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嘉庆年间“故宫树形花卷茶”被运抵它的诞生地——黑茶之乡湖南省安化县。

“嘉庆御茶”归故里,揭开了“千两花卷”等安化黑茶的前世今生。

安化县中国黑茶博物馆此次迎回的“故宫树形花卷茶”通高27.5厘米、直径17厘米。敦实、完整的茶体有清晰的凹槽,颜色黑中透着金黄,通体泛着微微的清香。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保中心主任刘颂华介绍,此茶是嘉庆年间进入宫廷的贡茶,是1983年故宫工作人员在清理嘉庆皇帝的生活用品时发现的。

“故宫树形花卷茶”发现之初,曾被认为是普洱茶,并被标注上“茶字25号树形普洱共两块每块重十斤”字样。后经研究人员仔细观察和查阅史料考证,发现此茶茶体的凹痕,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千两茶”在制作时用竹制篾箍捆扎茶体留下的。2010年,这件文物被正式鉴定为现存最早的安化“千两茶”实物。

嘉庆年间茶的真实故事(听文物讲故事嘉庆)(1)

“故宫树形花卷茶”。安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故宫树形花卷茶”诞生地安化县,地处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属于雪峰山区。此地山清水秀、林深雾重,加上独特的冰碛岩地貌影响,孕育了我国知名优良茶树品种——云台山大叶种。此茶叶片柔软肥厚,可塑性强,用来制作的安化黑茶,具有特殊醇香和保健功效。嘉庆“囤”的这件“故宫树形花卷茶”选用安化黑毛茶为原料制作,品质与现代安化“千两茶”等安化黑茶一脉相承。

嘉庆年间茶的真实故事(听文物讲故事嘉庆)(2)

2020年3月20日,在安化县马路镇一块茶园,当地茶农在采摘春茶(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振海摄

安化县政协副主席、县茶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肖伟群介绍,以“故宫树形花卷茶”为代表的“千两茶”,制作过程十分讲究。需将经汽蒸变软后的黑毛茶灌入垫有蓼叶和棕片的长圆筒形竹制篾篓中,用棍、锤等筑制工具,运用蒸、灌、绞、压、捶、滚、箍等工序,经多次反复锤压和束紧,使茶支达到致密坚实的要求,最后形成高160厘米左右、直径20厘米左右的呈树状的圆柱体。之后,还要“日晒夜露”四十九日,自然干燥而成。这套特有的制茶工艺,如今已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庆年间茶的真实故事(听文物讲故事嘉庆)(3)

工人运用传统工艺制作安化黑茶。安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刘颂华说,“故宫树形花卷茶”是享誉世界的“万里茶道”年代最悠久的文物之一,历史文化内涵丰富。

过去,有“道光百两,同治千两”之说,认为“千两茶”始创于清同治年间。“故宫树形花卷茶”的发现,将“千两茶”的创制年代追溯到了清嘉庆年间。

大自然与时光雕琢、酝酿而出的“千两茶”,与重量较轻的“百两茶”“十两茶”“花砖”等安化黑茶一样,体积小、耐存放,保存良好的陈年茶口感和品质还会变得更好,非常适合“茶马古道”长距离运输和边远地区常年销售。在历史悠久的“边茶”贸易中,是长盛不衰的“爆款”。

嘉庆年间茶的真实故事(听文物讲故事嘉庆)(4)

这是2020年3月20日在安化县一家茶场拍摄的千两茶晾晒场。新华社记者陈振海摄

故宫藏品清嘉庆“故宫树形花卷茶”,为一件长花卷“千两茶”中的一段。肖伟群说,现代千两茶每件标准净重约36.25千克。从古代一直到1959年,我国衡器一市斤都为十六两。清代一千两为62.5斤,按当时一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580至590克计算,那么一千两相当于现在的36.25公斤至36.88公斤,与现代千两茶重量基本一致。

“故宫树形花卷茶”10月21日运抵安化县。安化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刚贵介绍,当地为“嘉庆御茶”归故里专门举办了欢迎仪式,之后将文物安放在中国黑茶博物馆,自10月22日至2022年1月10日期间面向社会展出。

记者:苏晓洲、陈振海、阮周围

编辑:李争艳、陈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