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究门第的时代,豪门里走出来的世家子弟,多有风流人物,也不乏酒囊饭袋。东晋朝,海内一等一的望族琅琊王氏,出了个震烁古今的“书圣”王羲之,他的儿子们,则是优劣并有。
门阀绵延不绝,与注重子弟教育有重要关系。王羲之以书法闻名,在他的指点和督促下,好几个儿子也都颇有造诣。当然,写字靓,不等于能力强。
二儿子王凝之,就是一个书法高超、能力有限的典型。即便如此,身为上品士族的嫡系子孙,照样可以当高官,娶白富美。但是才不配位带来的后果,出乎意料地惨痛。
王凝之的前半生过得很滋润,做过州刺史,挂过将军印,似乎文武双全的样子,实际上全靠家族势力支撑。他的才能,连妻子都不以为然。
妻子谢道韫,同样是名门之后,并且才华无双。有个成语“咏絮之才”,专用来称赞女子有学问,指的就是她。
小时候和家人在一起谈诗论文,室外飘起了雪。她的叔叔,就是后来打赢了“淝水之战”的名臣谢安,出题考校孩子们:“白雪纷纷何所似?”有男孩抢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不同意:“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非常欣慰。
故事流传很广,谢道韫的才名广为人知。不仅如此,《晋录》形容她“姿才秀远”,就是才貌双全的意思。
可惜,巧妇常伴拙夫。嫁娶首重门当户对的事例,古今中外比比皆是,东晋时期尤其严格。王谢两家并列顶级高门,为了加强势力,联姻是很自然的事。
家族利益得到保障,可却苦了小女子谢道韫。回娘家探亲的时候,闷闷不乐。谢安关心地问她:“小王可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爱子,看上去也长得不赖,哪里让你不高兴啦?”
谢道韫一脸失望地答道:“娘家的长辈、平辈,多的是杰出人士。到了婆家才知道,天地之中,竟有王郎这种平庸之人。”
也难怪妻子嫌弃,王凝之确实是个糊涂虫。王家世代信奉五斗米道(即天师道),而王凝之尤其迷信,甚至为此耽误正事。
他最后的职务是在会稽担任地方长官(今绍兴一带)。那时候,五斗米道中的很多教徒信奉一个叫孙恩的人。孙恩趁势登高一呼,起兵反抗东晋朝廷,攻下上虞后,兵锋渐渐迫近。
手下人接二连三来求见王凝之,请求早做准备。该进攻,该防守,必须有个章程。王长官不慌不忙,一头扎进密室,闭关祷告,出来后胸有成竹地宣布:“我已经跟‘上头’沟通过了,会有鬼兵来帮我们,贼兵将不攻自破。”
摊上这么一个愚不可及的地方官,会稽哪里还守得住。孙恩大军杀到,一举攻陷城池。王凝之想逃已经来不及,落入敌手。
虽然都是五斗米道友,孙恩一点都不给面子,把王凝之父子杀了个干净。
唯有谢道韫方寸不乱,提刀出门,手杀数人,才寡不敌众被擒。在孙恩面前,她毫无惧色,侃侃而谈,保护自己的外孙。孙恩被老妇人的节义所震慑,竟然没有加害,放过了她们。
谢道韫后来在会稽寡居,度过了余生。如此出类拔萃的奇女子嫁给王凝之,可谓明珠暗投。她在王家,简直是王门之光。
王凝之的弟弟王献之对嫂嫂一向很敬服。他有一次与客人清谈,辩论不过,正在尴尬的时候,谢道韫遣一个小侍女告诉小叔子:“我来给你解围。”
因为男女有别,富贵人家的内眷不可以抛头露面,于是设下一道幛幔,开启一场闻声不见人的论战。谢道韫引经据典,不落下风,为王家挽回了面子。
口才不给力,靠嫂子救场的王献之,书法成就与父亲王羲之并称“二王”,而且才华不弱,比王凝之可强了不少。
七八岁的时候学写字,王羲之冷不防从身后抽他的笔,没抽动,做老爸的大乐。曾经写过一丈见方的大字,并得到王羲之肯定,当时有数百人围观。现在玩类似书法表演的,都是他的徒孙。权臣桓温请他在扇面上题字,落笔位置有误,就随手改画成一头黑白色相间的牛,居然栩栩如生。
王献之年少成名,肯定不乏高门青睐。他的母亲来自于郗氏,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想让儿子跟侄女结缡。所以,王献之娶了表姐郗道茂。
两口子从小互相了解,没有隔阂;婆媳俩是亲上加亲,关系自然亲近。伉俪情深,以为就会这样相伴到老。
可惜天不遂人愿。王献之太优秀,被当朝公主暗暗惦记上了。
公主名叫司马道福,本为权臣桓温的儿媳,后来老公失势,二人离婚。
重获自由的司马道福暗恋上了王献之,哪怕对方名草有主。而且公主就是可以任性,她去央求垂帘听政的当朝太后,发下一纸诏书,命令王献之离婚再娶。
可怜郗道茂不得不收拾包裹,离开深爱的丈夫。再加上父亲已经身故,只能投奔伯父作为依靠,就此孤独终老。
王献之有一篇传世书法“奉对帖”,其实是离婚后写给前妻的信。信中感叹情深缘浅,相见无期。自己常常思念姊姊,俯仰悲咽,至死难忘。
多么深沉的爱情告白!
王献之和公主生活期间,因为无子,又纳了一房小妾,名唤桃叶。他对这个小妾甚为喜欢,一连写下三首《桃叶歌》:
一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
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二
桃叶复桃叶,桃树连桃根。
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
三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歌词欢快有趣,两人亲昵俏皮的相悦情形,鲜活可见。
王献之娶了公主,仕途自然顺利。二人的独生女嫁给晋安帝,贵为皇后。
娇妻美妾,似乎过得很不错。四十三岁那年,他患病不起。王家世代信奉道术,按照天师道之法,要回顾毕生得失,由家人上表求神。弥留之际,王献之缓缓地对家人说:“想不起平生什么事了,只记得与郗家离婚。”
多么沉痛的人生总结!
谢道韫与王凝之的不搭,是家族利益决定;王献之与郗道茂的离异,是权力压迫的结果。我们现在谈论那个时代,总说魏晋风度,好像超然绝俗、不拘礼节是主流。然而,哪个朝代少得了这些造化弄人的阴差阳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