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里,你有多久没有认真读完一本书了?

好好说话,让我们从说话开始建立美好的社会关系。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很实用(慢读书之非暴力沟通)(1)

第七章 谈话方式:会使用语言不代表会说话

1.说话也是一门艺术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杰尔斯.卡拉尔说过:“有些人说话的时候,在不违背自己意愿的同时,也能够尊重他人。他们在面对别人无理的要求时,会礼貌地拒绝,既不伤害别人也不影响自己,这被称为‘非暴力肯定性沟通’,是沟通的最高境界。”

其实,要做到“非暴力肯定性沟通”,只需要做到两点就可以:

(1)用客观事实来代替批评。比如“你这件事做得很不对”或者“你笑起来实在是太难看了”,这会让人产生沮丧和愤怒。但若是能够保持客观,效果一定会好很多,比如告诉对方“这件事或许我们可以这么做…

而且,描述得越客观,对方就越会把我们的言辞视为合乎常理的沟通尝试,而不是在攻击他或批判他。

(2)停止对他人的主观判断,而不是只顾及到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人说“你是个自私自利的人,永远都不顾及我的感受。”对方一定会找理由反驳。但如果说:“上周日晚,我做了一桌子菜等你回家,但你却一整晚都没有回来,这让我感到很难过和失望。”对方就不会质疑你的感觉。

说话是一门艺术,但艺术又来源于生活,非暴力沟通恰恰又能教人怎样更好地生活。有的人说话肆无忌惮,怎样想就怎样说,即便是对别人的缺点,也毫无顾忌地当面指出来;有的人说话过于委婉,会给人一种虚伪的感觉;而那些在任何场合都能够明确地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人,对于他人的优点,他们会用真诚的口吻去夸赞他们,而对于他人的缺点,他们会含蓄地加以提醒,不使对方难堪。这样的人,能够与人在和平的状态下展开对话,才是真正懂得说话艺术的人。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很实用(慢读书之非暴力沟通)(2)

2.找到与对方产生“共鸣”的话题

据说,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有一个很奇特的习惯,那就是每当有人来访,他都会在前一天晚上翻阅这位客人特别感兴趣的话题资料。因为他知道,最打动人心的并不是那些华丽的词语,而是找准话题,与对方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在非暴力沟通中,与人交流就是要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对对方有一个充足的了解,这其实就是要求与对方产生共鸣。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若是想要扩宽自己的交际圈,成为受人欢迎的说话高手,就要深入到人们的内心世界,谈论对方比较感兴趣的事情。但如果只想让别人注意自己,那么,我们就永远无法获得太多真心的朋友。”

想要与对方产生“共鸣”,关键还是要“找话题”。

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找话题”时可以这么做:

(1)选择最新的热点事件,将话题对准大家的兴奋点。

(2)巧妙地借用对方的某些材料,借此引出话题。

(3)先提一些试探性的问题,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进行交谈。

(4)直接询问对方的兴趣爱好,然后“循趣发问”。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很实用(慢读书之非暴力沟通)(3)

3.与人谈判时该如何说话

美国著名的演说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在与人谈判的时候,取得胜利的秘方,并不在于穿得多么光鲜亮丽,长得多么高大英俊,而是能否掌握好谈话的技巧。”

非暴力沟通的作用,就是使谈判双方平和而又高效地交谈,以达到沟通的目的。而谈判的最终目的,是争取自己的最大利益,并实现双赢。因此可以说,非暴力沟通就是教人们如何在谈判中说正确的话,以双方都能够对结果比较满意。

4.掌握好说话的语气便会事半功倍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约翰逊.古德曾经说过:“当们的说话语气变得生硬的时候,周围的气氛也会随冷淡下来。但如果人们能够在说话的过程中更加温和、柔情、平静,那么再尴尬的氛围也会变得很和谐。”

如何合理地称呼别人,一直都是件非常讲究的事情。用得好,别人会对你产生亲切感,觉得你是个很有教养的人,你的人际关系也会很顺畅;用得不好,别人就会很生气,会觉得你是个令人讨厌的人,双方的交流也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因此,称呼看似简单,但却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与人际关系。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曾经说过:“如果你穿了一件不太得体的衣服,或许别人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适。但如果你用不恰当的词去称呼别人,就会被别人看作傻瓜。他们甚至还会尽量远离你,让你独自在一旁孤独地站着。”

非暴力沟通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成不变,要灵活地展现自己,如此才能快速实现沟通的目的。

称呼别人也是一样,除了要有礼貌,还要能够根据地域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词语。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很实用(慢读书之非暴力沟通)(4)

称呼既然如此重要,那人们在选择称呼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1)看对方的职业。

(2)看对方的身份。

(3)看说话的场合。

(4)要看自己与对方的亲疏关系。

@彼岸的梅兰竹菊​#读书#​

#鄂尔多斯#​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很实用(慢读书之非暴力沟通)(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