的20余起成功案例被央视《今日说法》等栏目录制播出。有的被改编搬上了银幕。2015年,刘德华主演的“打拐”题材电影《失孤》上映,影片中,一些案例原型都是樊劲松和他的同事办理的……多年前,重庆巫溪一名5岁女孩被人掳走,20年后,她联系我们,希望能找到亲生父母,但只记得自己家门前当时有一片竹林、一座吊桥。“竹林、吊桥”这个片段让他和同事陷入沉思,他们详细分析了具备这些特点的区域,最终将排查方向定在了渝东北。经过长时间的走访调查,民警在巫溪找到了类似的场景。经过询问,当地果然有一家人在多年前走丢了一个女孩。最终,经过DNA验证,她和家人比对成功,找到了父母。

为更好拓宽打拐渠道,收集更多失踪失联儿童线索,樊劲松开设了@回家旅程新浪微博,尽一切可能编织更大的防拐防骗网。并不断创新突破,建立儿童失踪被拐DNA采集比对绿色通道。只要涉及妇女儿童失踪失联案件,将严格执行首接责任制,一律启动命案侦办机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他和同事们先后帮助了500余个家庭团圆。

母子一起被拐寻亲(身边榜样)(5)

全国“团圆”行动开展以来,樊劲松和他的同事们全力对历年来的儿童失踪被拐案事件进行全面清理,补充完善相关信息;用好DNA检验这一关键技术,重点围绕失踪被拐儿童父母和疑似被拐人员、身源不明人员等,深入开展排查和DNA信息采集工作。并认真梳理拐卖儿童积案卷宗、证据线索。樊劲松说:“拐卖儿童案件一天未破、失踪被拐儿童一天未找回,公安机关就一天不会放弃!我们将全力以赴破积案、追嫌犯、查找失踪被拐儿童,努力让更多离散家庭早日团圆。”截至目前,在许许多多像樊劲松这样的打拐民警的艰辛努力下,重庆警方已帮助全国各地106个家庭找到失踪被拐的孩子,其中时间跨度最长的50年,组织认亲活动20余场。

打拐反拐,樊劲松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在路上……

学习身边榜样

感悟奋进力量

来源:重庆治安总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