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电影叙事沉闷(电影童年往事有感)(1)

在侯孝贤的电影里,我很喜欢他的《童年往事》,缓缓道来的叙事风格,能让你身临其中,感觉自己就是影片中的一个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牵动着你的情绪。又如邻家的大哥,他在给你讲述自己的童年,把你从现在的生活中拉入那个年代,在你为童年往事哭泣的时候,买上一根老冰棍,会哄你进入失去已久的梦乡,这就是看侯孝贤电影带来的感触。

记得小时候,对于台湾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小学的课本上,美丽的日月潭,背诵了一遍又一遍,会让你遐想美丽的台湾,那是一个遥望而不可及的地方。而《童年往事》打破了你儿时对台湾的认知,原来它也会像建国初期的大陆内地,小家的悲欢离合,物资短缺的紧凑,柴米油盐的人情琐事。。。。。。而台湾百姓比大陆内地又多了一份思乡情怀,远离故土,因为历史原因,客死他乡,他们的精神压力,远远大于一般地区的老百姓。

侯孝贤电影叙事沉闷(电影童年往事有感)(2)

影片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男主人公的奶奶,对于故土的想念,哪怕随着年龄的记忆减退,在他脑海深处,依旧给老家保留着清晰的画面,哪怕直至在病榻中死去,剪了一辈子的银元宝,终究回不去热爱的故土。

现在的新闻中也经常报导,历史遗留的台湾老兵,为了寻根回国,看似只隔着浅浅的海峡,他们要等半个多世纪的两岸和谐,这些历史记忆,在电影《童年往事》父辈身上呈现的感概良多,他们的下一代,为了扎根台湾,面对拮据的生活,看似嬉笑的童年,导演是带着泪水记忆着那个年代。

影片中有一段拍摄男主人帮着同学作弊,用赢来的钱买水煎包的场景,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为了过年拿到压岁钱,日盼夜盼的数日子,只是五毛钱而已,方法不同,但道理相通,童年都是贫穷的,特别是对于七零八零后,我们此生都记忆犹新。台湾和内地没什么不同,我们都从贫困中走来,带着新的希望迎接现在的时代。

侯孝贤电影叙事沉闷(电影童年往事有感)(3)

童年都是短暂的,我们需要长大,而在我们长大的时候,家人也在一步步老去。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更显得悲凉许多,父亲的去世,母亲的离世,奶奶的老去,终结童年的往事,是在失去家人的过程让我们长大成人,人和其他生物一样,生老病死,新陈代谢,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我们把童年的记忆留在脑海的最深处,往事不堪回首,等到花开花谢,你已不在是孩子。

男主人公阿孝比一般的孩子要调皮些,打架斗殴,青春的叛逆,但他有自己的暗恋,有自己的奋斗的动力,看似桀骜不驯的样子,他内心的纯真与台湾历史无关,与家庭的生死离别无关,无论外面如此动荡,我们的童年都是纯真的。家庭的一次次变故,他也在一次次成长,没了父母的保护,没有了祖母的呵护,他必须成长,在苦涩中学会迎韧而上,直至我们长大。

侯孝贤电影叙事沉闷(电影童年往事有感)(4)

电影《童年往事》,不只是导演侯孝贤的童年往事,它更是台湾的发展史,有一家人在下雨天吃着甘蔗,回谈大陆老家的人情世故;有为了生存抛弃理想职业,养家糊口去教书。。。。。影片会让你感触那个年代给台湾人民带来的悲欢离合。

同样的电影,不同人的观看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电影,你的电影就是你的生活,我在想我的《童年往事》。

侯孝贤电影叙事沉闷(电影童年往事有感)(5)

剧情简介:

阿孝出生于广东梅县,幼年随家人迁居到台湾。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刚到台湾没几年的父母,不时告诉子女,在大陆的种种往事。而祖母则不断要阿孝陪她走回大陆老家。在阿孝小学毕业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升上中学后的日子,阿孝更与周围的同伴们一样,开始有着青涩却叛逆的生活体验。混帮派、泡马子、打撞球、因副总统陈诚大敛而与老兵起冲突,并偷偷砸人家玻璃等,无不展现青春期的血气与纯情;此后阿孝的大姐北上结婚,而大哥(严圣华饰)阿忠也离家念师专,母亲也染上了重病。这原本都是他应该尽快成熟起来辛勤持家的征兆,但是他还是继续着打架、耍流氓,暗恋邻居的女孩的懵懂日子。不久以后,母亲也去世了。

母亲的去世让阿孝意识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本来受到学校保送,而想要进军校深造的阿孝,最后因为心仪的高雄女中同学的一句话“等你考上大学再说吧”,而决定参加大学联考,但他也因这一时的少年意气而就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在联考失利之后,女友也就此淡淡地离他而去。不久,祖母也默默地离开了人世间,于不经意间死在塌塌米上,那似乎象征着一个陈旧年代的结束,更象征着家庭的分崩离析与理想的破灭而不得不让少年的所有梦幻清醒。在付出了诸多的人生代价之后,成长也就不可避免地来临了 。

获奖记录:

侯孝贤电影叙事沉闷(电影童年往事有感)(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