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乌兰布统草原冰雪消融,万物逢春,茫茫草原焕发着勃勃生机。“最美公路”达达线绵延百里,一排排“大风车”犹如戍守边疆的卫士,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清洁能源,一望无际的白色“钢铁森林”,把寒风化为温暖,用清洁能源点亮美好生活。

时光同步,跨越空间的局限,3月28日,在赤峰瑞享玉龙国宾馆二楼多功能厅,赤峰市人民政府与远景科技集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422亿元的风光制绿氢制零碳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签订落地。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是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考题。新能源产业,能够缓解不可再生能源的紧缺问题,也可以实现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的互动双赢,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优势,把壮大清洁能源产业作为工作要点,延伸产业链条,有序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新能源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引和支柱。

内蒙赤峰新能源项目公布(追新逐)(1)

基础雄厚 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翻开赤峰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历史图卷,不难发现新能源产业在赤峰演进的脉络清晰可见,成果颇丰。作为引领蒙东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赤峰市具备良好的资源条件和便捷的区位优势,是距离京津冀最近的资源富集地区之一,风能、太阳能资源属于国家二类地区,现有风电等效利用小时数最高可达4000小时/年、年均日照时长达1500—1700小时,太阳能年辐射总量5700-6600兆焦/平方米。经初步排查,新能源可开发空间大体在1700万千瓦左右。资源丰富促进成果斐然,我市新能源产业早在1998年起步建设,是全国第一个地市级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目前,全市电力装机达到1171.4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609.9万千瓦。我市在追“新”逐“绿”中,已经探索走出了一条由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换、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能源转型发展绿色低碳之路。

内蒙赤峰新能源项目公布(追新逐)(2)

产业成势 高位推动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一项项创新突破,一次次敢闯敢试,彰显了我市发展新能源产业的信心和决心,站在新时代,扬帆正当时,在国家“双碳”战略前景下如何接续发展已是我市新能源产业蓄势突破、区位优势释放面临的新难题。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能源经济“两率先”“两超过”的目标任务,“十四五”期间将重点围绕“风光氢储”四大产业集群,构建产业链,打通上下游,提升新能源产业价值链。在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两率先”“两超过”目标,提出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壮大新能源产业集群,大力推进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优化升级。谋事蓄能带风来,赤峰市紧紧围绕国家“双碳”战略,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优势,积极谋划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壮大现代能源经济、发展新能源产业,持续拓宽消纳渠道,推动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2021年,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全市招商引资17条重点产业链,新能源及现代装备制造作为单独一链位列其中,标志我市在新能源招商引资跑出了“加速度”,2022年2月16日至17日,市委书记万超岐,市委常委、副市长生效友率队赴全球排名前三的风电装备和储能系统高新企业远景科技集团,同企业负责人座谈,深入洽谈合作项目,共同促进赤峰经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瞄准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赤峰在探索和实践中已然飞速前进。

内蒙赤峰新能源项目公布(追新逐)(3)

未来可期 422亿“大单”引领新能源产业蓄势崛起3月28日,我市与远景科技集团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相约网络、同聚云端、共图发展,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实施总投资422亿元的风光制绿氢制零碳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上取得了积极进展。根据协议内容,远景科技集团将基于“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战略布局,结合“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助力“双子星”闪耀蒙东草原,规划建设智能风机制造、风电制氢、合成氨全产业链一体化示范项目,利用风光绿色能源制备零碳氢、零碳合成氨,将间歇性和波动性新能源电力转换为高价值的工业气体与化工产品,延长绿色能源产业链并推动产业升级。依托赤峰市次临港区位优势定位桥头堡中心位置,延伸市场辐射东亚市场。在智能风机制造、风光发电制氢及应用一体化示范项目(零碳产业园绿色氢氨生产基地项目)、共享储能、能碳管理系统、森林碳汇、能源经济战略等领域与我市深化合作。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低碳发展,既是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机遇和优势所在。我市将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由传统能源增长向新能源增长转变,清洁低碳化进程加快,在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绿色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一幅生态优美的城乡画卷将在赤峰大地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