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上的信多是精忠报国之属,小时候流传最广的信《傅雷家书》又太严苛,分明是那个时代的虎妈。

所以一直对信这个载体没多少感觉,写电子邮件怎样呢?发微信又怎样呢?传达到意思就好了。

《见字如面》是一个好节目,因为它选的信太有意思了。有人情跃然纸上,有轶事趣味横生,也有大爱存于尺牍之间,用来阐释历史一点都不无聊。

难忘黄永玉和欧阳修的骂,蔡琴和蒋碧薇的情,也深为抗战和革命烈士的胸怀所动,一封信自有其万千世界。

NO.1 纯爱

大学生必读的三行情书(这份见字如面书单)(1)

冯亦代写给黄宗英:

现在我这个人,说穿了,是为你而生存,因你而生存,再没有别的了。我们在一起之后,可以说是会少离多。总共这些年,不是我住院,就是你住院,结果是两人都住院,这样生活我都怕了。

八旬年纪的老人,居然还会吃醋,写情书一天能写三封,语言极真挚且炽热。黄昏恋轰轰烈烈如此,真是让人鸡皮疙瘩都要立起来了。

两人的过往亦是辉煌,黄宗英是著名演员和作家,风靡老上海舞台的“甜姐儿“,冯亦代是作家和翻译家。他们的结合,并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老来做伴儿”,而是用生命的旺火,重新点燃爱情。

NO.2 柳如是别传

大学生必读的三行情书(这份见字如面书单)(2)

柳如是写给钱谦益:

妾以为相公富贵已足,功业已高,正好偕隐林泉,以娱晚景。江南春好,柳丝牵舫,湖镜开颜。相公徜徉于此间,亦得乐趣。妾虽不足比文君、红拂之才之美,藉得追陪杖履,学朝云之侍东坡,了此一生,愿斯足矣。

“秦淮八艳”柳如是,二十几岁嫁给了六十岁的钱谦益,明亡后拉着钱谦益跳湖殉国,却被“水太冷”为由拉了回来。反正钱谦益的名声是永世洗不白了,柳如是则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愈发声名远扬。这封劝钱谦益不要再在京城做大官的信,写得温和清淡,柔情蜜意,读来唇齿生香。

找一本写柳如是的书,陈寅恪三卷本的煌煌巨作《柳如是别传》自是不能忽略的。不过厚到这个程度,有多少人看完也是个大问题。周到君觅得一本剧本形式的《陈寅恪与柳如是》,是学院派的戏笔之作,以《柳如是别传》为依托,演绎了以中华文明为志的陈寅恪,神驰于三百年前,与柳如是成为异代知己的故事。三百页不到的篇幅,承载了中国数百年文化的烟云。

NO.3 荷西 ,我爱你

大学生必读的三行情书(这份见字如面书单)(3)

荷西写给三毛母亲:

谢谢妈妈,千言万句不能表达我对你的抱歉,希望三毛不要给你们太多麻烦。我原以为我还可以忍受她几年,不想她自己逃亡了,请多包涵这个管不住的妻子,请接收我的感谢。

看多了三毛写的信,想看看荷西的吗?

在三毛一次抛弃一切的逃亡中,荷西致信丈母娘,表达他的愧疚。而他写给三毛的信更为精彩,先是苦苦相劝,无果后编了个叫“卡洛”的情敌出来,不料“激将法果然有效”,“你要回来跟我拼命”。你到底是相信“新家窗帘未上,花草未种,一切等你回来经营”,还是“和卡洛同去潜水”?回来就知道啦。

大学生必读的三行情书(这份见字如面书单)(4)

NO.4 我与道藩

大学生必读的三行情书(这份见字如面书单)(5)

蒋碧薇写给张道藩:

