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区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数说十年我国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过2.18亿)(1)

编者按:从宪法修改,到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从扩大对外开放,到实现乡村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相继推出系列重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国坚定不移地将改革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推进的号角已吹响,一派欣欣向荣的革新蓝图正徐徐展开。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网推出《迎二十大·数说十年》系列报道,用数字盘点十年伟业。

中国网9月9日讯 (记者 赵晓雯)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的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中国这十年”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十年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

怀进鹏指出,这十年,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

目前,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近53万所、在校生超2.9亿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88.1%,比十年前提高23.6个百分点;在实现全面普及的基础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比十年前提高3.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1.4%,提高6.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7.8%,提高27.8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0.9年。

此外,2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历史性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辍学问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重要贡献。全国2895个县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99.8%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学校面貌有了根本改观,形成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和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覆盖全学段,十年来累计资助学生近13亿人次。持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累计录取学生95万余人。30万以上人口县均设有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以上。

全国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过2.18亿

怀进鹏表示,这十年,教育服务能力稳步提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其中,全国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超过2.18亿,比十年前大幅增长。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深化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培养急需紧缺人才。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动职普融通,深化产教融合,中高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十年累计培养毕业生7900多万。“双一流”建设扎实推进,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校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十年来获得全部国家自然科学奖的67%、国家技术发明奖的72%,连续三年牵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研制成功“九章”量子计算机,自主研发我国第一套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天鲸号”、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我国首款获批上市的抗新冠病毒抗体药物,在这些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十年来,我国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校专利转化金额十年间从8.2亿元增长到88.9亿元。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推动内地(大陆)与港澳台教育交流,支持港澳台青少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截至2021年我国有教育专任教师1844万人 较2012年增长26%

怀进鹏表示,教师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依靠,这十年是教师队伍规模日益壮大的十年,是教师队伍结构更趋合理的十年,也是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十年,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强有力保障。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1844万人,比2012年的1462万人增长26%。

据介绍,十年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招收8.5万公费师范生,90%的毕业生到中西部省份任教。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及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本科层次师范生。“国培计划”实施12年来,培训了1800多万名教师。实施教师支教计划,累计派出22万余名教师到中西部学校支教。我们大力提升教师队伍数字化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加快教师数字化学习平台和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新技术为教师队伍赋能。

努力保障教师安心教学,保障教师安居乐业。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长效机制和工资待遇随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调整的联动机制。目前,各地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政策规定。从“十二五”起至今,十年来累计安排中央投资超过260亿元,支持边远艰苦地区建设了约60万套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累计入住教师超过83万人。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连续十年保持在4%以上

这十年,教育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其中,完善教育优先发展机制,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连续十年保持在4%以上。大力推进“双减”,教育生态正在重塑。教育评价、考试招生等改革持续深化,依法治教更加有力,进一步强化“严”的主基调,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基本实现。

怀进鹏表示,面对疫情冲击,1800多万名教师迎难而上,“停课不停教”。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构建教育开放新格局,深化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拓展国际教育平台,我国教育更加开放自信主动地走向国际舞台。

累计培育30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政策供给,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职业教育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实现了由原来参照普通教育办学向相对独立的教育类型转变,进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新阶段。

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逐步健全。国有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有435所,民办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有2200多所。50多家行业部门、行业组织和中央企业牵头组建了56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建了1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3万多家企业参与,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49万个。累计培育30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

结构布局也在不断优化。目前,全国设置中职学校有9786所(其中技工学校2492所),高职学校1518所,基本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所中职、每个地市至少有一所高职,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我国一体化设计了中职—高职专科—职教本科的专业体系,目前已开设1349种专业和12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累计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

谈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怀进鹏表示,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的基本教育制度,既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又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还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人人、家家都关注的大事情。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中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部相应出台了一系列考试招生改革的文件和配套政策,分五批指导29个省份进行高考综合改革,基本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中国特色招生考试模式,健全了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更加完善。

区域城乡入学机会更加公平,考试评价的素质教育导向不断强化。我国持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从2012年当时只招1万人增至今年的13.1万人,累计录取学生95万余人。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累计已有168万余名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采取“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全国每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考生已经超过300万人,占高职招生总量的60%以上。

怀进鹏表示,这些年来,大幅减少、严格控制高考加分项目,已经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推动少数民族加分更加精准。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份启动了高考综合改革,新高考实行科目可选,打破了过去“文综”“理综”固定科目组合模式,普通高中不同程度实行“选课走班”,高校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

“踏上新征程,我们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怀进鹏说。

【往期回顾】

中国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