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考点1:地理差异显著

1.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差异。

8下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八下地理知识点)(1)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1月0°等温线

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④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⑥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⑦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考点2:四大地理区域

8下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八下地理知识点)(2)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8下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八下地理知识点)(3)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界线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东段较为接近;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的界线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基本一致。

【点拨】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见下表)

8下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八下地理知识点)(4)

牛刀小试

1.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接近(  )

A.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C.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D.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解析】本题考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接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答案】C

2.在反常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暖高压作用下,中国北方地区普遍高温,在强度和持续时间上突破了历史极限值。下列各组省级单位中完全位于北方地区的是(  )

A.山东省、山西省

B.湖北省、湖南省

C.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D.河南省、安徽省

【解析】本题结合热点知识考查北方地区的省级单位。在解答时,我们要注意审题。河南省、安徽省既跨北方地区,又跨南方地区,没有完全位于北方地区,所以答案不能选择D。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都位于南方地区,故B、C选项可以排除。本题答案选择A。

【答案】A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两侧景观差异大。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分界线中,大致经过秦岭附近的是 (   )

A.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暖温带和中温带的分界线

C.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D.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下列景观属于秦岭以北的是 (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河网密布

C.民居的墙体较厚

D.冰川广布

【解题】 1.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同时也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故选C。

2.A、B项是秦岭以南的自然景观;D项是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故选C。

5.2019年2月14日,陕西省政府印发《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行动方案》,旨在巩固和拓展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持之以恒有效保护秦岭这一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以下诗词当中,描述秦岭以北地区景观的是 ( C)

A.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下列关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①以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 ℃ ②以南地区的农田类型是旱地 ③以北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④以南地区以种植小麦和大豆为主 ⑤以北地区农作物一年收获一次或者两年收获三次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1~2题。

8下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八下地理知识点)(5)

1.关于甲、乙两条地理区域分界线的确定,主要考虑的

因素分别是(  )

A.降水、地形 B.气温、地形

C.地形、降水 D.气温、降水

2.能体现M区域地理环境主要特征的是(  )

①藏民脸上泛着“高原红” 

②森林茂密,山清水碧 

③昼夜温差大 ④雪山连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题】 1.读图可知,甲线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界定的主导因素是降水;乙线是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界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故选A。

2.根据地理位置可判断M是青藏地区,该地区独特的自然、人文特征表现有:①海拔高,雪山连绵。②空气稀薄,大气保温能力差,昼夜温差大。③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藏民脸上泛着“高原红”。故选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