我将独自一个留在这幢屋子里,这幢曾洋溢着我们欢声、笑语的屋子里,容我将你的躯体关闭在门外,而把你的影子铭刻在心中,我会在那间小小的阳光室里,浴着落日余晖,看时光流转,花开花谢。然后,我会象一粒尘埃,冉冉飘浮,徐徐隐去。宗,天下无不散之筵席,我还是坚持那么说:真挚的爱无须形体相连,让我们重新回到纯洁的爱之梦中。

蒋碧薇写了一本回忆录,前半部《我与悲鸿》,后半部《我与道藩》。别说1966年在台湾出版时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女性自传”,受到热捧,现在看来也很精彩啊。

她和张道藩诗书往来极密,整本书基本上由两人的信件组成。而这封信是蒋碧薇写给张道藩的告别信,告别之后,两人真的再也没有见面,做到了“容我将你的躯体关闭在门外”。此中的真情和深意,一定要经历过很多才能明白吧。

NO.5 两地书

大学生必读的三行情书(这份见字如面书单)(6)

鲁迅写给许广平:

我自己对于苦闷的办法,是专与苦痛捣乱,将无赖手段当作胜利,硬唱凯歌,其是乐趣,这或者就是糖罢。但临末也还是归结到“没有法子”,这真是没有法子!

这是鲁迅写给许广平的第一封情书,一封最不像情书的情书。谈人生谈理想,语气颇颓废。如果你不是鲁迅,最好不要贸然模仿。

或许真如黄永玉所说,“真正地道的情诗、情书、情话,怎么能见得人?伟大如鲁迅特精于此道,说是‘两地书’,买的人图神奇,打开看来却都是正儿八经、缺乏爱情的香馥之感。”

NO.6 爱眉小札

大学生必读的三行情书(这份见字如面书单)(7)

徐志摩写给陆小曼:

我的肝肠寸寸地断了。今晚再不好好地给你写一封信,再不把我的心给你看,我就不配爱你,就不配受你的爱。你方才心头一阵阵的绞痛,我在旁边只是咬紧牙关,闭着眼替你熬着。小曼呀,让你血液里的讨命鬼来找着我吧,叫我眼看着你这样生生地受罪,我什么意念都变成了灰了。

讲到写情书,徐志摩是绕不开的一个人。一句"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奠定了他的情圣地位。

作为吃瓜群众一枚,周到君更关心的自然是徐志摩在三十六载的短暂人生中,先后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位女神的情感故事。《爱眉小扎》收录的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顶住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真心相爱、相许,所写下的一组日记和书信。

NO.7 林徽因书信集

大学生必读的三行情书(这份见字如面书单)(8)

林徽因写给徐志摩:

尽管幼仪不记恨于我,但是我不愿意被理解为拆散你们的主要根源。她的出走使我不能再在伦敦居住下去。我要逃避,逃得远远的,逃回我的故乡,让那里浓荫如盖的棕榈、幽深的古宅来庇护我,庇护我这颗不安宁的心。

情感故事第二个扛把子林徽因出现了。在这封林徽因16岁时给徐志摩的告别信中,林徽因自述了自己“不愿意被理解为拆散你们(徐志摩和张幼仪)的主要根源”,终于一逃了之的心路历程。

想看更多八卦,可以翻翻《林徽因书信集》。这本书不仅收录了林徽因写给胡适、金岳霖、沈从文、梁思成等的信件,更增添了部分首次面世的手稿。

NO.8 写给父亲的信

大学生必读的三行情书(这份见字如面书单)(9)

莫言写给父亲:

我们在这里吃的面粉,都是陈年麦子磨的,其中还添加了增白剂什么的,白得发青,不好吃,没有麦子味。想起老家的馒头和大葱我就想家。北京的大葱也不好吃。北京管什么都不好吃。北京的大蒜也不够辣。

莫言是诺贝尔得主,也是农村的孩子。在这封信中,莫言颇为矫情地抱怨“北京管什么都不好吃”,还要父母把老东西都“千万保存好”。

不过,莫言的厉害之处在于再翻了一层,“我与农村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是土地与禾苗的关系。当然,从另一方面看,也是鸟与鸟笼的关系,也是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有时候骂城市,并不意味着想离开;有时候赞美农村,也不是就想回去。人就是这样口是心非,当然也会有始终心口如一的特殊例子。”

