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衣晓峰 魏然


维生素D缺乏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全球性三大营养素缺乏疾病之一,现阶段这一严重问题仍无明显改善。研究表明,全球约有30-50%的儿童和成人体内维生素供给D不足。尤其是在北方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日照时间短,人们户外活动量少,每天不能充分接受阳光的“沐浴”,使得维生素D合成匮乏。这一状况已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纬度越高,维生素D缺乏越严重

根据黑龙江省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该省儿童整体维生素D异常(不足 缺乏)的发生率高达65.60%。而来自加拿大北纬49.2°-54.8°赫特人社区的调查数据表明,当地儿童整体维生素D异常率为76.0%,明显超出我国黑龙江,说明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儿童的维生素D异常率就越是居高不下。

“我国北方高纬度地区冬季长达四五个月,低温、寒潮、暴雪、刺骨寒风等恶劣天气在入冬之后比较频繁,除了正常上班、上课、购物时间外,人们白天很少外出,加上平时穿着厚重,居室玻璃窗遮挡严实,或经常使用防晒物品,致使光照不充分,很难得到阳光热情洋溢的“拥抱”,这就需要家长在做好有效防寒保暖的前提下,务必督促孩子经常到户外活动,尽量多晒太阳;同时每天应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并遵从医嘱适量服用钙制剂。”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学会青年委员、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营养学博士张旭光做出如上提示。

张旭光博士解释,维生素D是一种固醇类的衍生物,其中最重要的成员有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及维生素D3(胆骨化醇),其来源主要包括从蘑菇、动物肝脏、牛奶、鱼肝油等食物中摄取,以及日光辐射来合成。人体每日所需的维生素D有80-90%源自于太阳光照;而仅靠食物补充维生素D则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最主要的受累群体,儿童缺乏维生素D可使钙磷代谢紊乱,导致孩子方颅、鸡胸、肋骨外翻、腿弯等佝偻病的骨骼改变;此外,维生素D缺乏还易诱发儿童肌肉力量、免疫力、造血功能的下降和降低,影响运动功能,酿成经常性感冒及贫血等一系列症状。

漫长寒冬,户外活动绝不能少

据张旭光介绍,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课题组曾在2016-2017年对全省范围内55925名1月龄-18周岁儿童的维生素D水平进行了分析,相关学术文章去年底被英国出版的《儿科学杂志》所发表。研究发现,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下、30-60分钟和60分钟以上的儿童分别占35.63%、31.95%和32.42%,而且随着户外活动时间的增加,儿童维生素D异常的比例逐渐降低,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户外活动时间的延长是改善儿童维生素D水平的良好方式。

另外,相关分析数据表明,黑龙江省有日常补充维生素D习惯的儿童比例为49.35%,平均维生素D水平为33.2微克∕每升(大于30微克∕每升为维生素D充足);未补充维生素D的儿童比例为50.65%,平均维生素D水平仅为20.60微克∕每升(小于20微克∕每升为维生素D缺乏,20-30微克∕每升为维生素D不足),说明日常补足维生素D,对改进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至关重要。

国外学者研究证实,当地区纬度高于41°时,人体很难在冬季通过日光辐射途径来获得维生素D;黑龙江位于北纬43.3°-53.3°,是全国纬度最高且最寒冷区域的代表省份。越是面对这样不利的气候条件,越是要多晒太阳,确保儿童每天接触户外自然光不少于1小时,这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最简便、最有效措施。士提示,即使由于纬度高,紫外线没有那么强烈,光照不足,皮肤合成维生素D欠缺,但冬天也应该坚持晒太阳,在保证暧和的前提下,最佳时间在上午10点前后和下午4点左右,寒冷的冬季可在11-12点的时间段,让儿童更多地接触自然光,同时使其支气管粘膜逐步适应寒冷空气的刺激,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特别是冬季阳光明媚时,一定不要浪费有限光照难得的馈赠。

与此同时,经过寒冬的磨练,北方广大儿童还增进了对寒冷的耐受程度。张旭光医生评价指出,练耐寒的最大益处是充分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使儿童的身心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尤其对心、肺等脏器功能有很大帮助。

是否补维生素D,听听专家怎么说

那么,如何判断维生素D是否缺乏了呢?张旭光博士介绍,当前国内外行业“指南”均强调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检测是公认的反映维生素D状态的最合理指标。液相色谱与质谱串联分析是检测25羟基维生素D数值的“金标准”。如果检查结果发现孩子缺乏维生素D2,那维生素D2到底要不要补,怎么补?士的建议是,维生素D2、D3的生物学活性相同,在日常给药过程中,两者不存在差别,在结果的判读过程中,家长只需要关注总维生素D(D2 D3=总维生素D)水平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就可以了,不必在意D2和D3哪个更多。另外,维生素D3的血液半衰期比D2更久,在一次性大剂量给药时,服用维生素D3更为合理。

与此同时,依据《我国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临床应用共识》,虽然食物中的维生素D不多,但增加富含维生素D食物的摄入仍然是预防维生素D缺乏的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张旭光解释说,维生素D2是由植物中合成的,其中酵母、麦角、蘑菇中的D2含量较多;而维生素D3主要储藏在动物肝脏、蛋黄、瘦肉、牛奶、鱼肝油、乳酪、坚果和海产品中。日常从食物中摄取,不失为一个有益的选择。

这里,还要建议一点,无论孩子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0-1岁儿童每日都应口服补充维生素D400-1000单位;1-18岁儿童每日应口服补充维生素D600-1000单位。但士告诫,凡事都要把握好一个“度”字,临床维生素D中毒多因长期、大剂量使用维生素D所致。典型的维生素D中毒通常表现为高血钙及相关症状,如烦渴、多尿、呕吐、食欲下降、肾结石等。如果小宝宝需要采取大剂量维生素D突击治疗,要记得按医嘱用药,并定期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

相关知识链接

当儿童体内的钙或维生素D缺乏时,机体的甲状旁腺功能就容易导致亢进状态,进而形成一系列的保护性机制,如,分解骨钙来维持血钙的最低浓度,增加肾脏对钙的重吸收,以维持血钙等。张旭光博士解释说,维持血钙的目的就是保护机体不产生手足抽搦症。但当甲状旁腺功能呈现一过性降低时,这时血钙无法及时恢复,孩子就容易发生手足抽搦的情况,包括喉痉挛和惊厥。对手足抽搦症的预防,要让孩子日常饮食中保证充足的奶量摄入;对于缺钙的儿童,要及时补钙,还要记得日常补充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

一般情况来讲,孩子骨痛,要先排除外伤、血液系统疾病、缺钙或缺维生素D这些因素,之后才能诊断为生长痛。骨痛出现后,还是建议家长带孩子来医院就诊,看一下是哪种原因引起的,明确诊断和是否需要治疗。根据张旭光博士的临床经验,东北地区患有骨痛的儿童,很多是因为单独缺乏维生素D造成的。补充一段时间的维生素D之后,其症状就消失了。至于钙剂,在明确诊断缺钙的情况下,需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补充,不建议家长盲目补钙。此外,骨痛发作频繁的儿童,建议尽量限制白天的剧烈运动。

张旭光博士简介

怎样知道一周岁半的宝宝缺维生素d 纬度越高越容易缺乏维生素D(1)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儿保科主治医师,临床医学学士,营养学博士,临床医学博士后。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妇幼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擅长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相关性疾病、发育行为疾病的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