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话多好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老是多动吵闹)(1)

本文由莲塘街道社康中心(罗湖医院集团) 王泽涟 主治医师原创

孩子话多好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老是多动吵闹)(2)

儿童多动综合征

儿童多动综合征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BD),是儿童时期一种较常见的行为异常性疾患。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以难以控制的动作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并有不同程度学习困难为临床特征。本病男孩多于女孩,好发年龄6-14岁,国内外文献报道,占学龄儿童的5%-10%。发病与遗传、环境、产伤等有一定关系。

孩子话多好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老是多动吵闹)(3)

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病因

(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2)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3)神经递质、酶的研究结果虽然常互相矛盾,但不失为对本症病因的一种研究途径。

(4)严重的铅中毒可产生致命的中毒性脑病、痴呆等神经系统损害,但轻微铅中毒是否可产生多动症,至今尚无结论。

(5)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

(6)其他因素: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儿童容易产生多动症。

孩子话多好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老是多动吵闹)(4)

中医对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病因分析

小儿稚阴稚阳,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护,稍有感触,即易阴阳偏颇,阴虚阳亢,阳动无制。心主血藏神,心阴不足,则心火有余,而现心神不宁,多动不安;肝体阴而用阳,其志怒,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则致注意力不集中,性情冲动执拗;脾为至阴之脏,性静,脾失濡养,则静谧不足,兴趣多变,言语冒失,心思不定,不能自控;肾为先天之本,肾精不足,脑海不充则神志不聪而善忘。

孩子话多好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老是多动吵闹)(5)

古代医家对“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相关论述: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静阳躁。……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乎阳秘,精神乃治。”

《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圣济总录·心脏门》:“健忘之病,本于心虚。血气衰少,精神昏愦,故志动乱而多忘也。”

孩子话多好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老是多动吵闹)(6)

儿童多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婴幼儿期表现:多动症儿童约30%自打出生后就显得多动,不安宁,易激惹,过分哭闹、叫喊,母子关系不协调,约有50%~60%的多动症儿童在2~3岁时就表现出与其他小孩子不同,比如特别不听话,睡眠不安,难管教,常有遗尿,大多饮食差,难以培养排便、睡眠等好习惯均困难。

学龄前期表现:小儿多动综合症的症状渐明显,不管做什么事(包括小孩子都感兴趣的活动)注意力都会不集中,活动过度,静坐不能,爱发脾气,不服从管理,缺乏自控能力,情绪不稳定,难与人相处,无法正常参与集体活动,对玩具不爱惜,不整理,满地乱扔,对动物残忍,有攻击性、冲动性行为,常和小朋友打闹。

学龄期表现:小儿多动综合症的一切症状完全显现出来,如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上课不专心听课,容易分散注意力,学习困难,不能完成作业,对挫折无法忍受,对刺激的反应过强,冲动任性,易发脾气,情绪不稳,有攻击行为,与同伴相处困难,是班上的小丑。

孩子话多好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老是多动吵闹)(7)

儿童多动综合征的临床诊断

1.7岁以前起病,病程持续半年以上。

2.注意力涣散,上课时思想不集中,坐立不安,喜欢作小动作,活动过度。

3.情绪不稳,冲动任性,动作笨拙。,

4.学习成绩不稳定,但智力正常或近于常。

5.体格检查动作不协调,如翻手试验、指鼻和指—指试验阳性。

6.排除其他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孩子话多好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老是多动吵闹)(8)

儿童多动综合征的中医治疗原则

治疗以调和阴阳为根本治则。肝肾阴虚者,治以滋阴潜阳;心脾两虚者,治以补益心脾;痰火内扰者,治以清热涤痰。虚实夹杂治以攻补兼施,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顾。治疗时要注意安神益智。除服药外,还应注意心理方面的疏导,医师、家长、老师密切配合,耐心教育。

孩子话多好动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老是多动吵闹)(9)

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防护

1.加强围产期保健,防止妊娠期疾病及产伤,不得近亲婚配。

2.出生后注意饮食调理,增强体质。·

3.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4.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

5.对待患儿要循循善诱,耐心教导,调其情志,切不可歧视、打骂。

5.给予患儿良好的教育和正确的心理疏导,不可在精神上施加压力,以免引起对立情绪。

6.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多食甜品及肥腻辛辣之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