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左右江苏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左江和右江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区域。

1929年12月11日百色起义后,由张云逸任军长、邓斌(邓小平)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兼政治委员的红军第7军和以中共右江特委书记雷经天兼任政府主席的右江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1930年2月1日龙州起义后,由俞作豫任军长、邓斌兼任政治委员的红军第8军和以中共左江特委书记王逸兼任主席的左江革命委员会成立。李明瑞任红7、红8军总指挥。右江苏维埃政府和左江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分别在百色、东兰、凤山、恩隆(今属田东)和凭祥、龙州、养利(今属大新)、崇善(今属崇左)等20余县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并组织了工会、农会、妇女会、赤卫队。左右江苏区面积达5万余平方千米,人口约150万,除红7、红8军外,另有地方工农武装8000余人。2月4日,红7军进击南宁途中,于隆安受挫,后转至桂黔边界。在此期间,左江苏区于3月下旬遭国民党军进攻,红8军大部损失,余部向右江苏区转移。5月,红7军主力乘国民党军阀蒋冯阎战争开始,桂系军阀部队北上湖南的有利时机回师右江。苏区进行了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各项建设,右江苏维埃政府颁布了《土地法暂行条例》和《共耕条例》,有20多万群众参加农会、工会、妇女会等组织,地方赤卫队也得到迅速发展。6月,红7军重占百色后,中共红7军前委在平马举办党政干部训练班。此后,右江地区中共组织有较大发展,至11月地方党员达到1500人。为保障红军军需供给,苏区开办了小型兵工厂、被服厂和铸银手工场。11月上旬,红7军在河池进行整编。随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攻柳州,桂林的指示以主力北上。途中多次遭到国民党军拦截,损失严重,遂于1931年1月上旬由全州向中央苏区转移。红7军主力北上后,韦拔群、陈洪涛率特务连以红军第21师名义返回东兰,坚持右江苏区的革命斗争。1931年1月,红21师正式组建,下辖4个团。8月,红21师改称红军独立第3师(又称右江独立师)。1931年3月~1932年底,国民党军先后3次对右江苏区进行残酷“围剿”,部队遭受严重损失,韦拔群、陈洪涛先后牺牲,右江苏区丧失。

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

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