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的种子 乔忠延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国学经典做人的智慧?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经典做人的智慧(国学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国学经典做人的智慧

爱心的种子

乔忠延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

——《孟子·离娄》

那一天是不是阳光和煦、春风轻抚已无法考证了。不过若从孟子的文章看,他的心情一定很好,好得犹如阳光和煦、春风轻抚。他的文章结集在《孟子·离娄》里,原句是:“仁者爱人。”仁者是慈祥的人,是善良的人,是爱人的人。这语句真如阳光,真如春风,穿越时空,不觉已是数千年,仍然萦绕着可心的暖意。

孟子为何会写下仁者爱人的句子?我固执的认为是先祖炎帝感动了他,点化了他,使他的大脑闪烁出灵感的火花,使他的笔下荡漾出温馨的春光。是的,在我看来,炎帝就是那个最早的仁者,最早的爱人的人。他不是爱一个人,而是爱普天下的人。那时候,吃饱肚子是祖祖辈辈发愁的事情,捕捉到猎物,饱餐一顿;捕捉不到,就只有挨饿。很显然,人们还徘徊在狩猎时代。

将世人带进农耕时代的就是炎帝,他突发奇想要吃树梢的果实和地上的杂草,采摘要比追逐打猎省事得多。可是,先人早有吩咐,千万不敢去吃,吃错了会断送性命。敢情有人吃过,中毒而亡,吓坏了后人。从后来的做派推断,炎帝一定在想,总不至于哪一种草木都有毒吧?只要有一种没毒,就能吃啊!缘此,他才冒着生命危险尝百草。他成功了,为世人遴选出无毒的草木,开启了最早的农耕。因而,世人把他尊为神农氏。

神农氏尝百草还真不是一帆风顺,有一次他咬住一棵草咀嚼,顿觉苦涩无比,肠胃发疼。赶紧啃食灵芝,刚吞下几口便失去知觉。好久好久不省人事,他能苏醒多亏灵芝解毒。他把那有毒的草叫做断肠草。

死去活来,活来死去,九死一生,百折不挠,炎帝终于确定了五谷,为世人开辟了新的食物领域,人类进入了农耕文明时期。说通俗点是,不用费力追逐野兽,也有东西可吃。倘若要问,炎帝为何会冒那么大风险去尝百草?回答该用孟子笔下的那句话:“仁者爱人”。爱人,就想要大家都过好日子;爱人,就敢冒风险为大家探索新食物。

我觉得孟子对此事同样感动,所以他继续挥笔写下了:“爱人者,人恒爱之。”

炎帝、神农氏这称号,都是世人“恒爱之”的感慨。他尝百草时属于部族和部落联盟阶段,不会有帝这个名称,叫做头领、大王也不错了。帝,是由花蒂引申来的,演变出的意思是主宰万事万物的神。人们把他尊为神,尊为神农氏,当然就是“恒爱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发现五谷种子的炎帝就是一粒仁爱的种子,他的种子撒在哪里,哪里就温煦如春。

来源:语文报初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