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这样的豪言壮语,除了杜甫,又有几人能够脱口而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也就是可以拿来传唱。想必也是,如此激昂动听的词句,也唯有大声朗诵或是吟唱,才能得其真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文大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

艰难的生存环境

众所周知,杜甫一向是写实派,而这首诗,其实就是他当时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八月的秋风肆虐,将茅屋上的草都卷起,南村的顽劣孩童还欺负我年老无力,当面抢着把茅草抱走。寥寥几句的描写,就将一个命运凄惨生活不顺的老人形象刻画了出来。

茅草屋连年漏雨,被子盖了太长时间变得又冷又硬,整夜整宿的睡不了一个好觉,前面几句诗的刻画,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不免感叹杜甫命运的凄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文大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

壮志豪情未消

身处于这样的悲苦境地,换做常人恐怕早已难熬,然而杜甫却笔锋一转,似乎将自己所经受的苦楚都抛在了脑后,反倒关心起天下间贫苦的读书人来。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此句一出,前面一个喋喋不休抱怨凄惨境遇的普通中老年形象,立刻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一位胸怀天下、甘愿为天下贤人志士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作者正是运用了这种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凸显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无论四内心的感慨,对命运的悲叹,最后都转化为了一种格局更高的家国情怀,最后一段理想的升华可以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将强烈的激昂情绪推向了高潮。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文大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