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儿童学习京剧(上海开展京剧进校园)(1)

图说:汇演开始前,孩子们的老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史依弘为小演员做动作辅导 本报记者张龙摄

新民晚报讯 (记者 江跃中)咏梨花,入梨园,一群姹紫嫣红的小花旦、小青衣步入京剧与昆曲艺术之门。5月19日晚,来自协和教育集团5所学校与闵行区虹桥镇3所公办学校京剧表演课程的270名小学员,登上上海大剧院的舞台,参加“京生今世”文教结合•传承传统艺术学生专场汇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史依弘与孩子们同台合作演绎了《贵妃醉酒》,传承国粹瑰宝。这也是政协委员提案建言“弘扬京剧从娃娃抓起”,本市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试点取得的良好成效。

2011年5月,上海成立了文教结合实验基地——协和文化创意中心,联手部分政协委员、艺术家等,首创上海市中小学校“名家工作室”模式,面向学生开设艺术教学课程,特别是由两位在沪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史依弘,共同建言推进的“史依弘京剧工作室”, 试点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广受协和文化创意中心旗下各学校学生的欢迎喜爱,大家踊跃参加学习、表演。

工作室所有京剧课程均由史依弘本人设置、编排并指定专业资深教师授课,她每学年亲自为学生们点评指导学习成果。经过7年的努力,史依弘京剧工作室已经发展成为在8所学校同时开设课内外课程、拥有37个班级逾500名学员的大型工作室。一群京剧“萌娃”已露出才艺“尖尖角” ,工作室学员多次获得香港国际青少年艺术节总决赛最高奖项——钻石奖,并有5名学员入选上海市首届青少年戏曲演唱大赛“百名校园戏曲之星”。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昨晚,以一曲《梨花颂》,拉开“京生今世”汇演序幕。此曲为新编历史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唱腔设计以京剧二黄调式为主调,加入了梅派唱腔特色,委婉与大气相结合。协和合唱团、尚音管乐队伴、史依弘京剧工作室优秀学员与“百老汇华裔第一人”王洛勇携手同台演出,引文化中西合璧,贯通古今。

旦行小演员韵味十足,武行小演员身怀绝技,五功四法,样样精通,侠肝义胆,谁与争锋。各路侠士齐聚首,你方唱罢我登场。老戏新编,百年回响,风流气韵,百世流芳。工作室学员跨校合作,展示京剧昆曲中经典的“对戏”节目,全梁上坝,氍毹争辉。

“京生今世”,有声,有色。声,源于剧;色,源于画。加拿大中国画会会长管齐骏携工作室的学员们,以京剧艺术为题材,进行了为期半年的专题创作。管齐骏老师从中挑选了90幅油画作品,在剧院前厅展出。孩子们运用想象力,将舞台上难以捕捉的光影记录在纸面上,洒脱的线条,灵动的色彩,诉说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此次汇演集中展示了史依弘京剧工作室、管齐骏绘画工作室,以及王洛勇音乐剧工作室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