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甫在《秋雨叹》中说:“浊泾清渭何当分”,这可以看作是泾渭分明这个成语的来源,这里的“泾”和“渭”分别指的是泾河和渭河。这两条河流由于含沙量不同,在交汇时呈现出半条河清半条河浊,互不相融的现象,河水中间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成为闻名天下的关中八景之一。泾河又称泾水,是渭河的支流,泾河全长455.1公里,发源于中国宁夏六盘山泾源县和固原县,流经甘肃,在陕西高陵县境内汇于渭河。泾河一年之内径流量变化极大,而且流域内水土流失较严重,河水中泥沙含量很高,河水浑浊。渭水是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经陕西而入黄河,渭水由于流经植被较好的关中平原,河水较清。所以,古代是泾水浊而渭水清。
“泾渭分明”作为成语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也比喻对待同一事物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是渭水浊于泾水,许多专家赴实地考察,看到的也是泾清渭浊的现象。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古人搞错了吗?实际上,从流经的地域来看,渭水自甘肃乌鼠山流经陕西入黄,流经的是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地;而泾水全程流经的是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就河水含沙量而言,应该是泾水大于渭水的。但到了现代,由于渭河流域的人为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从表面上看,已是渭水水色深于泾水了。
内容来源:《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地理名胜》中华书局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