NO.9 闺塾师

大学生必读的三行情书(这份见字如面书单)(10)

顾若璞写给两个儿子:

况人情习久则慢易生,慢易生则嫌隙起。是故离则思合,合则思离,离中之合,合中之离,不可不致审也。

顾若璞,明末清初女诗人,可能是《红楼梦》中贾母的原型。青年守寡,担大家之责,抚育子孙两代成人;幼承家学,冠闺秀诗坛,顾黄两氏孙辈无论男女皆能拈韵赋诗。顾若璞的为人,让人不禁想起钱钟书评杨绛的那句话——“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在这封家书中,她颇有变革精神地提出了分家,一方面照顾每个人的个人习惯,另一方面将孩子赶出“巢穴”,从而了解到持家处事的不易。

《闺塾师》是一本描述明末清初江南闺秀的著作,你能在书中看到坊刻的兴起、读者大众群的出现,对情感的重新关注,名妓文化能见度的提升、女性教育的提倡,女性出游机会的增多……

NO.10 爸爸爱喜禾

大学生必读的三行情书(这份见字如面书单)(11)

蔡春猪写给儿子喜禾:

吾儿,每打一个勾,都是在你父母心上扎一刀。你也太优秀了吧,怎么能得这么多勾?专家说,你是高功能低智能自闭症--吾儿,你终于得到了一把叉了,还是一把大叉,叉在你名字上-——你的人生被否决了。你父母的人生也被否决了。

自蔡春猪把《给儿子的一封信》贴到博客里,这封信被浏览数十万次,自闭症也被更多人所认知。

从感觉“人生被否决”,到学会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蔡春猪在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渐渐汲取了笑对人生的力量,文字笑中带泪,温情脉脉。

NO.11 重读抗战家书

大学生必读的三行情书(这份见字如面书单)(12)

胡琏写给父亲和妻子:

有子能死国,大人情亦足慰。惟儿子于役国事已十九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属戚戚也。恳大人依时加衣强饭,即所以超拔顽儿灵魂也。(父)

军人以死报国,原属本分,故我毫无牵挂……十余年戎马生涯,负你之处良多。今当诀别,感念至深。(妻)

褚定候写给大哥褚定浩:

阵地之后五十公尺处即为大河,河宽水深,无舟无桥,此真为韩信之背水阵矣。然吾军各师官兵均抱视死如归之决心,决不让敌渡浏阳河南岸来。弟告部士兵“不要他渡河!”一句话,敌此次不来则已,一来当拼一拼。

两封信都写于抗战时期,两人地位不同,战后有生有死,但在信中透露出的对家人的眷恋,对责任的看重,是没有区别的。

令人振奋的是,两人参加的战役都迎来了硕果累累的战果。胡琏指挥的“鄂西石牌保卫战”被称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大胜日军;褚定候参与的“第三次长沙会战”,在背水一战后大胜,是珍珠港事件后二战同盟国与日军交战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除了这两封家书,《重读抗战家书》还收录了30封抗战英烈家书,时间跨度从1934年至1945年,家书作者既有八路军、新四军将士,亦有国军将领;既有高级军官,亦有普通一兵,展现了全民族抗战保家卫国的伟大历史图景。

NO.12 信与问

大学生必读的三行情书(这份见字如面书单)(13)

史铁生写给盲童朋友:

残疾是什么呢?残疾无非是一种局限。你们想看而不能看,我呢,想走却不能走。那么健全人呢,他们想飞但不能飞……只要消灭了“特殊”,平等自然而然就会来了。就是说,我们不要因为身有残疾而有任何特殊感,我们除了比别人少两条腿或者少一双眼睛之外,除了比别人多一辆轮椅或者多一根盲杖之外,再也不比别人少什么和多什么,再也没有什么特殊于别人的地方。我们不因为残疾而忍受歧视,也不因为残疾去摘取殊荣。

