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深理论研讨(2强化理论探索)(1)

员工激励方式探索1中,我们分析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这个是从人的内在需求角度出发去考虑的一种激励方式,讲到内在激励方式,就不得不提一下,外在的激励方式,目前我们常用的奖惩等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外在的激励方式,我们称之为强化理论。

同样,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强化理论?

所谓强化是指增强某人前面的某种行为重复出现次数的一种权变措施。现代的S-R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操作学习的发生,而且也用强化来解释动机的引起。人类从事的众多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强化的结果,例如许多步行上学、读书写字、回答问题等等。斯金纳强化理论认为在操作条件作用的模式下, 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而且,强化与实施强化的环境一起,都是一种刺激, 人们可以以此来控制反应。因此,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强化的手段,营造一种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环境和氛围,以使组织成员的行为符合组织的目标。

简单点说,就是通过奖励你的某一种行为,让你之后固化下来,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惩罚你的某一种行为,让你对这种行为产生厌恶感。

我们先不说这种理论与需求层次理论之间的高下,我们先看看我们中国的武术,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尤其是看到一门武术,经过不断的练习,实战,才能变成自己的本能,成为一个武功高手,其实这就是强化的作用,那是不是说,强化一定会有用呢?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一个书生,只是喜欢读书,但是你偏偏安排他去学武,就像段誉一样,本身不喜欢,你给他加强训练,要么逃走,要么耍滑,你说真的能成为武林高手吗?当然后续段誉自己想学武了,因此不断的修炼六脉神剑,成为了绝顶高手。因此强化理论的前提是,自己想,有内驱力,这也不是说没有内驱力就不能成功,而是有了内驱力,有了强化练习,坚持去做,成功的概率就会比较大。

所以强化理论和需求层次理论不是敌对的,而是互补的。

强化理论说得更直白些,类似于胡萝卜 大棒的政策,他有以下几种形式:

1、正强化。奖励我们希望看到的行为,让其他人以此为标杆向前进;

2、惩罚。对不希望看到的行为给予惩罚,使所不希望的行为逐渐削弱,甚至完全消失。

3、负强化,负强化强调的是一种事前的规避。俗语"杀鸡儆猴"形象说明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对出现了违规行为的"鸡"加以惩罚,意欲违规的"猴"会从中深刻地意识到组织规定的存在,从而加强对自己行为的约束。

4、忽视,就是对已出现的不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冷处理",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

在日常的工作当中,以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以强化理论为手段,配合各种灵活多变的激励模式,我们对组织内部的团队、个人的激励效果就会更有章法,至于效果,还是需要后期去评判,并不断改善具体的战术,才能取得战略层面的成功。

欢迎大家关注,并留下宝贵意见,一起交流一起成长。

,