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永不落幕的原因(大秦帝国看懂人性)(1)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看书的人。

之前喜欢看一些小说呀,散文呀,但是长大以后渐渐地喜欢看一些历史的书籍或者人物专辑。

现在社会节奏非常快,到处都在贩卖焦虑。我们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常常会觉得喘不过气来。但是读书能够让我们在历史长河中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

《王立铭进化论讲义》中有句话说,所有的现在都来自历史,一切的历史都呈现在当下。

读书的一大好处,能够在你迷茫中给你指一条明路,而历史和人物传记能够让你以史为鉴,指明生活的方向和道路。

有人说只是像不能直视的只有两样东西,一样是太阳,一样是人心。

其实自然界没有好坏之分。每一样事情变好变坏都是背后的人在操作,而人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难读懂的天书。

如果能够看懂人性,也就看透了历史。

历史就是由一个个大人物和小人物演绎出来的。

中国上下5000年,每一个朝代有每一个朝代的故事。但是每一个故事又如此的相似,只是人物的名字变了一下。

可以说我们现在社会虽然科技进步了,但是人性跟5000年前丝毫没有任何变化。

大秦帝国永不落幕的原因(大秦帝国看懂人性)(2)

在《大秦帝国》这套书当中,讲了一个个让人难忘的人物故事。跳出历史,我们可以分辨它的好还是坏。

但是有句话说当局者迷,观者清特定的历史人物,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就有他特定的使命要完成。

他难以摆脱自己的命运,所以这也是人类的悲剧。

大秦帝国永不落幕的原因(大秦帝国看懂人性)(3)

众所周知,在秦朝以前有夏朝、商朝、周朝。

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这在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实在秦称霸六国之前,他只是一个弱小挨打的诸侯国。

看《大秦帝国》这套书,感受最深的就是想要有大作为,尤其是一个王朝的兴起,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和奋斗。

秦始皇嬴政的先祖秦缪公在位的时间比较长,那时候百里溪是他的左右顾问。

秦缪公珍视人才,对百里溪百般尊敬。最终能够多次避险,稳定国土。

秦缪公有一次被晋国打得落花流水。但其实在还未开打之前,百里奚就告诉他要越过这么多国家,去攻打一个国家是劳民伤财的,非常的不划算。

而且你这样做只是彰显自己的武力。并没有实质性的用处,如果你只想要彰显自己的武力,那肯定是必败无疑的。

但是秦妙公不听,所以就有了晋国之耻,他告诫后人说:我要告诉你们,古人办事虚心听取老年人的意见,所以不会有什么过错。

大秦帝国永不落幕的原因(大秦帝国看懂人性)(4)

在那个列国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齐国、晋国都非常的强盛,但是秦国能够脱颖而出。可见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当时的六国可谓人才辈出,有骁勇善战的白起,有智勇双全的蒙恬,有勇有谋的张仪,还有大无畏的荆轲,有善用刑法的李斯,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吕不韦等等。

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像苏轼的《浪淘沙》一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些红极一时的人,甚至是帝王将相,也不过是时代江河里的一粒沙而已。

看历史的书籍,其实就像是在看人生百态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

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能够看到这个人的结局。

秦始皇纵然能够统一六国力战群雄。

他靠的是武力,靠的是谋略,靠的是刑罚。

有句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虽然他最后结束了列国纷争的朝代,给自己用了“皇帝”的称号,取名秦始皇。

想要子孙后代能够变成秦二世,三世……千秋万代。

但是他用支持严苛的刑法治理国家,这本身就不符合天道自然。

《大雅》说:施恩布利以发展国家。岂不正是通过广施财力来避免患难来临吗?真正的上位者是怀着仁德之心。来对待陈明。而不是用武力和暴力去镇压。这样往往是不长久的。

所以最后大秦帝国直到秦二世就终结了。

大秦帝国永不落幕的原因(大秦帝国看懂人性)(5)

但《大秦帝国》这套书看秦始皇是如何发家的,还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在弱小的时候总是非常的谨慎,对待身边的人和事都感恩戴德。

等到功成名就的时候,容易妄自菲薄,想要一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天地万物中的财宝,都是由大自然当中来汲取的,属于天下所有人。如果一个人想要长生不老,想要把这些财务都归为己有,那肯定最终都会被反噬。

看《大秦帝国》这套书,不仅是看一个朝代的起起落落,对我们的余生都有警示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