在这封写给盲童朋友的信中,史铁生论述了这样一个观点:每个人都有残缺,残疾只是更大程度的残缺而已。因此身为残疾人,不应被歧视,也不应被特殊对待。"只要消灭了特殊,平等自然会来。"

《信与问》集合了史铁生的书信和序文,是一部循循善诱、相对而谈的智慧之书。史铁生在自序中解释了起名“信与问”的原因:“信以问之——写信向朋友求问;信而问之——向信任的朋友求问;信之问之——譬如‘有朋自远方来’。”

NO.13 闻一多全集(书信·日记·附录)

大学生必读的三行情书(这份见字如面书单)(14)

闻一多写给父母:

男昧于世故人情,不善与俗人交接,独知读书,每志古人忠义之事,辄为神往,尝自诩吕端大事不糊涂,不在此乎?或者人以为男此议论为大言空谈,如俗语曰“不落实”,或则曰“狂妄”,此诚不然。今日无人作爱国之事,亦无人出爱国之言,相习成风,至不知爱国为何物,有人稍言爱国,比私相惊异,以为不落实或狂妄,岂不可悲!

在忧郁多情的诗人中间,闻一多绝对是一股清流。

他写诗,游行,直接投身于抗日,最终死于暗杀。这封信写于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就读于清华大学的闻一多作为学生领袖之一,极为活跃,为了让父母安心,在信里撒谎“孩儿在此帮忙,绝不会有任何危险,请父母务必放心。”

NO.14 叶圣陶叶至善干校家书

大学生必读的三行情书(这份见字如面书单)(15)

叶至善写给父亲叶圣陶:

关于抓主要矛盾,这件事我也在考虑。例如病人多,是不讲卫生的缘故。但是不讲卫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拮据。要是不搞好集体经济,病人多的问题就没法解决。但是大家对集体经济的热情又并不高。

干校生活是怎样的?集体经济能否搞好?“特殊时代”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细节?我们或许能在《叶圣陶叶至善干校家书》中找到答案。

叶圣陶是解放后国家出版总署第一任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叶至善是中国少儿出版社第一任社长,1969年,叶至善随团中央下河南潢川干校,父子俩天各一方、人各一地,信来信往,便有了近500封近70万字的书信。

NO.15 钱学森书信选

大学生必读的三行情书(这份见字如面书单)(16)

钱学森写给郭永怀:

今天是足踏祖国土地的头一天,也就是快乐生活的头一天,忘去那黑暗的美国吧!我个人还更要表示欢迎你,请你到中国科学院的力学研究所来工作,我们已经为你在所里准备好了你的“办公室”,是一间朝南的在二层楼的房间,淡绿色的窗帘,望出去是一排松树。希望你能满意。你的住房也已经准备了,离办公室只五分钟的的步行,离我们也很近,算是近邻。

钱学森和郭永怀都是两弹一星的元勋,两人系出同门,更是半师半友的莫逆之交。钱学森多次写信邀郭永怀回来,还要到力学研究所工作。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怀乘坐的飞机在北京降落时失事,他和自己的警卫员牟东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两个人的身体保护了重要的文件资料。

《钱学森书信选》分为上、下两卷,收录钱学森1956年至2000年的书信2100多封,涉及46个单位、685人。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以及科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广泛领域。

NO.16 陈寅恪集:书信集

大学生必读的三行情书(这份见字如面书单)(17)

陈寅恪写给傅斯年:

即前年弟发见清华理工学院之教员,全年无请假一点钟者,而文法学院则大不然。彼时弟即觉得此虽小事,无怪乎学生及社会对于文法学院印象之劣,故弟去学年全年未请假一点钟,今年至今亦尚未请一点钟假。

文科生自由散漫爱请假,理科生认真严谨不翘课——这大概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师陈寅恪在清华教书时记录下的这一现象,现在看来既是轶闻,也堪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