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咱们学过一篇经典文章,叫做《木兰辞》,说在南北朝的北魏有个女英雄,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还小,所以木兰决定要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旅生活。

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人嫁给了谁呢(各小说中花木兰的结局如何)(1)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最终花木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十数年后凯旋回家,皇帝认为她功劳很大,有能力在朝廷效力,可以任个一官半职,不过都被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皇帝准了。

当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中,花木兰是“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抛开大家伙特别想搞明白的,比如花木兰从军12年,洗澡、入厕、生理期都是怎么混过去的?这些先不谈,就说后面的故事,花木兰最后嫁人了吗?她嫁给了谁?她最终的结局到底是什么?就问各位,好奇不好奇?想不想知道?其实不光是咱们现代人,古人也特别想知道花木兰故事的终章是什么?

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人嫁给了谁呢(各小说中花木兰的结局如何)(2)

花木兰她是一个文学形象,历史上你很难找到具体的某个人,起码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没记载花木兰就不存在,也不尽然,因为历史上涌现了不少的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有没有借鉴过她们的呢?再者说,花木兰的传奇应该不属于哪个统治阶级,而是属于广大的老百姓,“奇孝、奇忠、奇勇”更像是一个符号,一座灯塔,照耀千古,由此不管是民间还是文坛,就一直流传着花木兰最终归宿的传说。今天大力丸儿也把它整理出来,跟大家一起来分享。

先说比较美好的结局,在明代,民间就流传木兰同村正好有个帅小伙叫王郎,是木兰的仰慕者。木兰代父从军后他非常佩服木兰,回家后他就娶了木兰,二人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在清代流传的一本专门讲北魏奇史的书,换作《闺孝烈传》,书中也说木兰嫁人了,不过有些拉低巾帼英雄的层次,说木兰打仗有一回被俘,敌营当中有女子换做卢玩花,她倾慕木兰,要强行和木兰成亲,洞房夜,木兰就告诉了她真相,说自己也是个女儿身。卢玩花非常敬佩,两个人就义结金兰。后来木兰的未婚夫王青云率大军进攻取得大胜,救出木兰和卢玩花,后来两个人都嫁给了王青云。

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人嫁给了谁呢(各小说中花木兰的结局如何)(3)

除了以上两种结局外,还有其他结局,不过就比较就悲了!元代还有本书叫做《孝烈将军记》,这本书里交代说花木兰打仗得胜归来,皇帝知道了她是女子不说,还知道了这原来是一名未出阁前,貌美如花的女子,便招其入京,相见后就想纳她为妃。木兰就想战事稍息,还没有安定江山,你就想纳妃,这不是国家之福啊,虽不愿意又不好直接回绝,便委婉提出了三件心愿,皇帝以为真有戏,别说三件,就是三百件,朕都依你。

三件心愿,其一,“谁说女子不如男”,从今起女子也可以参加科举,习文弄武为国效力。其二,“男尊女卑太甚”,望日后男可娶女,女也可娶男。其三,“天下都只可娶一妻相守,违者重重惩罚。这三点今天都实现了,可那个时候谁能接受这么超前的观点?皇帝听完以后是哈哈大笑,“夫人之言玩笑尔”,竟然没有答应木兰。仗着自己是皇帝,当天傍晚就下了圣旨,封木兰为贵妃。木兰没办法就推说自己病了,实难从命。皇帝哪能善罢甘休,连下三道圣旨,木兰被逼无奈,只得留下“天下安好”四字自缢而亡。后世为了纪念她的勇敢和质朴,在其家乡修建木兰祠,祠堂大殿还挂有唐高宗御赐的“孝烈将军”四个大字。

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人嫁给了谁呢(各小说中花木兰的结局如何)(4)

其实大家伙都很熟悉的《隋唐演义》这本书里面也讲过花木兰,不过跟咱们印象中的花木兰真的是不太一样。这里边的花木兰所效力的不是北魏的皇帝,变成了隋唐时期北边的西突厥可汗。在一次战役当中花木兰被窦建德的女儿窦线娘俘虏,最后还与窦线娘成为了结拜姊妹。后来窦建德被李世民击败,为了救老父亲的命,窦线娘自缚双臂到李渊面前求情,孝心感人,不仅救下了老父亲,李渊的老婆窦皇后,还认她做侄女,如此一来,窦线娘摇身一变还成公主了!

同行的花木兰虽被李渊赏识,但她心里还是惦念着家人,于是花木兰婉拒了李渊和李世民的好意,选择了卸甲归田,这一点倒和咱们熟知的花木兰的故事差不多。可狗血的还在后头,花木兰回到家以后,西突厥可汗知道了,竟然向花木兰求婚,可英雄一世的花木兰死不答应,最终选择在父母的坟前自刎而亡。这正是“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这些结局当中各位小伙伴最喜欢哪个结局呢?欢迎留言讨论。

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人嫁给了谁呢(各小说中花木兰的结局如何)(5)

“司马光砸缸”中的小孩是谁?

讲到这儿,其实还有很多我们如数家珍的故事,咱们都是熟知其中的一部分,其后的结局大家伙八成都不了解,如果说刚才的两个人物都是艺术加工的成分比较多,那么下面这两个课本中学过的故事,可是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比如小学课本中的一篇《司马光砸缸》,让咱们只记住了司马光砸缸的英勇,却没人记得司马光救下的小孩最后的结局。翻看史料,司马光后来成为了北宋著名的宰相,修成了《资治通鉴》,而他当年救下的那个小孩其实也是司马家族的孩子,叫司马尚光,可他没有司马光学习好,长大后成了名商人,还成了当地的大土豪。后来司马尚光带着家人移居到了城西的龙堤南坡,修建了一个“感恩亭”,以示司马光当年的救命之恩,当地人为了纪念此举,又将龙堤南坡改为了“尚光岗”,这段知恩图报的故事也传为了佳话。

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人嫁给了谁呢(各小说中花木兰的结局如何)(6)

再例如有个故事叫《凿壁偷光》,小学时就学过吧,有一个小孩因为没钱买蜡烛,把邻居的墙壁给凿开,借着这个洞透过来的灯光看书,就这样年复一年竟然读了诸如《诗经》、《孝经》之类的明经书目,后来还成为了学富五车的经学大师。故事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其实这位刻苦学习的学霸,历史上就是西汉的丞相、经学家“匡衡”。可是历史似乎给我们开了个玩笑,凿壁偷光的匡衡年少时很励志,后来却上演了一部历史版的《人民的名义》,终于在成帝时,因贪污丑事败露被有司弹劾,最终贬为了庶民,最后卒于故乡。

花木兰是哪个朝代的人嫁给了谁呢(各小说中花木兰的结局如何)(7)

诸如此类很多我们都熟悉的故事,《毛遂自荐》,《孔融让梨》,《头悬梁锥刺股》,其实我们熟悉的只是人物的一个人生片段,就如同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未必就是故事的结局一样,我们自以为熟悉的名人及其故事也远不止一种模式,以后有机会大力丸儿再跟大家聊聊这些人物的最终结局!

文稿来源:本人喜马拉雅首发音频节目《大力史》,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